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1年第47期·基于科研平台高职学生技术技能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2022-7-15 10:36:58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7期

高尧 李勇 唐星星

[关键词] 科研平台;技术技能;高职学生;探索;实践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浙江省教育厅“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科研平台‘项目参与式’学生技术技能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依托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jg20190897)

[作者简介] 高 尧(1983—),女,四川崇州人,博士,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光电制造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材料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7-0112-04? ? [收稿日期] 2021-08-19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1]。毫无疑问,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落脚点。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与时代使命,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2]。

近年来,校企合作成为高职院校实现与市场接轨的重要途径,以此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就要不断地创新,发展新工艺、新设备等,这就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会操作,还要会创新。而科研能力是高职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应加强对学生的科研引导,将课题融入课程。科研课题引入教学可达到“三赢”的效果,对学生来讲,可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研能力、写作能力等;对教师来说,将科研引入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也是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一种途径,教学的同时进行科研,避免了教学和科研的冲突;对企业来说,可以招聘到一些理论、实践、科研综合素质过硬的员工[3]。

依托高校科研平台,在专业教学层面引入科研项目资源以丰富实训内容,在项目实践中引入专业导师,以“技术技能强化”为理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培养专业兴趣,扎实核心技术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校在新形势下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

一、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光电制造学院科研平台现状

我校光电制造学院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以1个国家级“激光制造与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计量认证CMA检测机构、1个温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研究生培养基地、4个技术研发平台等为核心的系列科研平台,配备了功能齐全的材料制备与加工、表征与测试相关设备,如材料试验机、飞纳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显微镜、能谱仪、超声金属熔炼仪、热等静压烧结炉、真空感应熔炼炉、小型轧机、硬度计(布氏、洛氏、维氏、显微、里氏)、碳硫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盐雾试验箱、金属3D打印机,以及激光器等材料成型、加工、检测设备。在紧密对接温州不锈钢、泵阀、电力金具、汽摩配、五金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研发需求的过程中,搭建起了运转顺畅的产学研合作、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技术性问题的良性机制,既为企业深耕主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智力支撑,也为开展实训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丰富了项目来源。

多年以来,我校科研平台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湘潭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温州激光行业协会、温州机械工程学会、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众泰汽车研究院,温州奔腾激光设备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及知名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在高强度轻合金、金属复合材料、生物金属材料、环保型表面处理技术等方面成果卓著。

近三年,科研平台获批市厅级以上项目19项, 相关科研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个项目获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优胜奖。此外,近三年共授权国家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17篇。将这些科研项目融入教学、配置优秀专业导师参与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研发攻关、实训实践过程,不仅使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得到全面提升,更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或继续求学深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基于科研平台学生技术技能提升模式探索

(一)基于科研平台,搭建学生技术技能提升实践平台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拥有各类科研平台,大量实践也已证明,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行之有效、成效显著[4]。

作为高职院校,我校以光电制造学院为试点,全力集中有限的科研资源,汇聚科研力量、场地、仪器设备、企业资源、科研项目等众多优质资源,依托国家激光制造与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CMA实验室检测平台、先进材料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搭建了基础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强化和专业技能拓展三个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平台,形成了层次化培养载体。

同时,为避免教师重研发轻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指令参与实践,我校以材料工程技术教研室师资为基础,成立指导教师和学生技术技能提升工作小组,建立了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的系列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评估,通过制度的执行对师生双方进行规范和约束,保障学生在实践平台上开展实践活动的规范性和延续性,确保学生参与的质量、学有所得。

(二)基于科研平台,筛选技术技能提升实践项目

实践显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教学有两方面促进作用,一是能够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产生促进作用,强化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具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我校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依托搭建的实践平台优势资源,与专业课程、学生兴趣、能力与素质相结合,集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科研平台三位于一体,将中心科研项目进行汇总、分类、分解,形成了丰富的实践项目库。

首先,在基础技能实践平台上,以CMA实验室开展的丰富企业检测服务项目为案例,设立与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合的基础检测实践项目,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对知识的验证性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其次,在专业技能强化平台上,将平台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子项目研发,并鼓励学生从实际参与经验出发,进行项目整体性思索,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术技能,启发其系统化科研攻关思考,提升其科研素养。

最后,在专业技能拓展平台上,设立专业创新项目,选拔科研实践项目表现优秀的学生进入专业技能拓展平台,开展相关创新项目的研发,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意识与素质。学生自主完成创新子项目,通过对项目的理解、执行和完成,最终完成学术论文。平台提供一定的资金,鼓励学生在公开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申报国家专利,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将学生的相关成果与专业竞赛(如“挑战杯”、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金相技能大赛)等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对获奖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推荐优秀学生到本科院校交流学习,组建专升本兴趣小组,实现项目内容向竞赛内容的转换以及学生能力塑造、培养层次提升。

(三)基于科研平台,开展科研导师制项目指导

我校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共有教师10人,其中博士6人,高级职称占60%。教师学历层次高、教学和科研能力突出,大多数教师具备担任专业导师的基本条件,为我们开展导师制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实践平台紧紧围绕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组建了一支由高水平、高素质在岗专业教师和多领域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科研导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

为顺利推进导师制的实施,制定了导师制实施细则,从制度层面提供保障。同时印制了导师制工作记录本,便于导师记录日常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工作经验。自新生入校开始,指导教师就要对学生实施分阶段指导培养,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大一阶段注重专业引导,大二注重专业技能指导,大三注重毕业论文、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导师职责主要如下。

1.专业引导。向学生特别是新生介绍专业设置背景,本专业、本学科在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专业学习内容、专业发展方向及趋势、专业特色、职业面向、发展前景、专业新技术及行业动态等,向学生详细解读本专业培养方案内容,让其了解、熟悉、热爱本专业,并立志在本专业有所专长、有所发展。

2.技能指导。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通过专业技能强化平台,在科研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强化,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从而达到学练结合、学用相长,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技能的强化与巩固目的;同时,适时组织学生下企业参观学习、开展实习,由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就业环境、就业方向、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行业发展趋势,以利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技能。指导和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竞赛,如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竞赛、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业项目等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在校园内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成就未来的良好氛围。指导学生完成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学结合及毕业实习各项工作,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本专业所学内容在论文撰写及工学实习中得到真实体现,同时,掌握专业论文写作要点及工学实习各项要点。

3.就业指导。通过宣传就业政策、信息咨询、提供建议、下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帮助、指导学生掌握专业发展概况与就业前景等信息,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就业岗位所需的综合技能,通过指导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并在就业准备阶段指导学生完成简历制作,在创业起始阶段帮助学习更好地对接创业资源,使学生就业更成功、创业更顺利,同时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动态跟踪。

与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联合培养工作。以项目为导向,导师带领研究生一起解决若干新材料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形成高硬度防裂纹粉末材料、球阀熔覆工装与工艺等多个激光、机械、材料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优势技术或产品,并实现有效产业化,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已联合培养了10余名研究生。

三、结语

此教改自2015年实施以来,我校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师生在专利、论文和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主持课题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数量增加,学生就业对口率提升,进入高端制造业就业学生数量增加,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另外,在继续教育指导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3名优秀毕业生中2人已硕士研究生毕业,1人正攻读博士学位。依托科研平台,科研任务带项目参与教学,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值得尝试并摸索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教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了专业师资队伍教科研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