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14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2-6-29 16:02:16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4期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新型本科院校企业‘双元’育人研究”(XJYX2020B14)

[作者簡介] 周皓翔(1981—),男,河北故城人,硕士,四川传媒学院校团委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和学生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4-0177-04 [收稿日期] 2021-07-2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均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教育事业,其中高校共青团工作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问题更是成了社会性问题。作为对高校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高校共青团正发挥着积极的思想引领作用。

在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的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工作中会遭遇到许多新的考验和机遇。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共青团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已成为摆在广大高校教职员工面前的难题。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生力军的立德树人之地,培养的人才其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共青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对先进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响应我党的要求,也是共青团的核心要务。因此,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组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共青团应利用自身独特优势,结合日常教学、管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高校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去,从而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和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1]。

二、共青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宣传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各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高校共青团在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方面可以起到相当重要的助推作用。

1.引导学生明确时代责任与使命。大学生在校期间正是其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的关键塑形期,如果没有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工作,便不能明确人生目标、志向,难以在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难见成效了。由此,应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作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引导其树立人生目标,明确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2.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可通过多样化的团组织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眼于塑造一群信仰坚定的高校学生,并提升其政治素养。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只有坚守大学意识形态这一关键战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及正确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才能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开展多样化的团组织活动时,能够让大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成长,并提升其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教育改革中多次强调在教育工程中要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而高校共青团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重要推手,不仅在各种团组织活动中促进了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提升,也使得学生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二)引导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新时代背景下,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将世界变为了地球村,大大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各种思想、文化、融合与碰撞,这也极易波及高校学生,使部分学生出现极端情绪,产生自我矛盾与自我怀疑的负面心理。这里就需要共青团充分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引导学生主动抵御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思想的侵蚀,助其建立正确“三观”;另一方面,强化思想引领和关怀,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引导其能够理性而积极地解决问题,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多向学生宣扬正面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树立远大的志向,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

(一)教育功能弱化

高校教育发展即将迈入普及化阶段。因人员编制所限,大部分高校内部的共青团干部存在任务多、担子重的情况,使得共青团工作常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阻,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团组织活动的思想性降低。目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对各种活动存在强烈的自主选择的诉求,同时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盛行更加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吸引学生关注,在教育形式上选择迎合学生群体是无可厚非的,但部分高校进行的团组织活动存在无思想性、无组织性甚至泛娱乐化的倾向,这已经为共青团工作敲响了警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团组织人手不足、工作任务繁杂导致团干部对团组织活动指导不用心、参与不到位、把关不严格;另一方面是部分共青团干部思想觉悟不高,曲意迎合学生的娱乐偏好,出现了自我迷失,陷入到了追求形式的错误观念中,导致了团组织本质定位的偏离,严重影响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2]。

2.思想引领意识淡薄。如今部分学校的团组织活动存在曲意迎合学生偏好、为创新而创新的形式化思维,片面地将是否受到青年学生欢迎、推崇当作的评判团组织活动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些操作既偏离了团组织活动的本意,也破坏了团组织活动的思想引领作用。

学生团干部作为思想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其自身思辨能力和思想引领意识良莠不齐,如果其中能力较差者以上述的形式化思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严重偏离教育的初衷,滋生庸俗化、娱乐化的校园风气,破坏校园文化,并使得共青团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沦为一纸空文。

(二)文化内涵缺失

如今高校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类的活动也能够称得上是多种多样,然而其中真正算得上高质量的活动却显得凤毛麟角,主要体现在活动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缺失。这种缺失具体表现为:传统民族文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活动内容缺乏文化属性、创新元素不足等。这些文化内涵上的缺失便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风吹既倒,难以凝聚真正的文化影响力并形成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阵地建设不足

目前部分高校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或存在应付思想,使得团组织活动浮于表面;或过度追求创新元素,使得活动流于形式主义,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项目化和阵地化建设不足。项目化建设不足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性差,活动主题不鲜明,活动缺乏延续性,无法形成项目化运作。阵地化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活动新开辟的阵地中,虚拟阵地多,实体阵地少;二是现有阵地中活动的目的性不足、主题不突出、形式单调内容乏味,难以体现活动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因此难以有效吸引到高校学生,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四)形式创新不够

