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1期·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1期
孙权 吴斐然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线上教学;教学质量;教育公平
[作者简介] 孙 权(1995—),男,湖北武汉人,硕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20级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边缘人群的社会融入;吴斐然(1995—),女,湖北十堰人,学士,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小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教学课程及教育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1-0025-04 [收稿日期] 2021-09-09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严峻考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1]。为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部推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应对方案。在教育部统筹协调下,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相继开通,为确保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正常的教学秩序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后,线上教学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被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大规模应用,迅速成为国内教育实践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短期内涌现出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开展系统分析后发现,学界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状况的描述、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分析,以及结合大学相关学科探索与学科相适应的线上教学策略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1)现有研究多在宏观层面探讨线上教学的开展状况,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也止步于理论上的探讨,缺乏实践经验的关照与论证;(2)现有研究多以大学课堂教学为分析对象,而较少关注中小学。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与效果无论是对于国家总体教育事业发展,还是个体未来的人生发展都至关重要,同样应得到关注和重视。基于此,本文以湖北D九年制学校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为例,试图回答以下问题: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质量如何?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对教学质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一方面,由于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維指标体系,我们在综合借鉴蒋士会等人[2]将教学质量概念划分为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授质量两个维度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主流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尝试了构建一套包含8个指标的指标体系来检验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具体而言,我们将教学质量概念操作划分为学生考试成绩、学生课堂参与、学生纪律遵从、学生课程体验及学生成绩差异五个维度。
在指标体系建构方面,笔者用班级学科平均分、学科及格率、学科优生率三个指标①来测量学生的考试成绩,用学生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和人数来掌握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用学生课堂是否有违纪行为掌握学生的纪律遵从度,用是否愿意继续开展线上教学衡量学生的课程体验,用学科成绩极值衡量学生个体间的成绩差异。
二、线上教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一)考试成绩:各科考试成绩普遍出现下滑
虽然当前的义务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将素质教育的诸多理念付诸实施,应试教育模式下唯分数论的传统做法越来越受到诟病,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集中体现,仍然是整个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通过比较D校A实验班2020年下学期与2019年上学期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发现用来衡量班级整体成绩的学科平均分、学科及格率、学科优生率3项指标均出现了下滑(见表2)。在学校B实验班,我们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
(二)课堂参与:学生课堂互动意愿明显降低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互动,是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进而达到师生心理或行为的改变[3]。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良性的课堂互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这一理念,D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同学间的互动,并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情况予以记录,最终以一定形式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
调查发现,在2020年下学期,学校A、B两个实验班共安排了179个课时,但记录到的两个班级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仅为49名,师生互动的累计次数仅为246次,课均互动次数从疫情之前的2.13次下降到1.37次。在2019年上学期开展的线下教学中,学校A、B两个实验班共安排了268个课时,两个班级(总人数119)共有71名学生参与了课堂互动,师生互动次数累计为571次,每节课平均有2.13次师生互动。对比结果发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比,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人数、累计次数、课均互动次数均明显下降。
(三)纪律遵从:学生课堂纪律遵从程度有所下降
课堂纪律是确保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有力抓手。新课程理念强调自我控制的新型课堂纪律,这种课堂纪律观超越了人们对纪律的固有认知,将纪律视为遵守生活准则的自我控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准则,注重对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4]。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推广和确立,人们逐渐将学生对课堂纪律的遵从度纳入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衡量。基于对学生家长和部分教师的访谈显示,长期的线上教学降低了学生对课堂纪律的遵从。
“我们家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很听话,但是今年上半年在家上了一学期的网课,就像变了个人。很多时候,老师一边讲课,他一边吃东西。有几次,我发现他在上课时拿着我的手机打游戏。”(访谈资料 SZ20200921L三年级某学生家长①)
学生在家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在学校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2020年上学期开学初,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明显增加。
“以前,我们班上的学生挺听话的,课堂违纪的情况很少发生。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线上授课后,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有了明显增加。有把手机带入课堂的,有在课堂偷吃零食的,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还有在课堂恶作剧的。‘放养’一个学期后,很多学生都有了小毛病。”(访谈资料 SZ20200922C六年级某班教師)
(四)课程体验:学生基于课堂产生的负面体验增加
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学生始终是授课过程的核心要素之一。学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会产生自身的独特体验。例如,当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时,学生就会处于一种需求被满足的愉悦状态。相反,当教师的某些教学行为无法达到学生的预期时,学生的课堂体验就会降低,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通过2020年上学期在A实验班内部开展的调查显示:92%的学生不愿意再上网课,希望回到线下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2020年下学期长期的线上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很强的负面体验。
“在学校上课,有了不懂的问题,我可以随时和同学讨论,随时向老师们请教,但是上网课的时候我却没有办法向老师请教。即使课后我在QQ群里向老师提问,老师也不能及时回答我的问题。”(访谈资料 SZ20201030S三年级某班学生)
线上教学使得学生产生了“累”“没意思”“不想继续上课”等负面体验。与此同时,部分教师表示,长期的线上教学使他们感觉比传统课堂更累,这种更累的负面体验直接反向激励其教学行为,进一步对教学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强化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负面体验。
(五)个体差异:学生个体间的成绩差异有所扩大
教育公平始终是社会关注的敏感话题。长期以来,国家始终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5]。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审视中小学的教学质量,高质量的教学应当是公平的教学或者有助于实现公平的教学。然而,通过对A实验班的学生成绩开展分析发现,经历了一学期的线上教学后,学生的个体成绩差异有所扩大。
学生个体间的成绩差异为什么会扩大呢?在对部分教师和学生开展家庭访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设备、网络环境等客观因素似乎成了可“归责”的因素。专用教学设备的缺乏,使得移动智能手机成为学生上网课依赖的设备,而在使用移动智能手机的同时,随之产生了学生课堂纪律遵从的问题。
“家里没有电脑,这学期孩子就用我的手机上了一学期课。有时候,有人打来电话,我接电话,孩子就上不了课。他上课,我们也不能一直盯着,总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只要我们一出门,他就偷偷地在手机上打游戏。”(访谈资料 SZ20201112Z三年级某班学生家长)
与此同时,在偏远山村,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网络环境无法满足学生线上教学的需求。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住乡镇集镇的孩子则具有较好的网络环境支持。在网络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个体间的成绩差异扩大,新的教育公平问题随之产生。
三、结论与讨论
基于对九年制学校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实践成果的对比与考察,本文从反思性的视角审视了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活动对小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同既有的关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状况的研究和调查不同,本研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对基础教育,即中小学教育的现实影响,并试图构建一个包含学生成绩、课堂参与、纪律遵从、课程体验、个体差异在内的指标体系来衡量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更普遍的学术意义在于,当教育理论界在称赞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对于保障正常教学秩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时,从教育实践界的立场去关注线上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实际影响,更具现实意义。虽然研究得出了线上教学对小学教学质量有诸多负面影响的结论,但研究无意否定线上教学在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正常教学秩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肆虐,虽然国内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成效,但零星、散发的疫情仍在不断提醒我们,疫情的传播风险仍然存在。每当一地出现零星的散发疫情时,线上教学即成为各地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首选方式,因此如何完善线上教学机制,在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保障正常教学秩序重要作用的同时,将线上教学对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或将成为未来有关线上教学研究重点讨论的议题。
- 上一篇:2022年第11期·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路径 2022/6/17
- 下一篇:2022年第11期·数字化传媒与高校共青团团建 202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