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33期·新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引领创新路径研究

2023-2-9 10:08:53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3期

梁宏亮,王元力

(华东师范大学 a.孟宪承书院;b.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是党赋予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使命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团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着力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构建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发力精准、效果显著的思想引领体系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任务,是团组织凝聚青年、服务引领青年的必由之路。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加强和改进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工作,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具体来说,就是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质和话语特征构建思想引领体系,做到用时代的语言讲好青年的故事,提升引领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进入新时代,00后大学生渐渐成为高校青年的主体。一方面,作为千禧一代、强国一代和网络一代,他们恰好处于社会大发展、思潮大激荡的时代,较之以往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成长经历、话语习惯和行为模式表现出诸多新特征。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是共青团员,团青活动和团组织生活是他们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成效将很大程度影响他们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身份认同的建构。

一、00后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动因和群体特征

00后大学成长的时代,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丰富的时代,是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中心的时代。特殊的社会环境、网络环境与家庭环境,让他们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智模式。同往届大学生相比,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主要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带来的虚无主义,让00后大学生进入“萌”时代,以“娱乐化”的网络元素消解严肃性话题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新时期,特别是在世纪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压力增大、社会矛盾多发,导致00后大学生考研、就业、生活等方面压力增加。因自身认识的差异和片面而使他们的理想与现实、虚拟与真实产生落差,有的呈现出叛逆、消极的心理特征,更有部分青年深陷虚无主义困境。有研究指出,尤其农村地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父母依据子女所读大学的文凭价值来判断读大学“有用”或“无用”,这种现象在部分大学生中也有体现,主要是因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留在大城市发展越来越难,他们对未来产生迷茫,对于严肃的社会话题产生规避情绪,进而在生活中用“呆、萌”等网络符号消解严肃性话题,借以回避即将面临的困难与压力。这亟待团组织真正成为00后大学生值得信赖的组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信息多元带来的自由主义,让00后大学生进入“you”时代,以“个性化”的权益表达淡化共同体意识

进入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呈现出信息传播即时化、表达碎片化、方式交互化、内容娱乐化、氛围草根化等特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中心”,成为自己的“自媒体”。00后大学生具有网络获取便捷化、上网动机娱乐化、网络兴趣迭代化、日常社交虚拟化、网络素养薄弱化的网络行为特点,不同的文化风尚、价值观念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在他们的互联网世界驰骋纵横。而00后大学生涉世未深、“三观”尚未成熟,一旦在网络上产生共鸣便会乐此不疲。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活跃、多元,呈现出自由主义的倾向,更倾向追求个人权益和自身个性。但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也让他们陷入信息焦虑之中,有研究认为高校学生普遍为中度信息焦虑,其中有9.5%的人高度信息焦虑。面对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互联网信息,00后大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这使得共青团开展网络思想引领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社会变迁带来的个人主义,让00后大学生进入“宅”时代,以“宅文化”构筑自我保护圈、疏离现实社会

0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社会急速转型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演化、城乡发展的变化、社会群体的迁徙,他们更容易沉溺于“个体”的状态,即所谓的“宅”。研究发现,大学生“宅”现象普遍存在。“宅”文化的盛行,让不少00后大学生与现实社会渐渐疏离,他们有的是不愿意与人交往,有的甚至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能够让他们“宅”下去的“支撑”,常常是互联网的发达,在网络世界中他们追逐电影、动漫和网络文化的潮流,可以回避现实中的各种琐碎和烦恼。特别是在动漫中他们是可以代入的主角,网络世界让他们如鱼得水。部分00后大学生长时间沉浸甚至迷失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让他们越发脱离现实社会的现实感,其日常的大学生活愈加“虚无化”和“庸俗化”。“宅”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共青团用集体融化他们,让他们能够信赖和融入集体,学会在集体中提升社交能力。

二、00后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主攻方向

面对00后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征新变化,必须做好思想引领的供给侧改革。在问题和挑战面前,当前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自身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引领内涵空心化,思想引领内容呈碎片化特征,难以形成一个具有感召力的思想体系;二是引领方式板结化,思想引领工作对象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够,运用网络化、微平台化宣传教育手段不足;三是引领成效小众化,能够实现深度引领的群体多集中在团青干部,有效引领的覆盖面尚待提高。高校共青团必须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才能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从引领内容、引领方式和引领站位三个层次入手,建立高质量思想引领体系。

