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0期·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0期
王强 阎涵
[关键词] 联合毕业设计;教学途径;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课程改革研究”(2020327);2021年度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对分+BOPPPS’的多维融合式教学改革与模式探索——以城乡规划专业高年级设计课为例”(2021222);2020年度内蒙古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城乡规划专业的GIS嵌入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2020217)
[作者简介] 王 强(1987—),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阎 涵(1988—),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0-0173-04 [收稿日期] 2021-07-27
一、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部属各高等学校适当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参照执行,同時鼓励“停课不停学”。
(二)学科背景
联合毕业设计模式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20世纪中叶实力大增,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就源自其大力发展跨专业合作教育[2]。近年来,国内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举办日渐频繁,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六所学校举办的“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影响较大,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在校际联合毕业设计途径上提供了借鉴。
二、现状分析
联合毕业设计作为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联合毕业设计主讲教师,在传统的联合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对联合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成果评价方面认为仍有需要改革创新和优化的空间。具体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际交流环节时间成本较高,各高校毕业设计教学进度安排难以契合
常规校际联合毕业设计主要有现状调研与开题讲座、中期汇报、最终答辩等交流环节,以北方规划教育联盟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2019年为例,开题环节由天津城建大学于2019年1月4日组织进行,中期环节由山东建筑大学于2019年4月21日组织进行,最终答辩环节由吉林建筑大学于2019年5月30日组织进行,三次交流环节的设置结合了六所高校的教学安排,而北方规划教育联盟各成员单位距离较远,学生在三次交流环节中,为了不影响各高校其他教学环节,路程成本和时间成本相对较高,有效的交流时间和深度难以达到最优。
(二)以“学生为导向”的课程组织需进一步优化
学生作为联合毕业设计的主要参与者,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尤为重要,按照常规毕业设计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以三次校际集中交流为主线,形成了各高校学生在教师参与下配合协作的基础,除三次交流外,校内教学过程中,校际学生间交流停留在任务沟通、进度沟通、节点沟通上,有组织的关于专业设计层面的深度交流相对缺乏,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创新,完善过程指导和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最终成果评价存在差异性
联合毕业设计答辩是最红成果的评价,这就存在最终答辩评价与各高校本校的毕业设计答辩评价要求存在差异,以2019年为例,我校与北京建筑大学采用了校内“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答辩评价表”评价计量办法,这种方式对评委要求较高,需要短时间内综合判定学生的成果。而其他高校则采用了回校继续参与本校答辩,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
三、教学方向思考
(一)研究建立校际具有统一标准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互动机制
基于网络在线教学的课程组织形式,大大缩减了校际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网络在线交流打破了实地交流空间局限性,交流效率提高,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具有统一标准的课程组织形式是教学发展创新的重要方向。
(二)研究建立与各高校评价环节相匹配的评价机制
联合毕业设计采用网络线上教学形式,建立统一的最终答辩评价方法非常重要,其一,统一的评价方法能够使校际成果梯度分布,学习优点,发现不足;其二,与本校评价方法相匹配的评价机制,能够保证毕业设计答辩评价在各高校校内评比的公平性。
(三)研究建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融合机制
就建筑学专业教育本身的毕业设计教学来看也应符合大土建类专业体系结合的培养模式,尤其与大土建类专业的联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与城乡规划、景观学、环境艺术设计等三位一体专业更是密不可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同一个建筑设计任务的目标下,通过合作的方式,使得建筑、规划、景观等各专业、各环节彼此交流、相辅相成[3]。
(四)研究突发事件对学科方向调整的影响机制
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为人居环境支柱学科,在公共政策制定、城市开发建设、景观风貌协调、环境水平提升、生存质量保障上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突发公共事件对城市环境质量和水平是一种考验。除了对课程设置改革具有较大影响外,在专业技术角度也进一步拓展了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维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生存空间的形成需建立在多维度视角下的必要性,在生存环境形成过程中,防灾避险措施需要在专业领域探讨,对专业学科发展调整的影响则需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四、教学途径及方法
