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5期·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

2022-6-28 10:52:20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5期

[关键词] 高职;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人工智能LDA的软件测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0KTSCX333)

[作者简介] 郑根让(1970—),男,陕西宝鸡人,硕士,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与测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5-0098-04 [收稿日期] 2021-09-14

一、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2016年上海课程思政的“样板效应”带动了全国高校的“大思政”改革,并取得了成功经验。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

《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以及所有学科和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全面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

(一)研读《纲要》,明确思路

课程建设和实施要以《纲要》为指引,以《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3]为依据。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目标;其次,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打造教学团队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以教学方法改革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落地实施;最后,通过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保证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成为一个闭环,能够将前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反馈作为下阶段改革优化的输入,从而保证课程思政教学能够不断完善而至臻。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路建设与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二)学思融通,科学设计

在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并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是核心[4,5]。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组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剖析、研讨、重构,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并通过目标考核检验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部分)如表1所示。

(三)打造團队,言传身教

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形象塑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课程建设要打造思想引领的教学团队,要塑造内外兼修的新时代高校教师形象。第一,要打造思想引领的团队,要将“四有”好教师作为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切实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课程思政党支部督导机制,各学院基层党支部通过定期研讨和听课的方式指导、监督课程思政建设;第二,要打破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只有专业教师的传统,组建有思想政治课专业教师加入的教学团队。第三,要打造学习型团队,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培养“三位一体”,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四)整合资源,提升内涵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是资源开发,关键是教学设计[6]。各学科教师要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相关行业的实际、学生职业要求来发现其中的“思想政治”要素,以故事、案例或研讨的形式嵌入教案和教学中。

1.建立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库。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发了思想政治元素资源库,内容包括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相关的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故事、信息技术励志故事、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最新技术数据等,思想政治元素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及时的教学素材,也为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和课外学习拓展提供了素材。

2.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工作需要持续探索和改进。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持续优化,课程组创建了教学案例资源库。资源库收录了国内相关课程的优秀教学案例,同时遴选了课程组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为课程思政持续建设提供了支持。

3.创建课程思政教学视频库。教学过程既是课程思政最终落地的过程,也是检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给教师们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课程组创建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视频库。教学视频库收录了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视频,同时收集了课程组教师的教学视频,便于教师们进行教学观摩、对比和改进。

4.打造课程思政交流平台。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思想的“碰撞”、教法的研磨和师生的互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组创建了课程思政交流平台。交流平台完全对外开放,全国课程思政教师都可申请加入,可以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研讨、交流。同时,交流平台还能以教学班级为单位申请加入交流平台,学生在交流平台可以进行学习心得、学习方法、作业答疑等内容的交流。

(五)创新教法,激活课堂

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想政治元素的加入一定要能使课堂“活”起来,而不是教条地“讲思想政治”,使课堂“严肃”起来,因此在专业课教学改革中要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创新教法,使课堂更活跃,更有“味道”。只有在本课程中自然呈现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知识、专业精神相得益彰、合而为一,才能真正彰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润物无声的效果。

1.深入挖掘与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想政治元素,经过反复推敲、精心设计,使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课内容自然、有效融合,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有了经过推敲、设计的内容,在教学内容、学生实践中自然培养了学生的相关素养,就不会显得生硬、突兀。思想政治教学目标通过专业课堂生动、自然地释放出来。

2.集体备课,打磨教法。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团队、集体的力量,要使课程思政成为真正开放、互动、成长的课程。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集体备课能通过内容开放,实现兼容并蓄,相互借鉴,互相优化,达到共振共赢的效应。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磨炼教学技巧。课程思政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思想政治内容,增加课程思政的亲和力,避免道德说教和理论灌输。可以通过“讲故事”渗透思想政治观点。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将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以悟道取代灌输,使课程思政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

4.课程思政也要因材施教,要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征、成长规律和价值取向,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7]。

三、教学评价

课程思政要用多元评价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由于长期以来唯分数化的评价导向,评价标准单一,期末考核只给出学生的专业课考试分数,对思想政治内容没有要求。课程思政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清理“五唯”的各项要求,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

就课程思政评价本身而言,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和多元性,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的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并不断探索创新适合高职特色和思想政治要求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元素自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打造受学生欢迎的优质课程思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