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9期·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研究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9期
[关键词] 本土文化;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 刘星妤(2001—),女,重庆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2019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9-0041-04 [收稿日期] 2021-10-18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幼儿园要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资源支持,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幼儿园立足于本土文化视域,思考本土文化中具有教育价值的部分,结合幼儿的年龄情况、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灵活运用不同的本土文化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育儿游戏、家园活动等,让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接触本土文化,形成对本土文化的正确认知,从而促进幼儿文化素养、对外认知的发展,让幼儿在感受本土文化魅力的同时身心健康成长[1]。
一、本土文化及幼儿园园本课程概述
本土文化就是指不同文化经过本地域人民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沉淀之后的文化形态,是一种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独特性与纯粹性的文化,是独属于本土的一种文化形式。本土文化中包含本地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社会文化,但是并不能够以单纯的传统文化作为代表。随着现代社会地域之间边界的模糊,本土文化已经不是绝对的本土化,而是逐漸融入了各地区的文化,这促使本土文化得以创新与发展[2]。
幼儿园园本课程,本质上就是一种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是幼儿园实现幼儿教育资源、地区教育资源、师资资源相融合的一种课程形式。以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人教育”为宗旨,以本园的办园特色为媒介,努力构建形成了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通过开设园本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价值,最大限度引导、启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基于本土文化视域建设幼儿园园本课程,幼儿园需要首先明确自身教育定位,利用本土中的一切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需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设计各种能够让幼儿感知外界事物、认识本地区家乡发展、感悟乡土文化、激发热爱家乡与祖国之情的园本课程。以西和地区幼儿园为例,西和地区本土文化资源包括:4A级风景区晚霞湖;山歌、羊皮扇鼓、乞巧文化;锅盔、杠子面、罐罐茶等饮食文化。幼儿园就可以分别从自然资源、传统风俗、地区特色饮食文化的角度入手设计园本课程,从而形成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园本课程体系[3]。
二、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根据有关概述可以发现,基于本土文化视域建设幼儿园园本课程,就是想方设法地将本土的各类资源作为幼儿教育资料,设计符合幼儿认知水平与能力水平的育儿活动、游戏活动。通过组织这种本土化的园本课程活动,幼儿能够更多地体会本土文化魅力,感受家乡发展与自然环境,让幼儿从小对自己的家乡形成正确认知,也让幼儿更多地认识外界事物,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的发展[4]。由此可见,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幼儿园教师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自然资源、现代社会发展、传统文化等多角度探寻本土文化,发现本土文化特色,进行本土文化特色定位,从而发掘出更多有趣、新颖、丰富的文化资料,让幼儿认识“各式各样的家乡”“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城市”,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家乡的特色,对本土文化产生热爱之情,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举例分析,信阳是一座文化古城,也被称为“山水茶都”,信阳地区的幼儿园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将本土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风土人情、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等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成为幼儿美术活动、音乐教学、幼儿音乐剧活动、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重要资料,让幼儿在日常美术学习中观赏信阳的桥,在户外活动中观看罗山皮影戏,提升幼儿的本土文化认同感[5]。
