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1期·“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1期
戴雷 熊晓琳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金属材料综合实验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三峡大学高教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微课+翻转复合教学模式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2019006);2019年度三峡大学课程思政项目“基于协同育人的材料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K2019010);2020年度三峡大学高教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20年度三峡大学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后疫情时代’高校统一战线党外教师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 戴 雷(1984—),男,湖北黄冈人,博士,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专业研究;熊晓琳(1979—),女,湖北宜昌人,硕士,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人事师资及相关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1-0129-04 [收稿日期] 2021-08-17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1]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通知中明确指出,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用技术去创新教学[2]。因此,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微课、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逐步进入了课堂[3]。
笔者尝试将微课、翻转课堂融合并应用于一线教学过程中,对“金属材料综合实验”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了改进,旨在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并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和特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并最终实现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形成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金属材料综合实验”作为实践类课程,也包含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给出预设的实验任务,学生按照既定任务进行实验,学生缺乏对实验设计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认识和思考,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效果不足。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融合充分利用课程特点,旨在增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索“金属材料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有助于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由理论知识向实践动手能力的转化,进而引导学生构建探索和创新的思维模式。
一、“微课+翻转”混合式课程内容优选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是课程目标定位[4,5],而课程目标定位又受到专业目标定位、学科建设基础、实践教学平台、师资队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课程内容优选将依据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内容设计注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过程,教师以重点知识点和实验框架为主要课程内容(部分教学内容见表1),利用微课向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以实验课题为目标,设计、实施实验方案。在微课、翻转课堂两部分中,师生互动讨论,学生厘清和理解主要知识点,明确实验方案,为后续实验教学开展做好准备。
二、“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形式设计与实施
“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采用智能手机、摄像机、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平台,将教学内容以视频等形式呈现,同时将传统封闭课堂教学与线上开放式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6]。以《淬火加热的原则》教学内容为例,借助PPT讲解如何结合铁碳相图确定淬火加热温度,再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淬火操作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淬火热处理工艺设计原理和实际操作的理解,同时PPT和视频电子版将上传至课程微信群、学校求索学堂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参考。在翻转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将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方案。
目前,已针对2017级和2018级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金属材料综合实验”课程开展了“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在实验教学开始前一周,教师借助微课向学生介绍实验教学概况、梳理实验涉及的主要知识点等内容。在实验教学概况介绍中,明确实验教学的开展形式,灌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思想,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作为和全程参与;在梳理实验涉及的主要知识點环节中,借助典型案例重点介绍实验涉及的常见热处理工艺设计原理、操作技巧等内容,让学生在开始实验前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储备。
在实验教学正式开始后,学生将成为主体,利用翻转课堂讲述实验方案,表达设计思想并开展实验工作。学生以组为单位,作为主体讲述实验设计依据、实施方案和预期效果等内容,教师则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在师生讨论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三、“微课+翻转”混合式课程考核方式
“金属材料综合实验”课程传统考核方式通常分为两部分:实验期间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在采用“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后,主要考核方式也相应做出了调整(课程考核方式详见表2),考核方式与具体教学模式相匹配,即传统考核方式中“实验期间表现”部分将与微课和翻转课堂模式关联,定义为“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1)在微课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此环节中回答问题、讨论表现;(2)在翻转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陈述实验方案设计过程、实验实施期间及答辩环节的表现。
在考核方式调整的基础上,“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考核方式权重和评价者方面进行了改进。原考核方式实验期间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占比分别为20%和80%,现调整为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40%,结果考核占总成绩的60%,调整的目的是期望将考核方式向过程考核倾斜,以此来推进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积极参与思考。评价者引入了学生互评和同行评议方法(以答辩环节为例,评价依据见表3)。
四、“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效果与持续改进策略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沟通得到了加强,考核成绩得到了提高(A级评分占比提高至37.5%)。结合最终的考核结果,我们认为“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
1.统一思想,任务驱动,增强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开始前的微课教学环节,教师介绍了实验的总体情况和要求,重点向学生灌输了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思想,即教师提总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并陈述实验方案、实施方案,并进行实验成果答辩。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不再详细讲解既定的实验方案,仅结合实验的总体情况和要求讲解案例,在此基础上供学生参考的课题方向(详见表4),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策划并完成后续工作,如此“翻转”之后,学生课堂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明显增多了。
2.全程参与,主动思辨,夯实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微课教学中,夯实理论基础知识是必要的环节,为后续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例如,学生通过“淬火加热的原则”部分的学习,夯实了淬火加热的理论依据,在观看实际操作的视频后加深了对淬火加热的理解。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将热处理原理基本概念、理论和规律与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所学理论知识“落地生根”,在材料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切实地体会到热处理工艺调整金属材料组织形貌、提升力学性能的作用和充分挖掘材料潜能的功效,进而“润物无声”地认识到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重要意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知识理解、建构和运用,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7]。
“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在充分听取学生及同行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主要问题集中在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实施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与形式方面,微课环节课前的准备工作目标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在微课环节中存在跟不上的情况,在后续改进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掌握基礎知识的差异,将微课学习目标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提升微课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施方面,热处理工艺设计及后续讲解准备时间不足,建议延长至两周时间。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将对目前存在的不足做相应的持续改进,逐步完善“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
结语
本文以金属材料综合实验课程为例,探讨了“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实践增强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应用创新的能力。同时,形成了围绕课程目标的课程内容优选、教学形式设计与实施、课程考核方式、教学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四个层次环环紧扣、整体性的“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微课+翻转”混合式教学也存在不足,需要持续改进,在此框架下的教学手段、策略运用、案例教学和评价手段仍需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 上一篇:2022年第11期·地方新工科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与 2022/6/17
- 下一篇:2022年第11期·两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