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11期·“新药研发链”创新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探索

2022-6-17 11:02:06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1期

洪俊丽 徐志成 冯江 许贯虹 姜慧君

[关键词] 新药研发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价值引领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的药物分析课程建设探索”(2021LX015,2021LX019);2019年度江苏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专项研究课题“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研究”(LX2019122);2019年度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药物研发链全过程’开放平台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ZD004)

[作者简介] 洪俊丽(1983—),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药物分析党支部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药品质量控制研究;徐志成(1983—),男,江苏南京人,硕士,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冯 江(1981—),男,江苏邳州人,硕士,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1-0009-04 [收稿日期] 2021-08-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尤其是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培养具有“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的高素质医药人才,是党和国家赋予医药高校的神圣使命,是我国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育人有效实施的路径在课程。“新药研发链”课程体系围绕创新药物研发全过程进行课程建设,包含疾病机制研究、新药靶点的预测与高通量筛选、化合物的合成与改造、药物代谢及质量控制、药物剂型设计与改造等内容,解决了现行的药学四大专业课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和药理学)分学期、分课程学习导致的学科界限明显、交叉甚少等问题。“新药研发链”课程体系在注重学生探索创新药物研发过程的同时,塑造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此外,借助南京医科大学的医学资源与优势,凸显医科大学药学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懂医精药、医药互通”的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药学人才,使专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新药研发链”综合性创新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

药品作为治疗、预防和诊断人体健康的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例如在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要求药物研发者和从业者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时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2]。本院创立的“新药研发链”综合性创新课程,将科研团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以我院朱东亚教授研究团队近年来自主研制开发的治疗脑卒中的小分子药物ZL006和抗焦虑的小分子化合物Zlc-002为例,开展基于创新药物研发全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涉及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临床医学等医药相关学科,主要学习的对象是已具备基本药学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大三、大四临床药学和药学专业学生。如何将显性专业教育和隐性的德育相统一,做到“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是课程思政的中心环节[3]。对高校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具有重大意义[4]。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5]因此,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优秀的创新药物研发人才,更需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使命感,传承勇于探索、敬畏生命、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中国精神。

此外,“新藥研发链”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懂医精药、医药互通”的高素质药学人才。将一个个生动的创新药物研发真实事例融入专业教育中,有助于淬炼心志,激发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但是许多高校在具体操作的设置和实施上,往往存在随意性和无序性,例如参观、走访等,均认为是课程思政的范畴,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严重削弱了课程思政的规范性[6]。本院重构药学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新药研发链”综合性创新课程,围绕新药从实验室发现到上市应用的全过程进行课程设计,一年内投入建设专项经费120余万元。实践平台包含药物设计合成区、药物分析与检测区、药物制剂与评价区、动物模型建立与药效评价区等功能化区域,形成完整的研发链学习空间。此外,配备了PBL多媒体教室,并实施全过程、形成性评价考核。因此,“新药研发链”课程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具有系统性、持续性、配套设施齐全、形式多样等特点,实现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与思想价值引领相向而行、协同育人,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课程思政与“新药研发链”综合性创新课程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课内思政+课外思政”双轨并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课程思政的横向拓宽与纵向延伸,我们构建了“课内思政+课外思政”双轨并行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课内依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药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PBL教学、翻转课堂、E-learning网络课程平台[7]、药学综合实验训练平台等,课外涵盖GMP实训中心平台、产学研医实践基地、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等,赋予专业课程更多的思想政治内涵。“课内思政+课外思政”双轨并行,拓宽视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体的整体性、复杂性、相互关联与依存性,挖掘专业课程中“整体和部分”“量变和质变”等辩证关系,在夯实基本操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哲学观与科学观。