第二,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整全发展。挖掘本土文化中的价值与内涵并将其运用于园本课程的建构之中,是教师从幼儿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出发为幼儿营造熟悉的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教师搭建起本土文化与课程内容的桥梁,使幼儿园教育的外延延伸至家庭与社会,赋予本土各类资源更为深刻的文化意蕴。基于幼儿具象思维的特点,直接接触、直观感受是幼儿把握和认知事物的重要方式,本土文化园本课程的建构可调动幼儿利用原有的文化经验并在园本课程活动中发展新的经验的主动性,幼儿充分的前期经验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扫除了幼儿在课外延伸过程中将课内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物质、精神障碍。
第三,有助于拓展幼儿园课程体系范围。根据幼儿园课程设置情况可以看出,90%及以上的幼儿园课程体系结构为:基础文化课程(基础汉字、日常礼仪与日常生活行为教育)+幼儿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活动、区域活动)+艺术课程(美术、音乐),少部分幼儿园会适当增加一些中国传统特色文化教育课程与活动,但是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充分满足幼儿全面发展需求。基于本土文化视域构建园本课程,能够进一步调动各种本土资源,比如:本土自然风景、本土人文风光与景观区域、本土文化故事、本土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本土革命故事等,将这些带有家乡特色的元素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能够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活动范围。
三、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路径
(一)把握本土传统文化符号,形成丰富课程资源储备
本土文化视域下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最基础的就是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储备。只有拥有足够且合适的本土文化资源,才能够组织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本课程活动,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本土文化并不单是指传统文化,但是地区传统文化确是本土文化中最基础、最容易转换成幼儿教育资源的部分。地区本土传统文化隐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尝试着搜集幼儿生活中的本土传统文化资料,寻找其中的文化符号,将这些符号收集与分类,形成园本课程建设的基础资源。
以黄海海滨城市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为例,浓郁的黄海风情深深隐藏在黄海海滨的各城镇之中,小到日常生活习惯、饮食偏好,大到传统舞蹈、传统节日风俗、地区民族文学、地区传统音乐等,均具有鲜明的本土传统文化符号。幼儿园教师可以提取传统舞蹈“跳马伕”“浒澪花鼓”中的经典肢体动作符号,设计园本体育操课,这样既能让幼儿在每天的操课中感受本土传统舞蹈特色,又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还可以提取传统音乐作品《渔民号子》《马塘锣鼓》中的歌词、曲调等,从幼儿角度编写童谣,让幼儿唱出“海滨蓝蓝,鱼鱼多多,我保护大海,大海喜爱我”等具有本土音乐韵味的童谣,既能以传统音乐符号启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意识,又能让幼儿接受童谣中歌词的影响,产生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实现幼儿教育目的。通过这种方法,将本土传统文化符号提取出来,将这些符号作为日常文化课程、艺术课程的设计资料,为构建本土化的园本课程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二)搜集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设计多彩主题幼儿活动
本土文化视域下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议要关注课程本身。幼儿园中的园本课程,主要是以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呈现出来的,比如:幼儿体育活动、具有文化特色的幼儿区域活动、不同主题的幼儿交际交流活动等。因此,本土文化视域下建设园本课程,核心就是要利用搜集到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设计幼儿活动,形成丰富有趣、具有启发性质与教育意义的幼儿活动。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需要幼儿园教师尽可能深入、广泛地了解本地区的本土文化,对本土特色文化精神形成深刻理解,再将当地人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融合起来,选择符合幼儿实际生活环境的本土文化资源。在课程建设环节,教师需要考虑幼儿的特点与兴趣爱好,思考不同的本土特色文化是否适合幼儿接触,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文化资源,保证园本课程的幼儿教育价值。
以泉州地区的幼儿园本土化园本课程建设为例,教师们对泉州地区的本土文化进行了解,发现本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且涵盖了音乐、舞蹈、饮食、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此时教师考虑到班级幼儿以往对“有特色的音乐”“奇形怪状的舞蹈”尤其感兴趣,将闽南民歌、梨园戏、木偶戏、拍胸舞、火鼎公婆等文化资料作为音乐课程的资源,适当简化这些文化内容,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组织“听听歌曲”“改编曲词”等活动,设计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音乐园本课程。之后,教师还提取出本地区的花灯图案、刺绣图样、刻纸图纹元素,将这些作为美术资源,以艺术作品、单个美术元素、具有花灯图案的服饰等不同形式呈现出来,设计出“我看我猜”“使用花样创作服饰”“根据服饰花样绘画”等丰富的美术活动,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本美术课。
