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5期·Z世代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探析

2022-6-28 10:52:56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5期

[关键词] Z世代;马克思主义;信仰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青年研究会、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浙江省Z世代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测量及教育路径研究”(ZQ202175)

[作者简介] 王英飞(1985—),女,浙江淳安人,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5-0047-04 [收稿日期] 2021-08-24

Z世代概念源自欧美国家,泛指1995—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Z世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期,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价值观形成的直接因素,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因此,对Z世代高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一定的测量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了解高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及时发现高职大学生群体出现的相关问题,从而增强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选择5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1100份调查问卷,回收10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并且调研对象包括艺、商、工、理、文等多个专业,其中对60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包括学生、辅导员及教师等。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数据相关性分析和描述性统计。

二、Z世代高职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状况

(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总体认同情况

调查发现,认为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比较需要”或者“非常需要”的学生占49.5%;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或者“有些信心”的学生占58.9%;而始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占44.8%。由此可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占有较高的比例。

(二)背景不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对比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与专业、政治面貌等诸多因素有关,并且不同政治面貌和专业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存在明显差异。

1.政治面貌不同高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比较。通过调查发现,政治面貌不同的高职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比例差异大,其中群众是28.7%,共青团员是39.8%,中共党员是65.7%。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政治面貌不同的高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并且与群众和共青团员相比,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比例较高,说明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大部分高职大学生党员都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2.专业不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比较。本次调查发现,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表2所示。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艺术、商科、工科、理科和文科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比例分别为26.9%、61.4%、53.6%、48.7%、42.8%,与商科、理工科专业相比,文科专业的高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比例较低,尤其是艺术学生,其信仰比例最低。虽然文科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较高,但是也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腐败消极的观念。而商科和理工科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集中度较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和理解往往较低,主要来源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比例很高。同时,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艺术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浪漫主义色彩比较浓厚,其思想具有一定的反思性和批判性,再加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容易信仰星座命理、宗教等,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比例较低。

三、Z世代高职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上是良好的,但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不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人们为了观察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和体验,不同的情感对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信仰活动与神圣感、爱恨感、神秘感、依赖感等密切相关”[2]。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神圣感不足、爱感不显、依赖感不强。

1.神圣感不足。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神圣感是比较宝贵的一个精神因素,它能让人摒弃卑下的、世俗的个人私利,甚至牺牲生命去完成艰苦卓绝的使命,创造灿烂辉煌的业绩,并且使自身也神圣化”[3]。所有信仰体系为了对信仰者的忠诚和信任进行获取,都赋予自己存在一种神圣性。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其神圣性有一定的独特性,它与宗教的天国神圣性存在一定的差别,它是一种真理的神圣性。在对大学生进行访谈时,当问及“您用什么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时,在“权力最重要”“金钱最重要”“相信星座”“相信神灵”“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等多个选项中,认为“权力最重要”“金钱最重要”“相信星座”“相信神灵”及“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3.5%、17.2%、11.8%、12.9%、28.4%。同时,一些学生还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过于空洞、遥远,无法满足我们的现实需求”。可见部分高职大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神圣感。

2.爱感不突出。爱作为团体稳定、维持团结的一个精神链条。在一般的信仰活动中,信仰主体对自身、同伴和领导者的爱通常是主要关注点。整个信仰体系的成员是团结有序的兄弟姐妹,因此外部力量无法打破它。但是从调查现状来看,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爱感不突出,以对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冷漠为主要表现。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些高职大学生没有从内心产生热爱感,而是“敬而远之”。在访谈过程中,一些高职大学生表示,“思想政治课是最不喜欢的课程,并且讨厌马克思主义”。部分高职大学生虽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地位重要,但是离自己太远,无法产生热爱之情。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滚动调查数据清楚地表明,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入党,但是也有一些高职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持冷漠态度。

