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5期·研究导向型实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2022-6-28 10:53:23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5期

姚利辉 李佳颖

[关键词] 研究导向型实习;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研究生教改项目“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研究导向型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2019JGYB148); 2021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业财融合需求理念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021HNJG0551)

[作者简介] 姚利辉(1971—),女,湖南宁乡人,博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李佳颖(1996—),女,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2019级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务报告分析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5-0173-04 [收稿日期] 2021-08-13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育是研究生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关键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列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MPACC(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由于受到会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制约,在实习选择上重操作、轻研究,重形式、轻内涵,MPACC研究生的实习选择整体而言与研究方向的关联性不强,人才培养也难以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因此,本文引入研究导向型实习模式理念,借以优化MPACC人才理论与实践的双线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研究导向型实习的提出和实施基础

研究导向型实习模式,就是导师引导学生从确定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企业与岗位,主动搜寻和整合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知识理论,并通过团队合作,从实习实践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然后进一步调整研究方案,并促进高校进行人才培养课程及方案的改革和实践[1],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学校与企业的沟通

教学需以实践为基础,并拓宽教研方向,从而保证教研内容的创新更迭。从企业角度来说,应当配备好合适的校外导师,提供充分接触核心岗位和相关数据的机会,建立有效的校内、校外导师的学生信息传递机制,保证学生无障碍地从现实问题出发展开思考、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利用发现新问题的能力以形成紧密的研究导向型闭环。从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上来看,学校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热点和经济趋势。比如在教学中增加事务所的金审和证券公司的模拟炒股等软件,不断完善教学案例库。

(二)学生与导师关系的疏通

真正推广研究导向型实习的根本是突破原有的教学范式,重塑学生与导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一,从教学主动权角度看,目前来说现有教学均强调教师的核心作用,以教师思路带动学生的思维运转,具体表现为研究导向型实习更看重于学生自我思维模式的构建,将学生转变为教学核心,敦促其多思考、多创新。其二,从教学成果验收角度看,理论教学成果的考评应当将教学考评的重点落在学生平时的日常积累与学习过程中,应将考评重点前移至事中的参与度、最终的调研结果和论文发表等方式上,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的深度思考,完善“课题设计—实习任务—调研内容规划—团队协作—考核及优化课程体系”的全流程评价机制。

(三)各高校之间的经验推广与协同合作

研究导向型实习最大化地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加快完善信息库,并促进学校之间的沟通。具体来说,首先是一流院校间的沟通,例如本校的研究导向型实习反馈效果、核心学者对热点话题的洞悉,可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完善,帮助提出整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新思路;其次是一流院校可将已有的研究导向和研究经验辐射给其他院校,帮助其拓展学科新领域,并达成教学资源的传递,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最后是各个院校间通过交流互通本校研究导向型实习经验,可以使信息网高效运转,进而完善培养方案。这样,研究导向型实习即可保证搭建出高效、畅通的信息沟通网,以推进整体学科的创新。

二、当前MPACC专业实践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思维固化,难以激发学生创新

我国MPACC起步较晚,部分高校制定的MPACC培养计划及目标,与学术型会计硕士并无明显差异,未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对MPACC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融合信息技术,难以打破课程壁垒,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在当前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激发学生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但在数量分析方法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过程较为单一[2]。

(二)校企合作表面化,管理机制不规范

校企合作的企业与各大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时,可能会不与学生签订实习实践协议,或者对学生在实习实践期间的薪酬待遇、工作时长、培养计划等没有做出具体的说明,出现不平等用工的情况,往往表现为管理运作机制僵化、流程运作不畅、科研成果转化缓慢等[3]。除此之外,由于会计这一職业的特殊性和私密性,企业基本不可能让会计实习生接触内部财务核心资料,且校外导师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产学合作难以持续,学生对行业变化和职业发展方向难以全面清晰的把控[4]。

(三)反馈机制闭塞,难以做到及时响应

反馈机制主要依靠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学生三个层面同时进行。首先是学校层面,学校已有的实习反馈机制并不完善,学院不能统筹实习安排,完善实习基地建设,难以建立起以学生为实习中心和交流媒介、实习单位与院校相互反馈的责任体系。同时,缺乏定期的研讨制度,实习生与导师不能及时交流实习面临的问题。其次是企事业单位层面,往往难以根据高校制定的实习方案,在单位中为实习生指定指导导师,共同制定具体可落实的实习指导方案。最后是学生层面,学生思维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面对问题时,容易借鉴他人的经验而忽略自己的体会与领悟,难以给出及时有效的反馈。

