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7期·1+X证书制度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7期
[关键词] 1+X证书;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教师能力;课程考核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CYJ20103);2021年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小、精、灵”校企合作项目“基于研学旅行策划与应用创新实践基地”(2021XQX07);2019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开发”(WLRCS2019-087);2020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差异化教育研究”(GD20CJY49)
[作者简介] 曾兰君(1979—),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旅游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7-0185-04 [收稿日期] 2021-10-05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于职业教育技能技术水平与从业资格的重视程度也逐步加深。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19号),对1+X证书试点工作从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开展师资培训、规范考核颁证等提出要求。
教育部职称司在“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上,分批公布了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三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产生了第一个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X证书——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第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新增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DIEE)、旅行策划、旅游大数据分析、定制旅行管家服务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X证书产生。
一、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
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举措。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提高就业质量,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创新性、前瞻性上与行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1+X证书制度刚好弥补这一不足,该制度既能夯实学历教育本身,也能通过证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可以通过引入以社会化机制建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应性,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就业创业途径。
(二)深化人才培养培训及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开展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并引导院校育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职责,高质量开展社会服务与培训。同时,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将“X”证书融入课程体系,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1]。
(三)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也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结合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探索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相衔接,既能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也能科学、准确地衡量人才成长发展程度和水平,有效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有效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各校正积极主动地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但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专业课程教学与“X”证书培训融合度不足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主动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资格证书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导游资格证为主。因此,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常只考虑与导游资格证考试相关的课程,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等,而忽略了与“X”证书相关的课程。因此在报考“X”职业资格证书后,师生需额外找时间开展考前培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培训,而这部分培训学时往往没被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这也反映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没有很好地进行衔接,课证并未融通。
(二)缺少专门的“X”证书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X”证书,都紧锣密鼓地安排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考试。以广东省为例,在2020年,共有40所学校(其中高职31所、中职7所、本科2所),共3111人参加了由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持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考试。由此可见,各院校对“X”证书是非常重视的。但是毕竟是近两年来诞生的证书,各院校缺乏专门的教师。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组织学生考证前,自行参加评价组织的师资培训班,通常一周左右的培训时间,获取相应等级的考评员证书。回校后马上组织、培训学生参加考证。这种操作导致教师压力大,对指导学生考证缺乏自信,同时,由于时间紧,证书无法运用于市场进行检验,无法考量证书在市场上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1+X证书制度缺乏校企深度合作
目前,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但有的企业参与不够深入。不少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让学生到公司参观学习,而没有深入的合作内容。其实,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检测1+X制度的时效性和适用性。因此,企业应当承担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如果没有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就很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也难以培养出符合企業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还难以保证1+X证书制度的推广。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如何对标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一)创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机制是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制度,产学深度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旅游管理专业应符合旅游行业的需求,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证书要求和企业行业实际,紧跟现代旅游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展专业教学改革,构建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提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性,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细分课程,划分若干“X”模块,根据学生个人兴趣,选择某一领域[2]。也可把研学旅行、旅行定制、旅游大数据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相关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做到课证融通。
(二)重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结合不同生源需要和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进行“1+职业技能”的模块化设置。定制符合不同生源入口的课程体系,以完成人才分层次培养。主要包含“德育模块”+“基础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技能证书课程模块”的1+X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对接“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人文素养基础”的基本素质课程;对接岗位的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培养综合素质的专业拓展课程。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工匠精神等融入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三)更新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
将旅游管理专业领域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调整,使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更加符合教育部公布的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X”证书的培训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形成模块化教学,如某几门专业课程对应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或在专业课程中加入“X”证书相关的内容。如在“研学旅行”“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与研学考证相关内容;在“旅行社计调实务”“旅行策划”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旅行策划考证相关内容等,建立“岗课证赛”融通的课程改革模式,以社会服务人才需求出发,接近旅游业改革发展需要,实现所学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3]。
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慕课、微课、VR、AR、移动教学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资源,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与专业教学高度融合、虚拟与实操的高度融合,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并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认定标准,开设旅游管理类主干课程,通过训练,以训为主,使学生基本能达到初级证书水平;利用旅游管理专业智慧实训中心,主打“战训结合”,培养学生参与实践能力,实现达到中级证书水平;利用校企合作单位资源,甄选优秀学生到一线参与实际职业工作,通过工作锻炼加以时间和经验积累,最终获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高级证书。
(四)对接1+X证书师资需求,强化教师能力建设
针对专门的师资不足这一现状,学校应与旅游知名企业进行合作,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积极引进校企合作企业专家、产业导师兼职授课,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课程教学与实训,形成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体系。一方面聘请企业人士“进校园”,走进课堂,向学生分享企业需要的人才及应具备的技能等问题,提高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知与兴趣,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出校园”,走进企业,掌握职业资格证书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提升业务能力和实操能力,辅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同时,鼓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职业技能证书系列教材,双方确定教材框架,商讨教材大纲,编写教材内容,开发教学案例,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籍,提高考证通过率。
(五)加强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是学校与企业实行双元育人、协同育人的“跨界”合作[4]。旅游管理专业应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契机,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建设适应1+X证书制度需求的实训基地。根据试点工作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完成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考试、认证工作。同时,立足于文旅融合发展机遇,依托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服务,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六)衔接“X”证书开展课程考核
学分认定与成果转换是实施1+X证书制度下应该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主要指学生通过学习、培训获取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获取其他专业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这些证书与相关课程之间允许学分认定与成果转换。课程考核应将“X”证书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当学生已经获取该门专业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时,成绩采取直接认定的方式,可申请免修该课程。也可将课程考核纳入“X”证书考核认定。若学生已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则可认定与之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考试部分为合格,避免因重复学习给学生带来负担。除教师之外,携程、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中凯国际研学旅行有限公司、亲子猫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可参与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价[5],增加评价内容。学员在考取某一等级、某一证书后,即可认定其能力水平的掌握程度;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考核应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双证书,目标可以延伸扩大为“X”证书的其中一项或多项。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的标准化课程体系[6]。
結语
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创新。在实施中,需要梳理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让1+X证书制度尽快适应学校教学工作和企业需求,加快步伐培育出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探索1+X证书与课程的对应关系,让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托,从教学到考核的过程中都要相互支撑。
- 上一篇:2022年第6期·“捆绑式考核”对于护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效果 2022/6/24
- 下一篇:2022年第7期·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小学生新媒体课外阅读现状分 202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