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第二课堂的相关性研究

2021-8-4 14:45:47点击: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第二课堂的相关性研究出自《教育教学论坛》,该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林溪

摘要: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第一课堂的培养下,并没有显著提升。通过问卷调查表明经过第二课堂培养的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会明显高出没有经过第二课堂培养的学生,证明第二课堂与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较大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结果提出将第二课堂合理引入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措施,以期能够使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高职学生;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365-02

第二课堂的出现主要是对传统课堂的补充,主要是指在传统课堂之外进行的课程教学活动,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基于课程的教材,但是不局限于教材,具有多样性、生动活泼的特点,授课的方式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最后的考核形式也不是闭卷考试,而是开放性考核。

一、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引入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在近几年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反映,由于在校参与了很多的社团、参与学生会组织、担任学校的组织干部等,使其自身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就反映了当前在高职学校中的第二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通过进行问卷调查,有97%的学生指出能够通过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是其他的实践活动,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有很多的学生也指出,当前的一些职业培养的理论课程大多是“纸上谈兵”,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工作中。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就业以及职业能力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为了了解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本课题组制定了“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本问卷选择的对象是佳木斯职业学院管理系、焊接系、机电系2010、2011级高职学生,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职业核心能力,如与人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等,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1份,回收率94.2%。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53.4%的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了解较少,甚至有的学生没有听说过职业核心能力这个词,有的学生缺乏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的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在对第二课堂的开展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关系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样本主要选择本地区内的部分高职学院的学生,调查问卷的基本部分为人口统计数据,比如性别、年级、籍贯等,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传统课程下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评测,另一方面则是对加入第二课堂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评测。总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回收率为97%。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的学生在传统课程下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评测分数并没有在加入第二课程之后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评分高。这可以看出,当前的学生通过第二课堂,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第二课堂的开展对于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没有加入第二课堂的学生也提出想要加入社团、学生会等组织锻炼自身能力。此外,笔者还对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访谈,发现公司企业在进行简历筛选的过程中会比较注重学生所参与的第二课堂的经历,特别是在面试的过程中,在学生会任职的学生的谈吐与普通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因此,针对以上的调查现状,我认为第二课堂与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很大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学生自身来看,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本身就很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有的学生更是认为,只要学习好专业知识技能,其余的方面都可以忽略。學生自身认识的偏差,导致其合作意识较差,职业的整体核心能力较低。高职学校通过第二课堂的创办,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不断培养合作意识,通过提供将专业理论技能转化为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创新革新的意识,从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另一方面,从高校的层面来看,第二课堂的加入,能够不断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能够对当前高校教学体系进行有力的补充。第二课堂是很多学生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的高职院校仅仅只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职业礼仪课程,并设立为选修课程,不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校层面不给予应有的重视,学生更是不会重视。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引入第二课堂的建议

(一)多种形式进行培养

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时,应当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思想道德类。该类型的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构建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理想信念,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能力和良好品德的人才。

2.身心健康类。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以实际参与的形式为主,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协作能力,并让学生从这些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优点,发挥所长,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职业能力。比如社团或者学生会组织举办各种各样的歌唱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种球类比赛、跳舞比赛、新生老生交流联谊会等。

3.志愿服务类。这种类型的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公益性的志愿活动的同时,体验到奉献爱心的好处。举办活动的形式有到敬老院参加志愿活动,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服务、下乡活动,等等。

4.人文能力类。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个人的兴趣为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比如加入各种社团活动。这种类型的活动与第二种类型是类似的,但是主要区别在于该类的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个人的意愿为主,然而第二种是以高校为主举办。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是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能够从生活中提高其个人的人文能力,从而能够在未来的职场中获得更多的经验、经历以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