三、研究导向型实习的实施路径

(一)研究课题设计

导师和学生应当共同决定研究性课题,转换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被动接受地位。对于研究方向的选取应当侧重于技能实践,而非纯理论性课题研究。课题方向主要来源于往期研究型实习中的新问题反馈和高校热门专业话题趋势等。结合新问题、新趋势开展课题设计和研究,导师和学生需要紧跟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共同探讨课题的设计,针对部分企业在以往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比如:美国政府长期采取的一系列贸易制裁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美国对华木制家具反倾销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该案所涉相关企业较多,且所涉金额高达10亿元,美国政府对此案件采取反倾销仲裁措施,最终对所涉中国企业所计算的倾销幅度为0.79%~198.08%,加权平均税率为6.65%,而所涉不同的中国企业最终获得的反倾销税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这类应对不公平待遇保护国内经济和贸易典型的案例,学生在学习反倾销会计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和基本材料控制的方式,通过支持、规避、举证、调查和鉴定等活动,收集和整合大量的资料数据,及时发布有效问卷,并采取净现值法进行应诉决策。针对此类问题和专业课程的联系,导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汲取反倾销的经验和教训,研究相关保护机制的建立及反倾销的应对。

(二)学生整合资料,教师引导反馈

对于研究性课题需事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而非盲目实习上手,因而在问题讨论阶段就对学生“研究性地学”、导师“研究性地教”做出要求。具体来说,学生应当凝聚团队和自身智慧广泛收集资料,针对上一阶段订立的课题进行发散式思考,最终得出待实践解决的核心问题。导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并为学生创造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达到整合资料、凝练问题的目的。学生和导师一起设置研究课题,进而广泛收集材料和信息。以绿色核算和环境会计推行对策为题,在资源—经济—环境的架构下,在一般性核算到绿色经济型核算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收集企业在环保实施方面的资料和信息,以“淮河治理周围企业偷排废水”为案例积极探讨会计如何参与环境保护的措施,研究如何将经济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在一起,确认、计量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记录开发利用的费用,学生需要制作环境会计报告提交给导师,导师根据学生对问题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评定学生研究先决条件准备的充分性。

(三)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快速融入实践环境中以得出有效率、有质量的解决方案。为保证问题的顺畅解决应当建立“校内导师搭建平台、对接企业—校外导师确保足够的实践空间—学生代入式思考”模式,以保证在实习过程中发掘现有课题的应对方案。针对不同会计课程研究的课题,导师需要在校外实践与研究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在收集资料和信息之后,建立初步方案参与到实践工作中,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案。学校应该加强与周围校企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能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学习不同企业的财务管理技巧和日常管理,以格力公司为例,学生需要深入企业实践,根据企业经营策略情况进行分析,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能够发现格力电器2020年上半年营收和毛利率下滑的原因是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价格战、新能效降价去库存。2020年下半年,随着国内公共卫生事件的改善,行业竞争格局、渠道改革优化,以及新会计准则因素,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其中四季度净利率达19%。根据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导师应该在校内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学生需要对格力电器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入实践解决环节,解决当前格力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新问题反馈,进一步优化培养课程体系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散思考、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做到多思考、多探讨,以发现新问题。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实施路径闭环直接反馈给学校和导师,以形成新的课题案例库和优化培养课程体系。

四、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反思

研究导向型实习模式绝非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不断更新,外部环境需求的变动及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均会对实习模式产生新要求,建立长效机制,进而推动其不断革新。

(一)适时调整研究导向型实习模块的设计

研究导向型实习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具有截然不同的适应性,对高年级研究导向型实习很有必要。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理论指导是关键,因而对于该年级学生来说实习计划应当注重平时理论学习中的批判性思考、主动型学习模式转变等,多样化教学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兴趣,进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其后期研究导向型实习做铺垫。根据研一学生的具体课程要求,导师应该利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及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了解会计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目标,综合运用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比如:利用综合平衡式针对国内部分企业的利润收入情况进行分析,掌握会计具备的基本职能,根据某个企业几年间的经营数据进行每个月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编制专门的会计报表,不断提高实务应用能力。对高年级研究生应该以实践导向为主,让学生针对企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广泛寻找相关案例的处理方法和应对策略,积极收集企业经营信息数据,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分析企业盈亏。

(二)不断优化MPACC专业课程体系

为保证研究导向型实习的正常运作,协调推进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和管理机制,不断优化MPACC专业课程体系。比如上海财经大学全日制会计硕士培养包括会计与证券法务、会计与公司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和会计与智能化四个培养项目。加强了MPACC人才培养中的证券法法律、公司理财和公司治理、金融工具和风险管理、程序语言和大数据分析等课程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在引导学生参与这些培养方向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企业经营分析课程的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实际开设的课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加强对相关方法和管理技巧的掌握。学生也需要学习战略管理课程,对当前典型的企业经营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当前采用的经济战略的可行性和不足。

(三)建立健全反馈机制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对业务流程的熟悉和控制,同时对专业教学进行综合考量,比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和高难度财务问题的管理。校外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度、创新思考能力等进行评价,进而通过正向反馈引发学校对教学模式的调整,围绕MPACC的硬技能、软实力和创新精神等,设置主要教学环节、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等。MPACC人才培养与行业的整体发展紧密相连,应用性很强,不仅要求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還应包括给企业带来附加价值的战略规划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针对MPACC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将研究导向型实习理念融入MPACC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会计硕士专业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实习中完成课题的研究,实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实践升华理论,从而驱使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及实践能力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