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9期·基于三螺旋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2-6-21 11:12:22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9期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三螺旋;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资助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第二课堂跨校协同培育机制研究”(20YB086)

[作者简介] 黄淑慧(1988—),女,江西丰城人,江西理工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师,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2012级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聚合物成型工艺与加工、大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9-0025-04 [收稿日期] 2021-08-16

一、研究综述

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将成为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它不仅关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成败,而且关乎社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发展。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之外,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开展的新型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它是提高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重要敲门砖,能够实现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业能力和提高创业素质的一切开放性活动[2-4],其宗旨与第一课堂是相同的。

国内外大量学者对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展开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查阅国外文献资料发现,国外没有“第二课堂”[5,6]这一概念,但国外更偏向称其为“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即课后活动)或是“Open Classroom Activities”(开放课堂活动)。“第二课堂”[7-9]作为“实践教育”,是国外对“高校第二课堂”相关研究的主要阐述,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应充分运用“第二课堂”(又可以称为“课外活动”)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周曼等基于江西五所高校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关系[10];匡娟等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了江西省创业教育现状[11]。

由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可知,第二课堂活动[11]作为一种区别于第一课堂的独立的教育组织形式而存在,其活动种类和开展形式平行于第一课堂,在内容上是对第一课堂的辅助和补充。它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2019年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江西省(以下简称我省)本科院校共计45所。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战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高校整体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层次虽不尽相同,但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选取我省五所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从高校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发展现状视角出发,基于三螺旋理论,从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能力跨校协同培育机制的直接影响因素着手,研究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影响机理,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各大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讲座等)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并探索影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提升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三螺旋理论是由美国学者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和荷兰学者勒特·雷德斯道夫儿(Loet Leydesdorff)通过大量研究得出的。三螺旋理论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12,13],我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处于上升期。基于三螺旋理论指导下,政府、企业、高校应通力合作,通过良性循环促进三方各要素流动,以此推动我省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实现政府、企业、高校三方效益最大化,推动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大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过程中,既包括高校、企业、政府政策制度等的影响,又包括学生主观性认知程度等影响。本文将基于三螺旋理论,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个方面来分析我省五所第二课堂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协同教育机制中的影响因素,以此为整合不同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三、现状分析

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资料收集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调查问卷,基于三螺旋理论,从多维的角度研究分析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等。

(一)政府体制机制

2017年,我省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从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科研管理体制、师资队伍等10个方面阐述了我省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改革方向,为我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方向性航标。另外,还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我省改革“双创”教育的文件,文件的出台提高了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激情,为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激发了省内外企业与地方高校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力,使高校和企业衔接有了制度保障。

(二)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

大量文献显示,第二课堂对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探知和了解我省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此次选取我省五所公办高校,五所高校均具有自身特色专业学科和专业领域,其中一所高校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一所高校在医学方面具有较深刻的影响力,一所高校在航空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一所高校在铁路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等等。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通过资料收集,发现选取的五所我省高校都制定了详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和奖励机制,大部分高校文件内容包含了创新创业组织机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部分高校还针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制定了相关的文件。高校从政策方面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高效发展。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有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文化月、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企共建实践基地、项目孵化园等。

创新创业文化周: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文化周活动,营造双创文化氛围,有效地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遴选的五所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周的形式主要有:讲座、成果展示、科技活动等。

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第一课堂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基础》,还设置了有关创新创业的选修课,部分高校有关创新创业类选修课高达263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课程任课教师选用方面,大部分高校遴选专业的导师授课,部分高校还遴选了企业的优秀人才担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导师。五所高校定期对导师进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导师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科技竞赛:部分高校通过遴选创新创业导师,组建相关的竞赛团队,有计划地参加国家级A类和B类大赛,大部分高校参加的学科比赛有“互联网+”、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挑战杯等赛事,促进了高校学科“以赛促教、以教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转变。各类学科竞赛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帮助高校将“教、训、练、赛”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3.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为了解我省五所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相关信息,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基于自编问卷共发出1000份,收回946份,回收率为94.6%,此次调查问卷对象涵盖了五所院校的从事创新创业的教职工、社团学生及创新创业团队的学生。调查问卷內容包含了5个大方面内容和16个小部分内容。问卷中5个大方面内容为:基础信息、第二课堂的认知程度、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认知度、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程度及创新创业教育参与程度。虽然高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从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来看,超过60%的学生对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不了解,超过50%的学生对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不了解,超过20%的学生对当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满意,对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通过SPSS软件分析可知,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与专业类别没有相关性,但与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学校给予技术支持、与时代接轨、技术跟上潮流、较强的专业知识、企业的产业结构及原创新创业模式的改进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也需要企业完善的产业规划。

(三)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从调查的资料可以观察到,多数企业对参与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企业没有与高校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机制,更多的是企业应高校创新创业部门的邀请到高校做讲座的形式,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高校为企业培养人才,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企业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企业的技术跟随时代前进,能够不断促进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有助于高效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对策建议

笔者通过多年来从事一线教学管理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虽然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分析研究问题能力、运用复杂和抽象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但是创新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加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是有必要的。

(一)政府政策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在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具有同等的地位。第二课堂是实践的地方,第一课堂是获得专业基础知识的地方,二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高校和企业注重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并给予高校相关的建设意见,指导高校转变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调动企业参与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

(二)校—校联合

虽然我省五所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培养的成效参差不齐。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开展得非常有特色,能够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校与校联合起来,创建一个创新创业教育云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第二课堂,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和资源。高校虽有多种创新创业平台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由于缺乏创业导师及对政策的解读不到位、创新创业导师之间缺乏沟通、校与校之间的学生接触少等原因,学生的培养基本上停留在创新能力的培养层面上。信息化时代,政府大力支持创业,使得创业变得较之以往更方便了,但是真正成规模或者影响力较大的公司少之又少。因此,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宣传,加强校校、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培训。

(三)企业联动

企业,技术创新的改革者。企业需要创新人才,加强与高校开展科技合作,可使学生拥有更多机会接触创新和创业。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企业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到高校做讲座,而是能够深入到高校第二课堂、文化周和孵化园等,使高校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更贴合市场需求。企业可设置专门的组织结构,对接学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部门,选拔企业的精兵强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到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

结语

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发现我省高校均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虽参差不齐,但都具有自己本校的特点。基于三螺旋理论,简要地分析了我省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