3.依赖感不强。在人类情感过程中,需要是一个基本前提。需求和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需求是否满足,情感都会有相应的消极或积极性质,需求越强烈,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越强。在访谈的过程中,所有高职大学生都肯定了信仰的重要性,认为“有信仰才能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有信仰才不会随波逐流”。但是,当问到“您在生活中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吗”的问题时,认为“不需要”的大学生占13.5%。在受访者中,有40.8%的高职大学生认为信仰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找工作、便利入党及参与各种评优评奖。由现实可见,一些高职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需求程度较弱,所以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依賴感。也有研究发现,部分高职大学生在寻找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外的精神依赖。近年来,“大学生信教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基督教在大学校园的发展,其组织动员能力较强”[4]。在我国高职大学生中,有1.86%的学生信仰各种宗教,并且在民族院校或者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较高的比例。有文献报道,60.2%的大学生“到教堂祷告礼拜或者到寺庙烧香拜佛”“教友聚会,讨论信仰和教义”“看风水”“请神,驱鬼”“算命,卜卦,抽签”及“拜神”等。

(二)部分高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模糊

调查显示,部分高职大学生缺乏信仰相关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模糊,对信仰与理想、信念之间的区别并不清楚。

1.缺乏信仰知识。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及“您平时阅读过多少与信仰相关的书籍”时,表示“只读过一两本”和“完全没有读过”的学生分别占36.9%和31.2%。而在具体访谈的过程中,当问及“您认为有信仰对一个人的发展重要吗”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有信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认为信仰与宗教相似,或者认为信仰和一般意义上的信念没什么差异。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访谈中直白地说道:“我更信仰自由”“我更信仰爱情”等。可见部分学生认为的“信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仰,是人类生活中一般意义上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或者“信念”等,这些错误认识会对真正意义上信仰的形成产生直接的阻碍。

2.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认识模糊。“马克思主义信仰由诸多要素构成,包括行为、情感及观念等,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执着不渝的追求和始终不移的信奉”[5]。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高职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内涵认识模糊。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等相关问题,很多大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通过SPSS23.0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系数为0.346,P=0.000,说明高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程度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呈正比关系,即了解马克思主义程度越深,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越容易。

四、增强Z世代高职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对策

如上所述,当前Z世代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虽然不存在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问题,但是在加强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面仍然需要不断提升,所以应该在以下三方面加强教育。

(一)彰显时代性

在新时代对高职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首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等各方面彰显独特的时代性,具体如下:(1)创新教育手段。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应该对新兴网络载体进行充分运用,比如通过大学生微信、微博、辅导员博客、网上团校及网上党校等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宣传,并且对网上泛滥的各种虚无、暴力等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进行抵制,从而占领网络教育阵地[6]。(2)构建教育内容。根据国内环境、国际背景等深刻变化,再与高职大学生实际信仰状况相结合,应该将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作为基本出发点,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相关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尽量融入信息化、市场化及全球化等时代性内容,形成新的科学教育内容体系,从而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呈现可接受性、时代感的特点[7]。(3)明确教育目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其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不仅要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培养,还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进行塑造,从而明确大学生的精神支柱[8]。

(二)强调情感性

“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从其特质上讲是一种集情感、态度和价值教育在内的超越性教育”[9]。在加强高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面,更应该注重“情感”的培养,简而言之就是情感教育。(1)情感感染:教育者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感染学生。(2)情感渗透: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渗透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内心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的一代。(3)加强美育:利用美感激发情感,唤醒心灵。

(三)注重实践性

“党的信仰教育始终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信仰教育的一条宝贵经验”[10]。在针对高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要更加注重信仰的实践性教育:(1)加强行为认同。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各个层次的认同,不仅要知识认同、情感认同、信念认同,更要行动认同,行动认同主要是凭借外源性和内生性这两大作用共同形成合力。(2)加强实践体验。高职院校应该为大学生搭建各类实践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新时代为祖国现代化添砖加瓦的行动力。

综上所述,Z世代高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应该根据高职大学生的现状,彰显时代潮流,增强情感,加强实践,使高职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