一直以来,大部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相当单调,主要为课堂教学与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等,并且大多数活动都是覆盖面很广的面向全校学生的大型教育活动,针对性、实用性差,只给学生留下了生硬、说教的刻板印象,因此难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近年来,很多高校就校内共青团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做了诸多改革,活动数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从效果来看,活动的组织上仍然存在同质化严重、不接地气、难以深入人心等问题。且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是应付性的活动居多,活动本身缺乏新意,针对性差,没有考虑青年群体的真实诉求,导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系统化工程,团组织应当持续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而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地。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需要以校园文化为支撑,而建立健康的校园文化,要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团组织自身独特优势。在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人生理想追求,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先进思想的学习,进而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

(二)坚持学生为主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共青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首先要明确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广大高校学生,基于“一心双环”的团学组织格局,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真实诉求,进而以点带面、辐射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高度重视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强化相关制度建设和管理,在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内部建立团支部,并定期积极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创办校、院两级的求是团校,进而成立青年讲师团,以点带面辐射全体团员开展思想政治方面的广泛学习、讨论,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2.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服务职能。成立青年讲师团,以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抓手,在课余时间广泛进行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互动,结合正能量的案例、模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3.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根据广大高校学生的真实诉求,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工具,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在其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板块,结合当期时政要点定期推送相关知识,让新媒体成为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新高地。

4.持续加强开展文化育人工作。通过与多样化的主题活动联动来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形成对于自身作为教育主体的认同感。可以高校内部的相关文化类节日为载体,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以彰显青年学生的主体性。

(三)积极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高校共青团应聚合多渠道的力量,整合育人资源,积极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在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等方面存在严重割裂的现象,因此共青团在这些关系中如何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类育人资源,便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1.实现全员育人。共青团应积极协助相关单位开办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分享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成为新进教师的第一课,让新进青年教师这股新生力量能够汇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悉心收集身边的典型案例,建立先进事迹、人物的案例数据库,定期组织开展先进事迹、人物报告会或学习会,运用榜样的力量提升育人之力,用优秀典型的精神感染学生,并使得学生能够明确人生目标与追求,主动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2.实现全过程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高校共青团应当将我党最先进的思想渗透至整个教育工作流程中,不仅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尽力打造共青团品牌。凭借品牌效应,共青团可以将思想引领的作用施展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

3.实现全方位育人。在实现全方位育人工作中,共青团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到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引导学生将单纯的理论知识淬炼为能够联系实际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实践与创新能力,近年来,诸如共青团中央等多部委创办的“挑战杯”中国高校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三下乡”活动等都是高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中的优秀案例,充分实现了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目的,值得所有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借鉴学习。

(四)加強开展社会实践工作

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形成一套以社会实践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该体系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其在实践中读懂世情、国情、党情,从而帮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长其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从以下几个要点开展实践工作。

1.根据时代发展趋势选基地、定项目。近年来高校社会实践已呈科学化、专业化的趋势,因此共青团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时,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有目的性、针对性、组织性地进行实践工作的展开。

2.探索“互联网+”模式下的社会实践体系建设。建立线上数据信息平台,分享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畅通学生的沟通渠道,借此让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力辐射至更广泛的范围中去。

3.建立社会实践激励、评价和保障机制。首先,高校应当建立具备吸引力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高校可通过校企联动的方式与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的方式,用心规划好社会实践工作,从而带动青年主动参与;其次,共青团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成绩单”,针对学生的普遍需求,形成具有共青团特质、全方位培养高校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机制;最后共青团应联动政府、企业、校方等多渠道资源,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

结语

近年来,在高校党委的带领下,共青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有效展开使得高校学生提升了全面的综合素质,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并由此产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让他们能够主动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作为各大高校共青团组织,应积极完善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成长,为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渠道多主体合力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