(一)建立校际具有统一标准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互动机制
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教”与“学”是体系创新的两个方面,仅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全面的,只有提高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课程建设、教学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4]。校际联合毕业设计设计高校众多,涉及面广,在以往的常规联合毕业设计中,模式较为固定,多为分地区举办开题调研、中期汇报、最终答辩环节,分别由不同高校承办,最终形成统一毕业设计成果发布。
线上主系统仍沿用传统毕业设计规程,设置三大交流环节,时间节点以各高校毕业设计安排平均时间为基础,形成与校内毕业设计进度相匹配的工作安排,主系统中,网络平台在线交流节省了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学生时间精力不会被浪费,能够全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形成了设计、汇报检验、常态化交流、便携化。
线上辅系统是在疫情影响下形成的创新性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工作记录的形式参与,保障交流深度与效果。尤其在前期现状配合阶段,以沈阳建筑大学学生团队(调研基地位于沈阳市)为基础,其他高校学生团队为辅助的形式,在数据抓取、模型建立、影像获取几个方面分工协作,形成真正的校际配合,打破了过去以学校为团队的组员协作配合模式,有助于校际的学习与进步;在方案形成阶段,同样以上述形式,城市更新与景观设计方案的呈现,需要各学校学生在共享平台和在线会议平台基础上,就方案异同提出意见,对各高校方案中与现状脱离部分进行投票,帮助各高校修正方案,该阶段沈阳建筑大学学生团队投票权重相对提高,保证城市更新对现状的匹配度;成果表现阶段,各高校的表现手法及技术形成网络共享资料,取长补短,形成毕业设计表现成果(见表1)。
线上系统中的主系统与过去联合毕业设计比较,具有节省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交流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优点,相对灵活,且具备视频记录回看的特点,能够较稳定持久地成为学习资料,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设计要点。
(二)建立与各高校评价环节相匹配的评价机制
针对不同高校最终答辩评价标准不一的问题,提出建立与各高校评价环节相匹配的评价机制目标,借助腾讯会议、zoom、Welink在线会议基础平台,按照三大时间节点,提出建立三大时间节点筹备研讨会,分别由沈阳建筑大学、内蒙古工業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举办,三次前置研讨会就教学组织形式与成果评价方法进行在线研讨。首先,收集《九校毕业设计答辩情况评价表》(见表2);其次,汇总筛选评价项目,分离评价表中重合度高的项目和重合度低的项目,保留重合度高项目,剔除重合度低项目,形成项目库;再次,对评价表分值权重进行汇总;最后,形成最终答辩评价表,积极建议各高校对毕业设计评价表进行调整。
(三)建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专业配合机制
联合毕业设计是各高校建筑学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在院校及师生之间搭建了取长补短、学术交流、提高专业水平的宝贵平台[5]。我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教师师资融合度较高,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具有较强的契合度。多年来城乡规划专业选题集中在工业遗产更新、街道沿线城市设计、社区更新设计、传统街区更新设计等范畴,风景园林专业选题集中在工业遗产更新、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传统街区更新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田园综合体设计、生态景观设计、主体公园设计等范畴(见表3)。
建立在专业配合基础上的联合毕业设计,经过改革创新后,可将该形式推广到校内毕业设计,形成具有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独特特征的毕业设计模式。
(四)建立突发事件对学科设计视角的影响机制
疫情对联合毕业设计的举行提出了严峻挑战,使联合毕业设计在形式、进程安排、成果交流方式上发生变化,同时在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角度,也提出了设计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突发事件下城市空间、景观空间的应对措施,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城市防灾设计往往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防灾专项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进行,在下位设计中予以落实,而毕业设计选题往往集中的空间设计层面,缺乏上位防灾规划的指导,在设计中经常考虑不到位,疫情影响面广,在联合毕业设计中,可将防灾意识贯穿在设计中,形成具有一定防灾能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学生空间塑造能力和防灾意识。
结语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在教师教学方法、途径以及学生专业技术配合、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校际联合毕业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既要达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将学科应对疫情视角融合进毕业设计中。
- 上一篇:2022年第20期·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与探 2022/7/7
- 下一篇:2022年第20期·思政视域下的线上线下耦合教学模式探索 20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