(三)灵活利用本土自然资源,组织户外游戏与亲子活动
本土文化视域下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要正确理解本土文化的含义,从广义角度来看,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人文风俗等均可以看作是这一地区的本土文化。因此,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设计一些户外亲子活动,建设“家园合作自然教育课程”。“自然教育课程”的建设,目的是让幼儿更多地接触自然界,感受本土自然环境,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亲子活动”的形式能够更大程度上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让家长陪伴幼儿完成一个个课程活动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亲子交流,让幼儿感受来自家人的陪伴与关爱,提升幼儿的心理素养。
以黑龙江地区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为例,教师要正确认识到黑龙江不同季节的自然风光,发掘不同季節、不同自然风光中的本土文化。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处于小城镇中,毗邻大兴安岭”的自然资源优势,在春季与秋季组织幼儿、幼儿家长,进入周边的野生公园、植物园、农村景观景点等区域中参与亲子活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体会到自己家乡物质资源的丰富,也能够产生采榛蘑的乐趣,这一次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认识自然植物,也能够为幼儿的童年留下一次美好的回忆。通过设计此类活动,可将本土自然资源作为本土文化资料融入具有幼儿园特色的自然类园本课程,进一步拓展课程形式。
(四)全面调动社会教育力量,完善本土园本课程体系
本土文化视域下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议要尽可能地还原园内为幼儿建设的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环境,让幼儿始终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潜移默化接受熏陶。为了实现这点,建议幼儿园充分调动一切可能运用到的社会资源,包括社区力量、家庭力量、家长资源、本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等。
以上述的黑龙江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为例,为了凸显东北本土文化特色,幼儿园在室内墙面绘制了大量的森林墙画,搭建了仿真的雪乡小房子,同时在室外种植大量榛子树、松树;还在部分区域绑扎了红色标语,还原黑龙江地区的抗战红色历史,为幼儿营造出一个真实、自然的本土文化成长环境。之后,幼儿园还与本地区的博物馆取得联系,提出了“每五节本地区历史讲述课程后,参观一次博物馆,讲透一个博物馆角落有关故事”的合作。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扩展本土文化利用范围,让幼儿接触更多真实的本土历史、本土故事与文化,潜移默化中受到本土优秀精神传统、先进模范人物的影响,在幼儿幼小的内心埋下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让幼儿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够自然递向先进人物靠拢、以先进精神要求自己。这种本土文化的利用形式还能够进一步完善本土化园本课程体系,提升园本课程的建设水平。
四、加強园本课程辅助建设,保障园本课程教学建设成果
本土文化视域下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幼儿园还需要建设相应的保障措施,比如:园本课程管理制度、园本课程建设标准、课程发掘要求、本土文化引入要求等,通过课程辅助建设规范园本课程,保证园本课程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包含育儿机制。
教育环境是一个隐形的指引牌,为幼儿的探究及自主发展创造契机与可能性。实际活动过程中,幼儿园需要根据现阶段的本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的民风民俗,设置一些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课程体验区,比如:在幼儿园室内绘制墙画,在楼梯、走廊的位置设计家乡符号,在室外区域搭建小型仿真的家乡景观,摆放具有家乡特征的雕塑等。幼儿园还可以开辟园本课程展示区,指定某个区域,展示幼儿参与不同园本课程之后的作品,营造浓郁的本土文化氛围。幼儿园还可以根据大班、中班与小班幼儿的年龄差异、认知差异,设计不同班的园本课程建设标准,比如:小班课程主要以日常风俗、人文现象、生活习惯与作品赏析为主;大班课程主要以社会实践、自主探索、家园亲子活动、博物馆参观等为主。
综上所述,本土文化视域下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一方面需要深入发掘本土文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游戏活动、教育活动、联合育儿活动;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园本课程的展开需要,从课程资源、课程体系与课程管理等角度入手,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为园本课程的有序开展、本土文化的合理利用提供保障措施。在今后的本土文化视域下园本课程建设中,幼儿园要兼顾文化资源利用与幼儿教育,把握传统文化符号、本土特色文化资料、本土社会教育力量等,形成能够满足幼儿成长需求的园本课程内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上一篇:2022年第9期·基于精准扶贫的大学生资助管理探析 2022/6/21
- 下一篇:2022年第9期·数字基建背景下5G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 202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