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以本为范突显核心价值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以本为范突显核心价值出自《教育教学论坛》,该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叶兆芬
摘要:2019年9月,统编本语文教材全面取代其他版本在语文百花园中“一枝独秀”。教材的改变也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思考与转变,如何摆脱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突显教材的核心价值,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摆在所有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范本教学”主张应运而生。
关键词:范本教学;核心价值;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329-02
一、明晰概念,什么是范本教学
范本,即可做模范的样本。比如学习书法、绘画,照着一个“模子”临帖、描摹,这个“模子”就是范本,“依样画葫芦”就是这个意思。即使是文学作品,也常有人照著一篇的基本样式创作另一篇,照着写的这一篇就是范本。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经典的思想情感与表达形式在新的情境或生活中转化、运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材就成了学习的范本。所谓“范本教学”,就是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及文本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围绕教材的精彩、精要、精华、精妙处,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沉潜涵泳,领悟其思想内容、情感内蕴、言语表达、布局谋篇等,并在新的情境中学习运用,突显教学的核心价值,形成稳定的综合素养,范本教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
二、明确路径,如何实施范本教学
笔者在学校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一位老师讲《青蛙卖泥塘》一课。课文讲述了一只不愿住在泥塘里的青蛙想卖掉泥塘,在卖的过程中,他听从小动物们的建议,逐步改善了泥塘的环境。故事突出了“美好的环境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这一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围绕主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展开教学,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勤劳,有的说聪明,有的说虚心接受意见,等等,并分别从文中找出依据汇报交流。课堂末,老师问: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伴随着学生们的回答和老师的总结,整节课圆满结束。
(一)创新教材理解,在“提炼”上下功夫
一篇课文可教的知识点很多,大到篇章布局,小到标点符号,无一不包,但是我们的教学时间却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准确提炼一篇课文最具价值的教学内容是实施范本教学的重要前提。其实,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知识单元都存在于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中,都具有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解和钻研教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克服解读层次浅、随意性大、缺乏整体意识等现象,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文本特点、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重点等因素,提炼出最具范本价值的言语知识,准确理解教材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范本教学。
《青蛙卖泥塘》所在的单元是一个童话单元,包括《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等四篇趣味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的魅力在于将丰富的哲理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之中,从文体特点来看,“童话体叙事作品”必须构建其内在逻辑,梳理故事要素,在情境中读好故事、讲好故事,甚至演好故事,这也是此类文章的核心教学价值。再看这个单元四篇课文,有三篇的课后习题都提出了“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等要求,编者的编排意图也充分说明本单元课文教学价值之所在。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也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只有学生产生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才能更好地亲历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等言语实践活动,获得阅读的快乐,形成阅读的能力。
(二)寻找实践路径,在“转化”上下功夫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让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其根本途径就是让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唯其如此,才能寻求到一条畅通的语文教学之路。需要说明的是,阅读教学需要的绝不是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也不是不顾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的强势灌输,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下,融进文章情感和内涵,包含着学习主体对学习浓厚探究兴趣的语文实践,是充满着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其要义在“转化”二字。教师应结合文本的文体特点、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重点等因素,在范本教学中积极开展实践体验与感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言语实践,在转化中内化范本意蕴,让范本价值在探究和发现中得到落实。
1.把握故事结构。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做到“在情境中读好故事、讲好故事,演好故事”,首要的基础和前提是把握故事的框架结构。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故事时梳理清楚故事要素。为了避免要素过多,问答烦琐,笔者用简单的设问引路,引导学生串联起故事的主要结构:第一次读书,思考:青蛙前后都向谁吆喝着“卖泥塘”?第二次读书,思考:泥塘为什么卖不出去?青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两次读书中,学生关注到几个重要的故事要素(谁?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分层次读懂故事大意,把握住了故事的基本结构。这个过程的学习也为进一步领会范本价值奠定了基础。
2.读好语气语调。要分角色演好故事,首先要读好故事,尤其是读好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对话及活动。第一学段读好故事的要求是“读出语气语调”。为了落实这一朗读要求,笔者引导学生走入童话情境,把自己融入童话角色中,通过朗读、想象、讲述等活动体验,在角色中展现自我,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童话世界的美好。比如在学习青蛙卖泥塘的原因时问:现在你们就是小青蛙,老师想问一问,你为什么要卖掉泥塘呢?在读到野鸭不买泥塘时进行采访:野鸭,这个泥塘挺好的,周围还有绿茵茵的小草,你为什么还是不买呢?小青蛙,人家又不买,这回你该怎么办呀?在小青蛙改造泥塘时又问:小青蛙,你准备到哪儿去采集草籽呢?草地好远好远,还是别去了吧?小青蛙,你为什么要在泥塘边播撒草籽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童话人物的心理活动,体验它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3.角色示范演说。故事文本的终极目标是“讲述”,这也是本文的范本价值之所在。课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演故事应充分建立在讲故事的基础之上,学生既可以借助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上自己的语言,联系生活经验辅以肢体表现加以完成。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针对其中一段故事给学生充当“范本”,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演”。比如练习表演“向老牛卖泥塘”这部分,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分配好角色(青蛙、老牛、旁白),说明表演要求(青蛙该如何吆喝?采集、播撒等动作怎么表演?老牛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怎样?旁白读好提示语等),等到学生明白了表演的基本方式再放手让他们演绎其他部分,从而更有效地突显并落实本文的核心价值。
(三)丰富范本表现,在“拓展”上下功夫
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无限广大,范本教学就是一个灵动鲜活的“知识生命体”。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教师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一是课文,‘三是自己阅读东西。”应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教学追求。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一篇”与“一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课外与课内的关系,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沟通与整合,比如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对比阅读、资料链接等方式拓展、丰富范本,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精神建构沟通发展,真正让范本教学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融为一体。笔者在教学《青蛙卖泥塘》时,就结合本单元“我爱阅读”中链接的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引导学生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将范本价值与生活经验对接,与学生的内在需求呼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拓展范本、丰富范本、活化范本,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导课环节渗透人文精神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021/8/5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让学生增长才干 2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