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1年第48期·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究

2022-7-21 9:37:56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8期

[关键词] 教学改革;货运代理;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苏教师函〔2020〕10号)

[作者简介] 朱溪亭(1986—),女,安徽合肥人,硕士,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专任教师,物流师,主要从事企业物流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2-0117-04 ? [收稿日期] 2021-10-22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1]。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旨在为货代企业培养操作岗位或基层管理岗位专业技术人才。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高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货运代理及相关企业岗位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货代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根据货代岗位招聘条件和企业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货代企业关键岗位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基本知识;(2)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专业英语应用能力;(4)客户沟通和应变能力;(5)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客户服务意识;(6)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职业作风;(7)基本的办公软件应用和数据分析能力。由此可见,货代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较好的国际贸易和物流基础知识储备,具备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技能复合型岗位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高职货代课程、竞赛和考证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课程方面

从现行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来看,目前高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开展基本是以货代企业海运、空运进出口业务流程为设计思路,以“流程”+“实务”+“单证”为主要教学内容。学习项目、教学案例、在线教学资源等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仍有差距,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

(二)競赛方面

现有与货代课程匹配或设置有货运代理赛项的学生技能比赛有:世界技能大赛国内选拔赛、物流服务师职业技能竞赛、各省市级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和形式均来源于世界技能大赛货代赛项。这些货运代理专业竞赛的难度高,综合性强,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高度匹配,参赛学生需要具备综合性的专业素养。同时,由于比赛资料、答题过程都是全英文的,对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极高。因此,能够参加比赛的学生极其有限,赛前训练与课程教学内容脱节,备赛难度大,比赛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三)考证方面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IFA)管理的货代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证内容(货代实务和货代英语)和形式(书面闭卷考试)较为传统,考证培训与课程教学分离,学生大多是为了获取证书或满足毕业条件而考证,没有实现课证融通。而近年来推行的“1+X”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试,还是侧重仓储运输方面的理论和实操能力考核,涉及货代及国际物流方面的考核内容较少。而市场上现有的一些企业认证项目(如长风网货运代理主管)社会认可度低,也很少被列入高职物流专业的毕业条件,学生选择的积极性不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和专业竞赛、专业考证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难以发挥课、赛、证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作用,与货代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匹配,是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岗课赛证”融合的内涵和路径分析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岗课赛证”融合的内涵和路径分析入手。

(一)融合内涵

首先要厘清岗位需求、专业课程、技能竞赛和考证项目这四个要素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所以不论是专业课程还是专业竞赛、专业考证,应该都是为了满足企业岗位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技能竞赛是检验专业教学效果的手段,考证项目是对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认定,这两者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所以“岗课赛证”融合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岗定课,专业课程与岗位需求对接;课证融合,专业课程与考证项目对接;课赛融合,专业课程与技能竞赛对接。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路径分析

通过梳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相关的“岗课赛证”要求,找到四个要素之间的联结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构建。其中关键路径在于教学目标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照货运代理技能竞赛内容模块,以及货代从业人员考证大纲内容,重新对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组合,形成“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发“岗课证赛”融合的数字教学资源,优化现有教学模式。整合实训项目,提高竞赛和考证效果,优化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还要根据生源特点开展分层教学。

四、“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一)以岗位需求为依据,调整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教育主体对课程教学效果的预期结果,即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最终使得学生掌握哪些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从预期结果出发,调整完善课程教学目标[2]。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其教学目标应该以货代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为依据,融入技能竞赛和专业考证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以技能目标为例,具体调整方式见表1。

(二)结合赛、证要求,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在重构货代课程教学内容时,可以参考货运代理技能大赛的形式,以货代企业真实业务来展开教学[3]。首先构建客户咨询、报价、单据处理、客户沟通、事故和异常情况处理等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然后将处理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重新组合。同时融入考证培训相关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技能竞赛的难度和灵活性较高,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进行适当的简化和调整。调整后的“岗课赛证”融合的货代教学内容见表2。

(三)开发“岗课证赛”融合的数字教学资源,优化现有教学模式

在现有在线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应融入符合岗位需求、满足竞赛和考证培训需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岗课证赛”融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知识性、基础性的内容作为学生预习或自主学习内容,进行线上自学。线下主要讲解重点和难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活动。

(四)整合实训项目,提高竞赛和考证效果

将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单项实训和《货代岗位实训》中的实训项目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在课程教学每个模块中设计单项实训环节,在《货代岗位实训》中进行以货运代理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据的综合实训项目。同时开设“货运代理竞赛辅导”和“货运代理考证辅导”等专业选修课,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竞赛和考证需求。

(五)优化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对于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之外,还可以引入企业导师评价和第三方机构等评价机制。对于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学生,可依据其备赛表现和比赛成绩进行专业课程成绩替换。在试点班级开展“课证融通”实践,采用以证代考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优化后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应能够全面考核学生在货运代理岗位的工作能力、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

(六)根据生源特点开展分层教学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生源多样化的现状,在普高生源、3+3中高职衔接生源和3+2本科生源的教学内容和难度上进行分层设计,开发不同难度的课内教学模块和实训项目,制定可适用不同生源的课程教学标准。如针对普高生源的学生强化国际贸易实务、单证解读和填制;针对3+3中高职衔接生源强化货代英语;而针对3+2本科生源则加强货代企业运营管理和业务分析方面的技能。

五、总结

“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改革就是将岗位需求、专业课程、技能竞赛和考证项目这四个要素有机融合。通过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改革,学生以货运代理企业真实业务操作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业技能竞赛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和过程,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赛教融合,课证融合,为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路径,有助于满足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