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14期·中职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实践与展望

2022-6-29 15:58:51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4期

[关键词] 中职;示范性品牌专业;内涵;展望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上海市教委立项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章晓兰(1972—),女,上海人,博士,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材料应用部正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建筑材料、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4-0040-04 [收稿日期] 2020-12-02

引言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围绕专业内涵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近十年来,中职校先后通过重点专业、精品特色专业等项目的推进,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资源等方面对内涵进行深化。为进一步强化专业内涵,突显专业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精准化培养人才,上海市教委又立项了一批走在改革前沿的专业为示范性品牌项目,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1]。本文以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为例,探索示范品牌专业建设实践,以期通过梳理、总结示范品牌专业建设范式,为类似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以产业市场需求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平台为载体,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高标准体系建设为引领,以培养有担当、有技能、能适应的材料学子与促进建筑建材产业发展的双重价值目标为理论架构。专业在实践中探索出:打造1+X实践平台(1个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X个校企合作培训岛),突出两大特色(材料检测、材料应用),创建三个一流(课程、师资、教学),做到四个引领(信息化、国际化、教科研、辐射服务)的示范品牌专业。

一、示范性品牌专业的内涵定位

示范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内涵。如何定位专业内涵并且推进落地建设,是重中之重。以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建设实践为例,从五个方面构建品牌内涵,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一)校企融合搭1+X平台多元多层次人才培养有保障

“1”是指与上海轻工压力容器监测总站建立的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把教学和生产直接对接,生产任务即是学习任务。“X”指与多个企业建立企业培训岛,进一步拓宽专业实践领域,开发实践项目,为教师、学生实践提供基地。

(二)实训中心提能级助力学生技能培养

示范性品牌专业实训中心建设也是重中之重,不断提升开放实训中心能级是举措之一。从2016年始对实训中心进行改扩建,实训中心面积从原来的3294平方米扩建到4400平方米;实训工位数由原来的334个增加到540个。新开发了若干实训项目,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学生考证率平均超过88%。

(三)信息技术深融入混合式教学有成效

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专业建设中,不断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建有一门市级精品课程(1.0),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市级精品课程(2.0)和一门在线课程正在开发,已出版了4本国家规划教材。开发了若干教学视频、微课,教学资源新增容量0.24T。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常态,学生成绩提升、职业资格考证率提高,促进学生成才。

(四)名师劳模双室发力师资成长有后劲

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由两个专业带头人领衔的工作室引领。一个是名师工作室。另一个是劳模工作室,两个工作室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名师工作室以科研为引领,通过带领团队实施课题研究,提高整体师资团队的教科研水平。劳模工作室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在专业建设的各大项目中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技能、敬业精神等。

(五)社会服务多举措辐射领域拓展宽

专业积累的成果不断辐射到省内外同类院校,既有来取经的也有专业教师输出援教,惠及全国同类专业的实训中心建设、实训项目开发、教材建设、教学交流等;专业开发的职业体验项目及中小学劳技课项目,接待了数以千计的中小学生来了解专业,认识职业,加强普职渗透,为职普对话搭建桥梁。

通过几年的努力,总的来说:(1)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平衡性,主干课程资源形成了系列化,其他课程资源已建好体系;(2)丰富了培养模式和经验,专业更加适应多元化培养目标,推进了中高、中本贯通,还尝试了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

二、示范性品牌专业的建设成效

通过组合多方教学力量,努力投入到专业品牌内涵建设中,取得了以下方面成效。

(一)校企深度融合多元多层次培养材料人才

专业依托学校与上海轻工压力容器监测总站建立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在企业内部嵌入面积约为8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构建教学、生产、研发三个校企联动平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功能。教学平台以学生实训、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主,编制生产型联合实训方案、培训大纲,开发教学资源与培训项目;生产平台对外承接业务,学生参与生产,将企业实际生产订单任务转化为教学、实训项目;研发平台为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提供研究项目,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

1.企业培训岛。分别与上海博优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建工材料有限公司构建企业培训岛,并在合作企业中与博优测试公司和建工材料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培训岛,后期还将根据需要建立若干个企业培训岛,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为学生实训、实习及教师实践提供支撑。

2.实训中心能级提升。通过实训中心改扩建促进实训中心能级进一步提升。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持续为学生提供实训,每年达到近400人次,并为高一级院校学生提供课程实训、技能比赛等场地。

3.新开发的课程及实训项目。新增了一本国家规划教材《材料化学分析》;新开发了材料检测、材料应用、材料展示等12个实训项目。

4.修订、新增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新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沪滇职教扶贫人才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探索出多元多层次的人才培养。

5.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专业立项为上海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借示范品牌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内涵。构建了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材料行业“三段式+三证并举”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建立一支由学校专业教师、企業师傅组成的“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立了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师资建设、教学与评价等管理制度,形成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系列制度,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

6.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专业与上应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联合实施中本贯通试点,从2017年始连续招生,通过本科院校的引领,专业内涵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了系列中本贯通实施的方案、制度等。

7.沪滇职教扶贫人才培养。2017年专业加入沪滇职教扶贫计划,于2017年招生一个班级(实际28人),并根据云南学生的特点,专门制定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本专业建设为国家政策助力。