(二)科研反哺教学,重塑“多学科育人”的药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本院前期在脑卒中、情感障碍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研究成果(Nature Medicine, 2010, 16:1439-1444; Nature Medicine, 2014, 20:1050-1054;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1-18),已申请并授权PCT国际发明专利三项。我们选择以上重大科研成果,科研反哺教学,融合药学四大专业课程,还原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相关内容已编写出版教材。课程选题遵循创新性、综合性,同时难易适中、方案开放、持续更新。科研反哺教学和“多学科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三)实施“多模式药学思想政治”,形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国内绝大多数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仍以化学课程为主,而医学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数量和实验条件显著不足,多数院校药学专业在病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等课程上基础薄弱。“新药研发链”课程是综合性的创新课程,在医科大学背景下,拓展了药学与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密切相关的新药科人才培养路径[8],将“治疗为主”重塑为“兼具预防、康养、治疗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药科理念。探索独具特色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思想政治育人新体系,建立起“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多模式并舉的药学思想政治育人体系。

三、思政元素融入“新药研发链”综合性创新课程的案例分析

(一)引入时代楷模,涵养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舍生忘死地挽救生命,给病毒肆虐的黑夜带来了光明,如钟南山院士逆行出征、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抢救病人生命、张宏文主任的“换党员上”等。在“新药研发链”创新课程的绪论部分,专业教师通过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涵养时代之德,厚植人民情怀,补足理想信念之“钙”。

在本课程的药物分析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由学生讨论“抗生素中致敏性物质控制方法的建立”。通过分组讨论凝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了解我国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在国际上首次建立高分子杂质分析控制方法的心路历程。科研工作者心系国人用药安全,勇于担当作为,努力解决关键性技术的瓶颈问题,对临床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控制过敏反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融入生命教育,培养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的人文素养

在该课程的《临床药物治疗学》部分,通过PBL案例的三幕内容,让学生了解止痛等姑息治疗手段是晚期癌痛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目的是为了帮助病人减轻痛苦,维持生命活力及心灵上的照护。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个细节,让生命更有尊严。此外,用于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药物格列卫(伊马替尼),是药物史上的奇迹之一,也是出现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药物原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了解到药物研发的全过程具有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但也让人类的疾病得以治愈,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寿命得以延长。激励学生潜心创新药物研发,为生命健康护航。

(三)重视职业道德,铭记不可触碰的红线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是药品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通过“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谈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特殊性。疫苗的质量关系亿万人,尤其是下一代的健康和生命安危,关系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被处以91亿元的顶格罚款,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该案例培养学生具备药品质量全面控制观念,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守住职业道德底线。此外,编写PBL案例“胶囊里的秘密”,通过皮革废料制成的工业明胶“蓝皮胶”被用于生产药用胶囊壳的案例,引导学生意识到药品的特殊性,掌握重金属残留的危害与限度分析方法,明白渎职犯罪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研究突发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及能力。

(四)培育科学精神,形成批判思维,厚植科研创新沃土

吗啡是我国法律上明确定义的毒品,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癌症晚期患者缓解病痛的止痛药,人类因为吗啡才能免受各种剧烈疼痛的折磨,因此也被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翻转课堂讨论,求同存异。吗啡究竟是天使还是恶魔,完全取决于使用途径,临床合理使用是救命的天使,滥用享乐则是害人的恶魔。进而培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功能的深度融合。

挖掘“新药研发链”课程中的哲学元素,了解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例如,学生自行查阅典型临床药物研发的前世今生,了解到普萘洛尔是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经典药物,而后该药物被发现可用于骨质疏松症和黑色素瘤的治疗。西咪替丁是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革命性药物,随着深入研究,发现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HIV病毒感染等。深入剖析客观事物辩证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綜上所述,高等医药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健康守护者的光荣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新药研发链”综合性创新课程基于我院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围绕创新药物研发全过程,推进“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互促互融,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同时,厚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崇高的家国情怀,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通过“课内思政+课外思政”双轨并行、多学科思想政治育人和多模式药学思想政治等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药研发链”综合性创新课程中,实现价值观引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培养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