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27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3-3-28 16:16:53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7期

高慧 曹炜 吕新刚 程妮 张颖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新生导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2021年度西北大学首批课程思政建设专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探索性教学策略”;2020年度陕西省第二批新工科研究实践项目“基于‘云工坊’模式的食品科学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2018年度西北大学教学研究与成果培育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食品化学》教学创新与探索”(JX18149)

[作者简介] 高 慧(1977—),女,山西阳泉人,博士,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果蔬贮藏与加工研究;曹 炜(1969—),男,陕西佳县人,博士,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功能食品加工研究;吕新刚(1984—),男,山东莱芜人,博士,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果蔬贮藏与加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7-0109-04 [收稿日期] 2021-12-10

“食品科学与工程新生导读”是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先导性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归属通识教育课程范畴,为必修课。课程旨在让学生开阔视野,顺利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形成对专业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课程思政是新時代背景下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学生实现专业学习与品德修养共同提升的应然之道。根据学生新入学的特点,紧密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新生导读”的课程性质,围绕课程内容、知识体系及食品产业发展新趋势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无疑是深化其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的一条创新途径。本文主要从教学设计思路、案例挖掘与实施、教学团队优化和育人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对“食品科学与工程新生导读”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讨,以期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要求

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学习、生活中都发挥着示范引领的作用。因此,思想作风高尚、学识渊博、专业素质过硬、对学生炽热真诚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典型案例的以小见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大道理”,学生容易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或根本听不进去。因此,这要求教师能够以“小故事”演绎“大道理”,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有说服力的课程思政学习氛围。

教学方法的多种多样。以教学活动中引入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双师”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方法,借助课堂讨论与互动、创新实践等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赋予课程思政“有意义”和“有意思”的双重向度。

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增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发掘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规范,还可以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食品的工艺改良、推陈出新等方面的成就,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目标的远近结合。课程思政目标应既重视当下,又放眼未来。通过课程思政拓宽学生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引导学生客观判断短期收获与个人长远发展的关系。

课堂内外的延伸拓展。通过实践制作、工厂参观、科普宣讲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构建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开展语言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巩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二)设计流程

首先是定目标。课程目标是“食品科学与工程新生导读”课程最核心的指导性准则。课程主要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意识、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教学过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明确指出,青年学生今天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道德情怀、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价值判断、工作成就等,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程度和发展水平[2]。将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为:帮助学生认识、践行工匠精神,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感性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是挖元素。围绕课程内容、知识体系和课程思政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挖掘: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挖掘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等元素;从食品加工、制造及其安全质量控制角度,挖掘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元素;从地方资源出发,围绕陕西省特色食品产业,挖掘工匠精神方面的元素。

再次是想办法。结合教学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采取专题教学、“双师”教学、翻转课堂等适宜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实践支撑、兼职教师进课堂、案例拓展等环节,辅以巧妙实施,使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能够准确与课程内容、知识体系相契合,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与教师的思想认知变化密切相关,因此,需不断强化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团队课程思政能力与素养,以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合。

最后是做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方法,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成效。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分别从学生的课堂(理论和实践)行为、问卷调查、专题教学心得体会和师生座谈会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

二、案例挖掘与实施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它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吃月饼是我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新入学的大一新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开父母,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中秋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课程教学团队成员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以中秋节和月饼为载体,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切入,无疑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经典案例。课程教学团队特别定制了“关于月饼的一些事儿”专题内容,开展了专题教学。从中秋节、吃月饼入手,为学生介绍中秋节和月饼的起源与演变历程,并进一步通过海外华人依然保持过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每一位中国人通过月饼这一传统美食来表达情感、寄托美好愿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鼓励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入

月饼区域化色彩浓厚,风味多因地而异,因此品种繁多,按产地可分为广式、苏式、京式、滇式等,其中以广式普及度最高。一只广式月饼的“诞生”,大致需要经历选料、制馅、熬糖水、制饼皮、包馅、压磨具、烘烤、刷蛋液、再烘烤、冷却、包装等工艺步骤,且月饼生产还涉及原材料安全质量控制、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流通销售等诸多相关内容,均属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范畴。因此,从专业角度为学生解读月饼的分类、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讲解月饼加工的影响因素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专业认知,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介绍月饼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动态与新趋势,使学生建立一定的专业自信和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为了巩固课程思政效果,安排了月饼制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本次学生制作的是五仁广式月饼,在老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自己动手准备了馅料和面团,制作过程中大家从一开始的不得要领,到后来的越来越熟练,月饼也制作得越来越精美。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思考并践行食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素养,进一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工匠精神的融入