(二)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专业建设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把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专业建设中,不断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促进课改、教改,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1.信息化课程资源增量。课程建设是本次示范品牌建设的重点,经过三年的建设,开发“建筑工程材料性能检测”一门市级精品课程(2.0版)和一门在建的在线开放课程;开发了五门专业核心课程“混凝土生产与监控”“建筑工程材料性能检测”“建筑概论”“质量管理”“材料化学分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涵盖微课、虚拟仿真、动画、题库等各类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新增0.24T,总量达到0.34T,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助推学生成长。为适应新时代成长中的学生,基于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不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效。通过教学方面的竞赛引领教学改革,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三)名师/劳模引领教师发展打造一流专兼师资团队

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有2名专业带头人,其中1人为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上海市材料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历任上海市新进教师带教导师,上海市教师企业实践导师。另一位是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模、首批中专技校正高级教师、全国建材行指委中职委副秘书长;两位专业带头人分别领衔名师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平台促进师资团队建设。劳模工作室在各大类项目建设中打磨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提升教师的工匠精神、敬业精神。3年内专业教师共申报成功市级课题6项并结题,国家级课题2项。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3个团队教学能力比赛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通过双工作室引领,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学历、晋升职称,提高教学科研成果。目前9人专任教师中3人为研究生学历,本科以上学历100%;高级职称5人、4人为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比例100%。2名企业兼职教师中1人为企业特聘兼职教师(高级工程师),1人为企业能工巧匠(技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恰当,专业教师总数与学生规模匹配。建设期内有4名教师赴英国培训、2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培训,开拓了教师的国际视野,并把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引入到专业建设中。

(四)辐射全国同类专业服务社会树立专业品牌

本专业教师团队通过广泛参与同行、社区、中小学服务活动,发挥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

1.辐射全国同类专业。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师生多次赴我校学习水泥物理性能检测、水泥化学分析项目国赛培训项目,为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建材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取经学习;近年派出多名教师赴外省市院校交流,帮助实训中心建设,包括实训室功能定位、实训项目开设,尤其对结构材料训室、材料力学实训室、化学分析实训室建设做了具体指导;专业教师领衔教育部专业标准开发之际,携带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四川江油工业学校青年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开发的教材在兄弟院校得到师生的广泛使用。

2.普职渗透。专业开发的《认识和检测空气中的PM2.5》项目每年接待来自全市中小学开展职业体验日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开发的《牛奶中钙含量的检测》项目在每学期开展的中小学劳技课活动中受到各个学校的认可,以2018—2019第二学期为例,本专业就接待徐汇区9所初中学校近千名学生的劳技课活动。

3.服务社区。专业教师开发的技术讲座《家庭装修之环保问题》《蔬果垃圾无公害处理》进入多个社区,帮助居民合理选材以及后期如何维持房屋的环保安全。蔬果垃圾如何分类如何无公害处理,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充分发挥专业服务社会功能。

三、示范性品牌专业的优化方向

由于行业、政策、社会理念和教学技术等系统性因素不断发生着变化,本品牌专业要抛弃一劳永逸的静态思维,应紧跟时代动态思考,使得本专业能与时俱进地发展,确保培养质量。

(一)产业升级带来巨大挑战,专业需要更强的产业适应能力

随着国家对节能及绿色环保的要求,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并且被提上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推进。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学科的交叉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这些前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专业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变化势在必行。未来将从传统的建筑材料拓宽到高性能的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多功能材料和绿色环保材料的生产、检测及应用;增加装配式建筑需要的预制产品的生产工艺、检测及质量控制,为社会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专业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常态[2]。

(二)培养定位发生大幅变化,专业需要向中高本衔接调整

教學定位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之前一直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校企合作、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课堂均是围绕行业产业产生的岗位链需求而实施,培养的学生直接对接岗位。近年随着中职生源的萎缩以及大部分中职毕业生以升学为主,未来的中职专业培养也应调整以适应这种客观变化。“以促进就业”取代“以就业为导向”。所以,本专业中职阶段要把为高一级阶段学习打好知识和技能基础[3]。

(三)教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专业需要超前布局教学场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正在时代的路口交汇,以速度、实效、物联、复杂等多重特征的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我们的课堂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与互联网的互通有无,赋予未来课堂更多可能更多变化。信息技术构建的多维度数字化教学空间可能是未来“教室”形式之一。数字化教学空间连接互联网、学校、企业甚至社区、家庭;课堂理论和实践结合、现实和虚拟互融;学生多感官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将成为学习常态。信息技术带来的万物互联、速度、时效、复杂将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方式,也将成为专业建设的挑战。专业的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专业教学资源的配置、校企合作等都将迎来新的挑战。当然,挑战同时也是专业发展的机遇。

结语

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从一个普通专业,一路经过重点专业、精品特色专业到现在的示范品牌专业建设,配备的实训中心从几个实训室到今天的市级开放实训中心,从校内实训中心到校外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企业培训岛,课程等专业教学资源得到极大丰富,专业内涵逐步深厚,专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该专业已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成长为标杆专业。本次专业建设实践的过程和成果都表明:首先要设计品牌专业的内涵,再从专业内涵的方方面面推进落实,同时保持专业内涵的可扩展性,是完成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合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