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1年第43期·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2-8-1 16:35:09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3期

喻雪晴 张云 李宝勇 张绿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园林专业;涉农高校;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涉农高校园林专业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1YB035);2019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面向‘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复合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CDIO理念”(JXJG-19-3-16);2020年度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涉农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XYJG-2020-067)

[作者简介] 喻雪晴(1996—),女,江西九江人,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2018级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教育理论与实践;张绿水(1976—),男,江西鄱阳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园林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通信作者),副教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3-0082-04? ? [收稿日期] 2020-09-21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要达到乡村振兴这一目的,人才是关键力量和重要因素。农村优先发展,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涉农高校应该根据特有的优势加强对人才的培养,积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建设输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1]。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需求

(一)新型职业农民

在实现乡村振兴这一美好愿景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策略,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使其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科技等资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关键的人才基础[2]。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具有农民的身份,以农业为职业,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具备专业的农业知识和务农技术,达到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在具备以上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需求数量非常大,而要培养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培育项目进行创新。为了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应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综合开展,全面提升务农人员的生产理念、职业水平、文化素养[3]。大部分农民只知道开展传统的务农活动,反复开展种植、收获这两项农业活动,缺少专业的农业素养和先进的科学理念。所以新形势之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向农民传授科学知识,还要积极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发展理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因材施教。在开展培训工作之前,要对农业工作者的真实需求做充分的调研。在培训活动当中,以农民为中心开展符合农民、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培训活动。

第三,制定完善的机制,加强横向和纵向的管理。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政策的变化,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培训教育机制,为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档案并录入数据库,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和数据信息,为新型职业农民颁发从事农业活动的资格证书。

第四,鼓励涉农高校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新型职业农民的行业。涉农高校人才对农业活动具有一定的了解,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在开展新型农业活动时能够更顺利,更具有优势。相关部门应该出台倾斜政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专业技术人才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专业型技术人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专业性技术人才指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储备、专业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专业技术过硬、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当中,专业性技术人才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们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支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当中,能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性人才的参与度;所以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专业型技术人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通过有效措施积极引进人才,积极搜索人才资源,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通过多专业性人才多方面、多层次的通力合作,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比如说产业职业经纪人、经理人、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等专业技术人才、园林专业人才等。

通过专业技术人才之间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建设新型农村,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园林专业人才为例,园林专业技术性人才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自身的理论知识为依据,搜集乡村数据资料,对乡村精心规划与设计,从而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在生态和文化环境方面,综合考虑乡村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结合各个乡村之间的地形、地貌、气候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综合分析优点和缺点,然后出具详细的生态文化建设方案,不断地进行优化,最终落到实处。在风土民俗方面,根据乡村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民族特点、服饰工艺等进行综合分析、考量,然后进行价值评估,规划发展的思路。

(三)科技支撑人才

农业、农村不断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乡村振兴的过程,科技的发展能有效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由此可见,科技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对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振兴对科学技術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通过其对科学技术的利用,在有机农业食品、农业装备配置、农村环境整治等各方面,不断地优化和调整,构建更高效、更科学、更系统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力量的优势。此外,将农业科学技术和产业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对科学技术的运用,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加大农业生产的产出,使得农业活动更加高效、科学。

二、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供求存在矛盾

想要成功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才因素,只有将相关的人才引入乡村振兴这一过程当中,并且成功地留住人才,才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动力[4]。人才可以提供优秀的发展理念、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这些资源对于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影响。

但是在偏远的乡村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这些地区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状况差、经济水平低、经济实力弱、经济基础薄弱,而且相关的公共服务不到位,所以很难吸引人才,没有足够的优势留住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量格外庞大,但是涉农高校培养的人才却无法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就目前的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涉农专业的学生相对其他专业学生数量偏少,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培育模式,没有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需求。很多涉农高校专业人才没有进入农村市场,所以在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这两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进一步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质量要求不匹配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农村发展方向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对农业产业结构有了新的调整和优化,而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对人才的数量和人才的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当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质量要求存在矛盾。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仍然是传统培养模式。由于传统的培育观念比较落后,培育手段缺乏创新,培育模式没有进行优化调整,所以培育出来的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专业人才对理论知识非常熟悉,但是实际运用能力比较差,动手、操作、实践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借助职业规划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服务乡村的意识

在大学阶段,教师会让大学生做具体的职业规划,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获得怎样的成就,为之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坚实的铺垫,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职业价值观。在这一过程当中,涉农高校的相关导师应该积极地引导高校人才树立服务乡村的意识[6]。首先可以向大学生介绍新型农村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民已然成为一个新型职业,通过宣导加深学生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理解、认可和接受,让学生对这一新型职业有正确的认知。此外,宣传国家扶持及优惠政策。在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实施的过程当中,国家作为宏观调控者肯定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政策倾斜,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乡村振兴当中。在涉农高校人才培育环节,引导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帮助优秀大学生树立服务乡村的职业价值观。

(二)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专业课程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就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只有农村产业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够推动乡村振兴的步伐,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快速进步。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涉农高校人才培育模式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知识,将专业知识运用于乡村振兴当中,使得专业课程与乡村振兴能够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通过开设相关专业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使农产品以全新的面貌流向国内、国际市场,扩大市场需求。而旅游专业的开设可以充分挖掘乡村地区的旅游资源,协调各个村落的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电商销售专业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得销售形式进一步创新,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更好地推销出去,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同时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以实践体验为载体

涉农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开展符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培训活动。以乡村振兴要求为切入点,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脚踏实地地去观摩,充分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给学生一定的缓冲期进行实践反思,通过自身的反思、反省,让学生能够明白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引导学生确立自身的职业方向。

(四)以学分置换为途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之下,涉农高校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育,采取一定的措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以学分置换则是有效措施之一。涉农高校可以制定学分置换制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让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学分。可以参与竞赛活动,根据竞赛排名置换不同的学分,或者通过学习相关的课程,完成相关的课时,从而获得一定的学分。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分,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则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实践活动当中。

(五)以构建人才库为目标

涉农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应该强化高校学生的信念感和目标感。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服务乡村的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让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乡村振兴的相关项目实践当中,开展服务乡村基层的有关活动,进行乡村创业,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把具有相关活动经历的高校人群纳入人才库当中,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任务,通过参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

四、結语

总而言之,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在涉农高校人才培育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借助职业规划课程,以实践体验为载体,以学分置换为途径,以构建人才库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学生服务乡村的信念感和目标感,鼓励学生投入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活动当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