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建构:核心素养视角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建构:核心素养视角出自《教育教学论坛》,该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盛婕 刘和海
摘要:文章先探讨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的意义,再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结合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分析,分别从课程体系维、实践体系维及评价体系维三个维度建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并探讨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教育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G451.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295-02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要求教育研究者具备信息数据化、管理技术化、教育评估标准化等多种能力,因此多领域纷纷向教育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技术支持的专业人才培养建设迫在眉睫。国家的发展要靠人才的支撑,其中国民素养的提升是核心要求,即学生的核心素养。自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以来,就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意在将核心素养校本化,来研制更切合国家标准的育人模式。如何培养?建立怎样的标准?如何去做?都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及自主发展三个板块,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1]。首先,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是理念教育与实践教育连接的桥梁。[2]核心素养贯穿了教育理念、目标及实践的整个过程,各高校可以明确怎样培养学生,并转化为理论落实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与标准。其次,科学的基本原则是新技术时代人才培养的前瞻思想。核心素养本着时代性原则,顺应发展新要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思想框架,全面展现信息技术人才蓬勃的精神面貌。再次,严谨的研究过程是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稳固保障。三年的精选与修订,各级教育人士的意见征求,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最后,丰富的基本内涵是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的有效依靠,是各大高校急切效仿、融合建设标准的根本依据。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建构
1.维度划分。首先,文化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与灵魂。文化基础主要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重在强调习得知识与技能的智慧成果,是人才培养标准的途径导向,培养途径的建设能为培养人才提供适宜的路径与内容,因此,将课程体系作为该建设的实现载体。其次,社会参与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与规范。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重在强调学生理论结合实践,产生社会规范与认同感,为人才培养建设提供教学服务与条件,培养条件的建设能为培养人才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因此将实践项目作为该建设的实现载体。最后,自主發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南与目标。自主发展体现在学生自我认知、评估及人生规划等方面,以实现自我价值,是对培养人才评价与监督的保障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判断,有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因此将评价监督作为该建设的实现载体。综上,标准体系的维度可划分为课程体系、实践项目及评价监督三个层面,共同建立知识、能力与素养层层递进的发展水平。
2.维度内容。标准体系是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的而建构的,且内容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目标,甄选更新的、适宜社会需求的标准体系内容,才能为体系增添理论保障。我国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中,主要强调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1)课程体系维。教育技术专业对学生知识要求的规划十分明确,首先,在基础的通识类知识上,强调社会、自然科学等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以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其次,在加强培养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教育类、心理学及计算机技术类方向的知识教学,意在培养符合国家标准的专业化人才。然而,对照2014年的核心素养体系来看,学生的自主发展更强调学会学习,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这将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与核心目标。知识还应从个性化的选修类课程着手,突显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作为课程知识的载体,其内容承载着教育培养的目标,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体系维标准应包括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夯实基础。(2)实践体系维。实践作为教学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在推动认知水平发展的同时,深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教育技术专业技能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填补式培养,各高校深入了解数字化学习环境迫切需要的人才,进行方向性培养。然而,核心素养体系在社会参与标准上侧重学生创新技能与意识的培养,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能够积极参与课题项目、社会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创新,为其身份社会化转变奠定基础。学校的课程实践是学生创新发展的共性标准,社会实践则是个性标准,因此实践项目维可划分为课题研究与实践实习两个部分,将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核心内容。(3)评价体系维。教育技术专业的素养包括对专业学习及自身发展等的要求,如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优秀的教学资源开发、维护素养及良好的身心素质。与此同时,核心素养还要求学生具备责任担当的意识,能在学习生活中自我约束、管理与监督。然而,素养作为一种不可视的品质,不易直接进行测评与修正,需要多层次、多样式的评价方式来实现,因此,评价监督维可以包含评价评估和监督引导两个部分,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终极指标。
四、质量标准体系的建构策略
1.明确目标取向,突出课程个性化特征。专业的概念界定模糊,不利于质量标准的制定。我国对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模糊了界定的范围与边界。课程设置涉及领域广泛且复杂,如在专业中包含教育学、计算机、传播学等跨学科课程,学生学得泛却不精。同时,大多高校以统一的标准建构课程,学生无法选择感兴趣的选修类课程,导致课程结构失衡,不利于标准的制定。依据本文建构体系,从课程体系维入手,探讨实施策略。首先,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应当具体明确,为适应不同层次、就业方向的学生需求,详细规定培养的方向和适当比例的课程,比如区别于非师范生,为师范类学生加设更多教师教学知识、技能以及素养培训的课程。其次,信息化时代要求人才具备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能力,及优秀的信息素养,因此,培养实施中应针对这一点,将课程内容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教学,有助于破解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弊端,开展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与价值取向,敢于批判、质疑与创新。
2.促進产教融合,转向实践创新型应用。高校的培养模式同质化,不利于质量标准的更新。学生急需一个灵活且富有创造性的第二课堂,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依据本文建构体系,可从实践体系维入手,探讨实施策略。首先,校方应确保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题项目,让所有学生能参与其中,在教师的指导与协助下共同完成,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同时,实验室设备应满足活动的需要,保证时刻有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其次,实践课堂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阵地,是通过劳动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来实现与社会的联结,实践应遵守需求适应、严谨过程和产教融合的标准,保证活动的真实性。最后,政府应组织各企业投入支持与引导,加强校际交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建设系统、丰富且多样化的实践体系与基地,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及就业奠定基础。
3.丰富评价层次,优化监督引导机制。高校的评价体系产生质变,不利于质量标准的实施。高校不仅强调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与能力,还要有创新的精神,然而,市场竞争导致高校出现评价功利主义思想,更注重获奖、荣誉和名声,畸形的评价体系已逐渐走向质变。依据本文建构体系,从评价体系维入手,探讨实施策略。一方面,通过定性评价来判断学生的素养、能力及品质是否达到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定量评价判断学生的课程成绩、实践成果等是否符合标准。同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反馈,严格管理评价过程,避免出现应付现象;设置合理的奖赏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评选评优、优先入党等资格的依据。高校还需要专业的监督引导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并与家长配合监督学生的学习,培养一批个性化的创新型教育技术人才。
五、总结
对人才的需求与教育是国家当前的首要战略任务,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是教育领域贯彻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保障。核心素养的提出成为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与方向,对提高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寻找其与人才培养质量间的联系,分析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内容是教育技术专业育人的手段,也是专业发展与培养目标的统一体。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与评价体系三者为本文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们构成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从理论汲取到实践创新,再到实现全面发展,对各高校办学与实践育人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先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试点之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7,(04):39-41.
[2]李乾赐.浅析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J].学周刊,2019,(27):115.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Standards System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A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SHENG Jie,LIU He-ha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core literacy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standards for talent training,and the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standards for edu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constructs the training standard syste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urriculum system,practice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system.
Key words:educational technology;talent training;quality standard system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被拒幼儿行为问题的个案研究 2021/8/4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文化自信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 20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