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1年第45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2022-7-21 9:38:52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5期

贺君 刘志伟 王帅杰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燕山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2019HUJG05)

[作者简介] 贺 君(1978—),男,河北秦皇岛人,工学硕士,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和理论改革研究;刘志伟(1982—),男,河北献县人,学士,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理论与改革研究;王帥杰(1978—),女,河北秦皇岛人,博士,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及理论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5-0067-04? [收稿日期] 2021-03-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指明了我国环境与发展统一的绿色发展道理[1]。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编制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升各类人群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科学素养,这给环境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者、推动者和行动者,其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道路的推行[2]。普通高等院校在肩负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命的同时,更要关注大学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树立和培养。因此,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非常有必要,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3]。

燕山大学自2018年为全校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识(选修)课,共24学时,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辅以学习通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经过两年的开课后发现,虽然环境保护深入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选课学生来源于全校各个非环境类专业,对课程的认识度、参与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一般[4],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5],将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学生参与度更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对环境素质教育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次教改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基本理念,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案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本课程的开设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对具有环保理念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课程改革思路

(一)重设教学目标

原有的教学目标偏重于基本知识的掌握,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符合限行的OBE教学理念,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不够[6]。结合燕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专业、培养创新人才、推行OBE教学理念的需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改课程采取全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吸引全校各类专业学生的参与,重新设定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环境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更新教学内容

原有的教学内容以钱易、唐孝炎主编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教材,分为4章,分别是第1章当代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第2章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进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基本理论、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第3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包括环境法治、环境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环境污染防治和国际环境公约;第4章环境伦理观,包括环境伦理观的产生、主要内容和环境伦理观指导下的人类行为方式。优秀的线上资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条件[7],本次教改采用了我国大学慕课中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的马俊伟和董世魁两位教师主讲,分为10章内容和每一章的单元测试考核,包括1绪论、2资源及资源问题、3环境与环境问题、4人类与环境问题、5环境保护、6固体废物污染及控制技术、7水体污染及控制技术、8大气污染及控制技术、9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的环境保护。经过和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发现慕课的课程除了6、7、8三章内容外,更加注重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能够更加深入地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这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更加容易吸收掌握,因此决定保留;而6、7、8章的部分内容偏重污染治理技术,这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不太适合,因此决定舍去。补充了生态系统、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室内空气污染三部分内容,且在每一章节增加了热门讨论话题的发布。本次教改以北京师范大学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建立了燕山大学的异步spoc课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本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改的线上学习内容。

(三)改革教学方法

原有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环节,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毕竟不是本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提升环境素质教学的目标效果不太理想。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线上+线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把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有效提升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8]。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原有课程的知识点较多,比较分散,考核方法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本次教改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优化,成绩分成四个部分:(1)学生线上学习程度,占总成绩的30%:可根据学生在线上的学习情况、单元测试成绩和讨论题目的参与度对线上课堂进行考核,督促学生自主完成线上教学资源的学习,并完成反馈。(2)线下课堂讨论,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定热门环保话题,进行线下课堂讨论,占总成绩的20%,完成对线下课程的考核。(3)结题论文包括两部分:一是所学专业的介绍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XX与可持续发展概述,占总成绩的50%。优化后的考核方法能够同时检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并通过结课论文的撰写,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论文撰写能力。

二、改革方案实施

(一)全新教学目标的设定

为了使课程的教学目标融入OBE教育理念,重新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确定的教学目標如下:(1)认识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科学发展观,掌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基本知识。(2)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的设置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学目标2主要提升了学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其环境素质;教学目标3主要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对比以往的教学目标,重新设置的教学目标不但保留了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要求,而且更加注重环境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方案实施

本项目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基本理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包括课外教学(线上课堂)和课堂教学(线下课堂)两部分,其中线上12学时,线下12学时。方案的实施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

1.课前。(1)明确实施方案。教师在第一次开课前在慕课平台发出课程公告,让学生了解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安排、考核方式等主要教学环节。(2)完善教学资源。教师在大学慕课平台建立好优化后的异步spoc课程,并发布教学内容和单元测试,适当布置一些讨论题目,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超星泛雅教学平台上传线下课堂的PPT讲义和视频资料,明确知识要点和关键问题。

2.课中。(1)学生线上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章节教学内容的线上学习,观看章节慕课视频,每一章学习结束后,完成单元测试考核和讨论问题的回复,针对各种疑惑,学生可以在学习通平台上进行反馈。具体线上学习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讨论题目《学习这门课的想法》;第二章资源与资源问题,讨论题目《以某种资源为例,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某种资源的概况》;第三章环境与环境问题,讨论题目《谈谈你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实质及解决的认识》;第四章人类与环境问题《以一个国际环境纠纷案例为依据,谈谈环境保护和政治的关系》;第五章生态系统PPT,讨论题目《查阅相关资料,以一个生态破坏案例为例,谈谈生态破坏的后果及治理措施》;第六章固体废物污染,讨论题目《请以某一城市为例,谈谈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情况》;第七章水污染,讨论题目《查阅某一水污染案例,解析污染发生原因、污染物类型、危害及治理工作》;第八章大气污染,讨论题目《查阅某一大气污染案例,解析污染发生原因、污染物类型、危害及治理工作》;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理论,讨论题目《以生活中某一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案例,谈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完成线上12学时的教学内容。(2)线下课堂。可按两种方式进行,针对基础知识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反馈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引导学生去掌握和理解;针对课程应用性、拓展性知识,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些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联系紧密的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始讨论式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具体要求如下:学生按照讨论题目进行分组、协调分工、完成文献调查、进而归纳总结后,制作小组汇报PPT文稿。讨论课时,每组挑选1人进行PPT汇报,限定时间为8分钟,讨论环节为5分钟,教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针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讲解小组成员都可以进行回复。讨论后,教师总结发言2分钟,对学生汇报、讨论和发言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并打分,完成线下12学时的教学内容。

3.课后。(1)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了解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看法,便于发现教学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改进下一轮教学工作。(2)学生学情分析。对学生的慕课平台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价,完成课程自评报告,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三、改革成果评价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

环境素质教育是集综合性、灵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教育,课程内容兼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属性,因此采取知识灌输的传统教育环节效果较差。本次课程采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改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线上优秀的慕课资源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精品课程具有直观的图像信息、翔实的数据、丰富的内涵知识,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直观印象,且单元测试的成绩考核要求学生更加细致的观看视频,提高了学习效果。章节布置的热门讨论话题引发了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吸收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建立异步spoc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构建,由主讲者变成辅助者,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线下学习,由教师对慕课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组织线下热门环保问题研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优良,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方位的提高。

(二)學生反馈良好

采用学习通发布问卷调查,征求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满意度和建议,并进行问卷分析。调查问卷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能够接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改模式,课程改革既有线上学习的便利性,也有线下学习的补充性,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学知识更加深刻,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对本课程中的环境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改模式,遵循OBE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通过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环境素质教育效果显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沟通交流能力得到了训练,对推行生态文明理念和培养具有环保理念的高素质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