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11期·课程思政在高校综合素养类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6-17 11:08:55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1期

卢艳丽 李金山 王永欣

[关键词] 课程思政;综合素养课程;材料专业;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2016年度陕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迷人的材料世界”;2020年度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迷人的材料世界”;2021年度西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迷人的材料世界”

[作者简介] 卢艳丽(1975—),女,山西运城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学术研究;李金山(1966—),男,辽宁锦州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学术研究;王永欣(1971—),男,山东青岛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学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1-0121-04 [收稿日期] 2021-10-26

课程思政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其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1-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

西北工业大学“迷人的材料世界”课程在2020年获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这一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置开展深入研究,以期更加有效地实现“迷人的材料世界”课程的建设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迷人的材料世界”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迷人的材料世界”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综合素养类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并熟悉材料领域,对材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当前材料的发展方向,为其今后学习其他材料专业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大量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在社会及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形成与发展趋势,激起和开发学生对材料的学习热情及潜力。以材料“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以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为对象,结合新材料的发展,以工程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直观形象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建立和强化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概念体系,使学生在掌握材料共性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学会分析材料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育人目标

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紧扣“迷人的材料世界”综合素养课程“基础良好、素材丰富、涉及面广”的特点,在传授材料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创新意识等教育,将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基因式”地融入综合素养课程的教学中,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贯穿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发挥好课堂育人主渠道的功能。

在传授“迷人的材料世界”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和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其在学习知识、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立足于综合素养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院情、校情、国情的了解,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自信和传承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使学生意识到基础研究、自主技术创新的重任,瞄准国际先进,知道解决“卡脖子”技术难点问题的所在并为之奋斗,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创新意识;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贡献力量。

三、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内容

充分发掘“迷人的材料世界”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体现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认识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学生来源,考虑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及学段等具体学情,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及学生自身专业,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一)讲述国家的重点战略或相关的新闻报道,提高学生的国情意识,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对来自航空学院、航天学院、机电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材料学院等不同学院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分析“中国制造2025”中的5大工程、9項战略任务和10大高端领域,让学生了解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了解材料科学,以及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时刻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且与国计民生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国情意识、知识运用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

(二)展现新材料技术对我国航空、国防、能源、通信、电子等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励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在综合素养课程的生动案例中挖掘思政元素,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列举新材料在航天飞机、微小卫星、航空母舰、隐形战斗机、半导体、生物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奋斗历程,既能“触及灵魂”,又能“润物无声”,让学生听得进、记得牢。

(三)推动材料科学发展,用故事讲道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材料”的“善与恶”在于研究和运用它的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从材料发展的历史来看,最先进的材料对人类的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关键是看运用到了什么地方、如何运用,以及掌握在什么人手中,这是十分显著的道德问题。通过把推动材料科学发展的人与事融入故事,用故事讲道理,“润物细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导给学生。立足于院情、校情,讲好西北工业大学故事。结合学校大型原创话剧《寻找师昌绪》,讲述师昌绪院士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丰富和发展了凝固理论、相变理论、性能评价方法,引领和推动了中国纳米科学技术、碳纤维、金属腐蚀与防护、生物医用材料、镁合金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为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四、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方法

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教学设计,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标,除了教学内容的规划外,教学方法也很重要。“迷人的材料世界”课程引入思想政治内容,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启发+创设问题”教学

材料构筑了我们的世界,文明时代就是材料时代。以“一个口罩的故事”“你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你知道为什么金属会发亮,而玻璃却是透明的”“为什么刀子可以切割,而曲别针能随意弯折”“钻石是昂贵的碳结构”等为切入点,引出材料的概念,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四要素:成分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材料特性—服役行为与寿命。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小组之间研究和辩论的课题,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材料为何呈现不同的特性,并且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

“迷人的材料世界”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目前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运行六期,具有系统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料,包括课件、视频、作业、单元测验、论坛讨论等,同时结合线下课程内容,开设SPOC课程。综合运用“雨课堂+慕课堂+SPOC+QQ群+学校课程平台”,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根据知识点的分布,在课堂上讲完之后,及时通过“雨课堂”进行测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分析。比如,讲完新材料的概念特点并且进行举例,要求学生在掌握新材料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之一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你感兴趣的材料及其背后的科学故事”等课题设计分组讨论汇报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及答辩能力等。除了专业知识的讲授外,注重概括材料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新材料产业的分布,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课内+课外”全方位教学

“亲其师,信其道”。“迷人的材料世界”注重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除了课内讲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外,还要注重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做好课程思政,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拉家常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兴趣爱好、所学专业,以及专业里涉及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目前的学生基本都是00后,思想开放、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追求独立,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米中掺沙”,而应该做到“如盐化水”,注重情感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不是材料,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比较胆怯,担心出现错误,因此可通过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发表见解,无论回答对错,都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课后以其熟悉的语言模式和感兴趣的领域与学生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引导,将课程思政真正做到入心、入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道理越辩越明。通过教学方法创新,使得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形成深刻的思想认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

五、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成效

(一)提升团队教师对综合素养课程思政的认识深度,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通过梳理课程思政元素这一教学准备环节,统一了思想,消除了个别教师由于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深度不够,对课程思政产生误解的现象。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在“迷人的材料世界”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会干扰专业课程自身的教学活动和减弱教学效果,相反还会提升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深化教学内涵,提升教学效能。

(二)形成“课程思政+专业+”的材料类素养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了课程思政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和实现路径,结合利用西北工业大学的国防特色和资源,以及材料学院丰富的科技研究成果,注重人文素养元素的挖掘和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带入课堂之中。综合素养课程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的学院不同的大类(专业),通过分析总结,基于材料背景,挖掘不同专业背后综合素养课程思政的共性,并将其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三)丰富综合素养课自身内涵,充分挖掘其育人价值,拓展其教育教学功能

结合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大纲,充分挖掘素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课程内涵,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素材、优化教学设计等,使得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形成深刻的思想认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

六、进一步示范引领计划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课程后续将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材料综合素养课、课程思政及育人之间的内涵和路径,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示范引领。

1.继续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于素养课程及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综合素养课程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进一步促进素养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2.进一步探索综合素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通过综合素养课专业知识背后的逻辑、精神、价值、思想,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铸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深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到浸润、深化和拓展的作用。

3.加强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课程思政的育人水平。通过院内+院外、校内+校外、省内+省外、自学+会议+培训等多层次多模式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和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营造育人氛围,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道德要求、价值觀念、思想认识和政治理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其成长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