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线性时不变系统课堂设计

2021-8-5 14:24:11点击: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线性时不变系统课堂设计出自《教育教学论坛》,该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山 任宇环 何林远 王晨

摘要:随机信号分析课程是我院雷达工程、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和导航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类必修课。课程内容抽象,原理复杂,理论分析与实际操作并重。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搭建了不同的学习支架,创设了有利的学习情境,实现对知识的巩固拓展,逐步实现由已有知识到目标知识的主动构建。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随机信号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237-03

一、课程内容介绍

本堂课主要学习内容为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包括了时域性能的基本概念、时域性能的具体指标及时域性能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本次课属于理论基础课,更加需要学员扎根基本概念,深入分析理解基本理论,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授课对象分析

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导航、雷达、电子对抗专业的本科生。此时,学员已经掌握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分析》《信号分析与线性系统》等课程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随机变量分析能力,以及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分析能力,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员具有当代青年接触信息量大、接受新鲜事物快、强调个性等明显特点,但也表现出一些典型的不足,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较弱,满足于对知识的浅层理解;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与讨论较少,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鉴于以上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这些特点明确教学的着眼点,找到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对接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课堂组织实施上,我们采取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将教学过程从课堂向课外前后延伸,整个过程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阶段。增加学员的参与感,突出以学员为中心,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总体思路与方法

本次课采用基于“双目标调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方法。

紧紧瞄准课堂教学期望达成的“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两类目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根据该选择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和编排,使之成为调动学生独立探索、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根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前一阶段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我们选择支架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根据该教学法和教学模式的特点,对已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时机、使用方法等进行调度。从而完成了从“目标”到“方法”再到“手段”这一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

四、课堂教学设计

本次课采用支架式教学法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组织实施。

(一)支架式教学方法[2]

支架式教学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邻近发展区理论形成,指的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搭建多种学习支架,使学生知识水平从现有发展区到达潜在发展区的一类教学方法。

在本次课中,教师將和学生一起,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搭建了不同的学习支架,创设了有利的学习情境: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为预先学习平台,利用视频、动画使学生感性认识所学内容;利用课堂分组讨论、教/学生协作交流等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确定义;利用数值仿真软件和虚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最后利用网站试题库和论坛讨论实现对知识的巩固拓展,逐步实现由已有知识到目标知识的主动构建。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本门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在课堂组织实施上,我们采取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将教学过程从课堂向课外前后延伸,整个过程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阶段。

1.课前,老师通过数字校园发布预习通知,学生接到通知后,登录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自学本次课教学内容,通过观看网站上的微课程、教学视频,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然后登录课程论坛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对新知识进行独立的探索。

2.课上,老师首先根据论坛讨论过程中反映出的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学生一起共同搭建解决问题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通过工程现象、讨论分析、仿真实验完成从已有知识到目标知识的建构。具体组织方式包括:

(1)通过创设工程现象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性能指标的基本概念。

(2)将学生异质化分组,通过小组学习推导原理、讨论结果,创设协作学习的情境。

(3)考虑学生分析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需求,结合美军战机航电系统实例,进行Matlab/Simulink数值仿真,创设仿真情境。

(4)通过虚拟实验平台创设实践情境,使学生无须到实验室,而是在课堂上就能够完成相关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具体计算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加深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课后,安排学生登陆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完成网站上相应章节的在线测试题,存在的疑问与教员进行在线交流和论坛讨论,并通过数字校园发布下次课内容的自主学习要求,达到巩固拓展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过程,辅助学生一起将学习内容加以凝练总结,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能力[4]。

五、小结

本次课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搭建不同的学习支架,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在课堂组织实施上,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从课堂向课外前后延伸。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作业、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课上精讲等环节,筑牢学员的理论知识基础;通过课堂研讨交流培养学员归纳总结、清晰表述、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学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会思考的能力;通过课后资源推送,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员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利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学员的参与感、自信心,激发学员对课程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鲍晶晶,麦强.“互联网+”时代基于翻转课堂的O2O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49):149-150.

[2]李俊.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6(23):249-250.

[3]杨蕊,王龙,龙晓敏,田琳.支架式教学在喷灌质量控制参数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2):190-191.

[4]刘岩.支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