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2021-8-4 14:47:24点击: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出自《教育教学论坛》,该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卞祥瑞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实践,并由此引发多领域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广泛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涵、影响因素和发展优化路径等方面。文章基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与内涵,研究跨领域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以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优化路径,最后做出研究总结与展望,以此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1.6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02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词,“核心期刊”为搜索范圍,搜集2014—2018年间发表的文献,选择其中70篇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通过阅读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与内涵、跨领域视角研究、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与内涵

1.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虽然有较长的历史,但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其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于发展结果,他们认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包括教学、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任务的个人发展之路;而另一些学者更侧重于过程,如周景坤认为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高校教师从准备进入高等教育这一领域,由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手型教师到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直到退出这一领域的整个成长过程。

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对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解读,我国学者集中在“教师职业”“专业素质”和“教学学术”这三个核心词汇上。

从教师职业视角来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将高校教师作为“独立人”的发展,二是将高校教师作为“职业人”的发展。我国学者主要研究的是后一种。高校教师不仅要发展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还要成为一名教育专家。

从专业素质视角来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动态变化的。对高校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研究更加凸显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双专业性质——他既要具备普通人的基本素质,也要具备高校教师这个角色所赋予的专业特质,体现高校教师在长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从教学学术视角来看高校教师发展,部分学者认为高校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树立教学学术理念和积极开展教学学术研究。把教学纳入学术范畴,在丰富高校教学内涵的同时,也拓展了高校学术范畴。教学学术视角来看,教学不仅是一项实践活动,更是一项学术研究活动。它从理论构建和观念更新方面使学界重新审视教学活动。更有学者认为,在大学应当确立教学学术思想,建立保护教学学术的制度,使教学学术思想落实,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学作为一项高度专业的活动,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

二、跨领域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高校在规模上迅猛扩张,高校教师队伍也陷入师资短缺的困境。这种困境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更是质量上的。多视域挖掘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激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共鸣,拓展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改革路径。

1.PCK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在我国也被称为“教学法加工”。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教育学理论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知识。在PCK视角下,高校教师除了要具有基本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符合专业学习特点的教学知识和能力。首先要有多元、均衡的知识结构;其次要有丰富的情境认知体验;最后要有较强的教学和反思能力。

用PCK理论视角指导教学实践,高校教师在实践中更注重对教育理论的钻研,更注重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合理运用,更注重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学反思也是促进高校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与丰富的重要手段。

2.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知识的发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学校教育直接受到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

不同的学者专家对高校教师应掌握的知识结构有不同的认识。如有些学者认为一名优秀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除了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非教师教育背景的高校青年教师缺乏教育基础知识及教育实践知识,使得“所教知识”与“如何教知识、如何教好的知识”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导致高校教师产生了诸多教学问题。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领域具有其特殊性,教育知识一般都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出现,高校教师如果缺乏知识管理意识,将会有大量的教育知识处于无序散乱的状态,也会影响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交流与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没能发挥知识的最优价值。

3.“互联网+教育”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互联网本身不对教育产生多大影响,而是对教育活动中的两大主体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教育”的实施重点是从“硬件”转向“软件”,从“设备”转向“人”,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网络化”是其关键。特别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如何对待网络环境中学生学习以及师生关系、角色定位等问题。陈静、陈俊峰认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实现专业素质的信息化和角色的多样化。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带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

三、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优化路径

1.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近年来,我国学者主要从教师个人层面、高校环境层面以及社会环境层面这三方面来阐述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教师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学科背景、职业定位以及工作压力等。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刚刚走上教学岗位,尚未能从学生角色转化为教师角色,对职业定位模糊,职业认同感低,同时面对科研、教学、生活的多重压力,对于专业发展更是分身乏术。

高校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高校行政化风气、职业评价体系、教学效能感等,它们也会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如韩萌、张国伟认为高校在政策扶持上倾向于资助已取得一定成就的资深教师,而处于事业起步的青年教师则机会较少。这不但影响到教师的学习状态,也降低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提升空间,使其入职和职后教育呈现分离状态,没有专业、系统的终身学习制度。

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期望、职业心态和行业风气等。第一,社会对高校青年教師,尤其是对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的期望较高,认为他们应该成为学生和普通教师的表率。这种职业使命使得青年教师内心苦不堪言。第二,利益化的职业观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心态。“有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青年教师出于喜欢从事教师职业,多数青年教师看中的是这份职业的稳定的收入,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才华,从事职业外的兼职。”第三,行业不正之风也严重影响着高校教师。论文造假和学术腐败等学术领域的一些不正之风层出不穷,身处其中的高校教师难免受其影响。

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路径。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离不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因此需要充分调动社会、高校以及教师个体的资源与力量。多方协同合作,才是保障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社会层面应兼顾高校教师“物质—情感”诉求。在经济上支持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情感需求,如成立关注教师情感的组织机构。

高校层面应建构积极的文化以支持青年教师的发展。青年教师在工作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高校在教学与科研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教师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谢翌、邱霞燕认为组建以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为指导、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学术团队;建立教学共同体,重视“教学学术能力”的发展;建设周期性的学术沙龙;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同时应借助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使教师专业培训常态化。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落实在教师个体上。除却社会和高校的扶持外,教师还应不断地进行个人资本积累,继续深造学习,向他人学习;在树立积极的高等教育观,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需要管控好自我情绪。

四、研究总结与展望

1.研究总结。目前,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其概念与内涵、多领域视角、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发展四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对其发展模式与机制、发展评价体系、发展弊端等问题的研究。总之,研究内容丰富,涉及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问题等;研究视角多元,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视角除了最普遍的教育学视角外,还涉及“互联网+”视角、知识管理视角、实践反思视角等;研究方法多样,除了有文献研究法,也有实证研究。这不仅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交流与融合,也可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创新。

2.未来研究展望。第一,合理借鉴国外经验。虽然国外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起步早且相对系统完善,并且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普遍性,但因每个国家具体国情、每个学校具体发展状况不同,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其独特性。不能一味地借鉴国外经验。因此,如何处理好国外经验与本土生成的关系,是未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构建系统研究维度。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维度研究较多,如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提出了教师发展的四个维度:教学、个人、专业、组织。我国学者从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但在众多教师培训中,只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甚至一度将教学能力等同于专业发展。虽然说教学能力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这种一维的专业发展观忽视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或培训中应树立全面发展观,更多地关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宽其研究领域、扩充其研究维度。第三,明确具体研究内容。学界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构建了其基本分析框架,很少触及如“课程”“教学”“师生”等微观主题。因此,在未来,不仅需要继续从宏观层面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更需要关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等微观层面,诸如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开发、如何进行教学设计、高校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不同需求等具体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实现高校教师内源式发展,也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第四,运用多元研究方法。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复杂性及其局限性,更加需要运用多学科与实证研究方法。但从已有文献来看,其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综合分析。此外,我国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大多数研究是对国外进行经验借鉴与中外比较研究居多,且这些研究以逻辑思辨为主,实证研究相对匮乏。未来应有意识地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整合式研究,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立体化格局。

参考文献:

[1]周景坤.高校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研究[J].教育评论,2015,(03):80-82.

[2]王飞,韩映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进展[J].教师教育研究,2016,(02):42-46+60.

[3]陈静,赵俊峰.“互联网+教育”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7):39-41.

[4]韩萌,张国伟.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研究[J].教育科学,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