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颠覆式创新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颠覆式创新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出自《教育教学论坛》,该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静 尹春雷 李静瑜
摘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和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信息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突飞猛进,大数据时代也随之到来。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为外因不断激发和推动教育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中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工程经济学》;慕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160-02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中的焦点问题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意见指出“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在专业教学培养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核心步骤,那么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这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中的焦点问题。到了20世纪,由于接受教育的学生人数激增,教育学家们便借鉴了企业批量生产的概念,以整体划一的方式进行批量教学,从而规定了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时间,形成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时间固定,进度各异”就成了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特点。这就如同在生产型企业中,商品出厂时必定要经过质检,学校里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专业课程目标,需要学生学习后进行课程测验,检验他们到底学到了那些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等。可是,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修补、再造和排查成为人才培养中的较高成本。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是否已掌握上一单元的内容都必须被动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直至期末考试结束,考试成绩出来,教师才能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面临的教学问题,但这时已经晚了,因为课程教学已经结束了。
二、我们可以从企业创新的视角出发去看待高校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创新
高校教育并非一个开放的市场,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企业创新者的角度去研究接受教育的顾客的需求。从顾客的视角去看,他们希望从市场中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市场恰巧满足了他们的消费目标。也就是说,企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他们有意无意地以“需要完成的任务”作为依据,对市场结构进行划分。这使得企业能够整合或者紧密组合其内部的功能,向客户提供购买和使用体验,帮助客户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由此可见,“整合”胜于“了解”。
反观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们精心准备专业知识传授学生,并非以学生“需要完成知识任务”作为首要目标。事实上,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优秀教师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教学技能和极富魅力的教学能力去解决。但这些好的技能和方法是否可以进行大规模广泛的使用呢?比如大学中所有专业开设的基础先修课程是否可以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推进?跟不上教学进度安排的学生是否可以课后继续完成课程学习?办学规模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是否可以正常运转下去?这些问题都可以有相同的解决方案。
三、科技触发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为教育领域新型教学方法的实践提供了潜在空间
科技触发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在线学习的颠覆式创新,为教育领域新型教学方法的实践提供了潜在空间,为实现现代高校课堂教学“以项目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育教学模式创造了基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总是强调教师进行统一授课,以提高授课效果和质量为根本,激发学生听课效率为目标等;而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这显然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发展,高校教师应该着力于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一一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例如,采取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策略,让学生进行分组,必须运用课程中需要的知识技巧来完成有现实意义的“项目”,学生能有空间和机会进行正确的整合。这种整合能够使得学生每天都感到成功和充实。因此,如何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创建教学工具以及如何进行实践教学等成为现代高校课堂创新中的核心部分。
总而言之,数字时代下的高校教师应该把更多精力用来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并发现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为他们提供自身学习模式的个性化辅导。“以学生为中心,整合在线内容,传递学业结构的改变”,当然这一过程是需要通过一个重要级团队才能得以贯彻实施的。换句话说,高校课程的一个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一个系统的转变,即将人才培养目标分解成块,再将每一块的专业知识分解得到相应的知识点,明白这些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知识点并转化为实际能力。
2011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了《工学门类下设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六个二级学科专业。土木工程类的专业课程多为应用实践类课程,学习专业课程时,知识应用的侧重有所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兼顾基础知识的传播和专业素质的训练,要培养基础扎实、适用面较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工程经济学》就是其下设六个二级学科下的共同专业类基础课程。
课堂教学开发小组将围绕“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课程基础理论部分进行知识点网络构建,这既能有效突出系统中的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又不缺乏整体的系统性,对线上MOOC进行挑选或自制。MOOC开发时常常是“多入口”设计,为实践课堂教学中的案例翻转课堂提供理论基础支撑。正如建筑工程类的《工程经济学》课程,通过线上MOOC的制作,传统教学中优秀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和极富魅力的教学能力,通过线上MOOC平台,得以规模化的推广和使用。
高校课程可以在充分利用线上教育平台MOOC资源后,积极探索线下课程的多媒体资源包制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潜能,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以满足“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建筑工程类的《工程经济学》课程就应根据不同的二級专业设置,建立课程习题库、试题库,设计每章节对应的学生案例作业,开发综合性仿真案例,引导学生完成现实案例的深度分析。
四、结语
线上MOOC教学要深度融合线下的课堂教学,要依靠创新性课堂教学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利用混合式学习和翻转教学方法,注重案例实践环节,完善课程考核办法,从而有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总而言之,《工程经济学》课程将围绕“促进产业与专业对接,建立‘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作为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资源整合等多方面著手,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
目前,《工程经济学》课程可以通过与“学堂在线”合作,开发MOOC,并结合建筑工程专业不同领域的仿真案例教学,完成岗位引导式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有效解决工程专业课教学学时有限的问题。在信息时代,高校教育必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仿真案例研究,完成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到综合素质本位的转变,在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激发教师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深度整合的能力,进而使建筑工程类不同专业的学生最终获得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Stephen L.Yelon.教学原理[M].单文经,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Clayton M.Christensen.创新者的课堂[M].李慧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杜作润,廖文武.高等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under Disruptive Innovation
—Taking "Engineering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CHENG Jing*,YIN Chun-lei,LI Jing-yu*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04,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IOT,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cloud computing,continuous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apid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storage capabilities brings up the era of big data.In this context,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ternal continues to promote and stimulat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Meanwhile,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mode;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Engineering Economics";MOOCs design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1/8/4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体育的“娱人娱己”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实 20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