对于中国羊奶产业,陕西是个奇特的存在,有着“世界羊奶看中国,中国羊奶看陕西”的美誉。基于此,课程教学团队成员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围绕羊奶这一陕西特色食品产业,从企业创办、发展方面切入,无疑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经典案例。课程教学团队特别定制了“大国工匠进课堂”专题内容,开展了专题教学。邀请了课程团队的兼任教师陕西众羊联合有限公司彭德举董事长为学生做了题为“梦想、坚持、精进”的报告。报告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他的个人发展、创业经历及企业发展历程。彭德举从他确定自己要开创羊奶事业的梦想出发,向学生讲述了他梦想照进现实的乐趣,他沉浸其中、回馈其中、乐在其中的坚持,他心怀感恩,为更多人谋幸福的精进,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了食品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做完报告后,彭德举还与学生就创业、未来目标的确立和梦想的实现进行了热烈而亲切的互动交流。彭德举告诉大家:梦想是种子,是志向,是目标,是原动力,是持续行动的导航;坚持是韧性,是锲而不舍,是拉长时间,是熬到一个个里程碑;精进是反省,是完善,是学习成长,是靠近更理想的自己。通过这样的专题教学活动,较为有效地增强并巩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初步树立了他们对专业的信心,为未来学生专业人格的培养、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奠定一定基础。

三、教学团队优化

基于以生为本,以课程思政为重要抓手,以课程的内涵建设为根本出发点,以丰富团队成员、合理团队结构,提升教学水平为目标,对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进行了优化。在教学团队成员均为专业专任教师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授课教师,组建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由7人组成,其中5位为专业专任教师,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2名和講师1名,负责围绕课程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2位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均为企业技术开发、产品推广和经营管理的骨干,负责从实践的角度如个人成长、创业经历、行业发展等方面宏观地引导学生认识专业,强化专业情怀,建立专业认同感,进一步保障和巩固课程教学的实施效果。优化后的教学团队改变了传统而单一的授课方式,充分利用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优化后的教学团队致力于根据食品行业发展、需求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后的教学团队致力于更好地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育人效果评价

(一)课堂行为

在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活动时,通过学生的精神面貌、团队协作、参与程度等课堂行为,评价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如相互分享家乡的月饼时,同学们表现出了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对父母、亲人的深深思念,激起了学生感恩的共鸣;在月饼制作实践教学环节,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涨,过程中既有分工合作亦有互帮互学;在与兼职教师就有关专业前景、创业、未来目标的确立和梦想的实现方面进行互动交流时,现场呈现争先恐后、气氛热烈的场景。这些代表了课程思政育人的初步效果。

(二)问卷调查

为更客观地获得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教学团队成员经多次讨论后,多维度设置了15个问卷问题。有45名学生匿名参加,结果表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明显。在“‘关于月饼的一些事儿’专题教学对您有哪些帮助”一题中,选择较为清晰地了解了月饼加工工艺、月饼产业发展动态与新趋势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5%和85%,选择激发了专业学习兴趣、加强了对专业认识的比例为88%。针对“您如何评价‘食品科学与工程新生导读’的教学活动的安排”这一问题,学生的反响普遍比较好,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能够适时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且教学方法多样化。

(三)專题教学心得体会

专题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心得体会是衡量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一个重要出口。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53人提交的106份心得体会中,学生普遍表示增强了对专业的认识,认识到食品产业在国计民生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了学好专业知识的必要性,推动了专业自信的建立,且较好地兼顾了“有意义”和“有意思”的双重向度。90%以上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表示了肯定,认为学习氛围愉悦且有说服力。认为邀请企业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授课教师走进课堂,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食品从业人员所具有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意识,点燃了他们对专业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可。

(四)师生座谈会

课程结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座谈。学生从对专业的整体认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对专业的认同感、认识、践行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收获进行热烈交流。学生一致认为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种教学形式十分新颖,不仅可以获取专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了解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还可以在学习中感受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自己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结语

通过“食品科学与工程新生导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对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新生导读课程教学给出了可以参考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促进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对专业从迷茫到逐渐形成清晰的整体认识,促进了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的建立,促进了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这些都有助于激励学生主动把握机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地投入专业学习中,更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