(一)彰显政治性,在引领内容的变革上注重科学化,用旗帜对抗虚无

政治性是高校共青团的灵魂,是高校共青团作为群团组织绝对不能丢失的根本属性。首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引领青年形成正确的“三观”,引导青年加强对“四史”的学习,自觉识别和抵制虚无主义。其次,满足青年学生精神文化需求,要改善共青团的内容供给,引领他们积极向上、向善,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根人。再次,改变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要改变共青团的工作方式,根据青年群体特征,分层次、分类型进行个性化教育,按照学生发展不同层次的需求,真正把思想引领工作落实、落小、落细。

(二)彰显先进性,在引领方式的变革上实现信息化,用信息化解决信息化时代的问题

先进性是高校共青团的本色,是高校共青团作为群团组织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时代属性。首先,思想引领的前提是要知道00后大学生正在做什么,现在最需要什么,并精准地给他们相应的反馈,面对如此庞大又精细的“工作需求”,信息化是必由之路。其次,共青团应该尝试依托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理念,打造培养-纪录-分析-评价360度立体的思想引领,推动思想引领工作从不可见、不可评价、不够完善到可见、可评价、进一步完善。不少高校不断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研发运营,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数据集成到一张网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再次,基于二维码、GPS定位、刷脸等新媒体技术,在现实工作中不断提升思想引领工作的迅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有力支撑。

(三)彰显群众性,在引领站位的变革上实现基层化,用集体濡化个人

群众性是高校共青团的根基,是高校共青团作为群团组织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力量之源。首先,群团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共青团必须做根植于青年之中的群团组织,要让青年感到共青团时刻在他们身边,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其次,服务与引领要相互结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共青团既要昂首阔步,更要俯下身子;既要以身作则,更要发挥帮扶作用,有时甚至要完成思想上的托举。再次,提升群众性必然要求共青团学会用“青年的语言”开展工作,只有用青年人的话讲好青年故事,让共青团能够与青年对上话,才能够实现共青团思想引领体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00后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创新路径

创新00后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要注重引领方向和引领方式的结合。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必须要把握正确引领方向,要把理想信念旗帜和当代大学生话语体系结合起来,在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度统一的前提下,切实把中国梦和青年梦、个人职业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作为凝聚不同青年群体的价值共识。

(一)高扬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引领工作的旗帜化水平

要将思想引领放在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位置,既要有政策导向也要有组织保障。首先,要抓好“团干部”和“团学骨干”这个关键少数。共青团的干部队伍要首先提升自己新时代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其次,要武装好“广大青年”这个主体多数。要引导青年理性看待各类社会思潮,能够主动鉴别和抵制去政治化、去民族化、去集体化、去传统化、去道德化的错误观念,提振青年学生的精气神。再次,要贯穿团学工作体系这个基本载体。高校共青团要坚持把思想引领工作贯穿到共青团工作各个层级和各个方面,着力打造更多团学工作新平台、新载体、新活动、新品牌,不断巩固思想引领工作的成效。

(二)坚持重心下沉,推进思想引领工作的基层化程度

建立分层次、一体化的思想引领体系,必须推进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优化基层团工作协同机制。首先,校级共青团要更加注重发挥“头雁”作用。带动全校二级团组织对团学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品牌设计,落实落细思想引领的品牌建设和实施过程,要促进工作队伍的分进合击,提升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队伍的合力效应。其次,基层院系共青团要全面负责所在单位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基层院系团委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院系内和院系间协同开展工作,避免系统的工作能量耗散和工作资源分散。最后,全体共青团组织应该深入学生网络社区、生活园区、学生社团等薄弱领域。要在各类学生组织中建立基层团组织,确保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能够深入00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注重多方结合,提高思想引领工作的信息化水准

面对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00后大学生思想多元开放的特征,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应当借助信息平台积极拓展覆盖面积,特别是注重与时俱进开展思想引领工作。首先,要做好课内与课外结合。要利用第一课堂形式固定和第二课堂形式灵活的特点,把思想引领工作从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导流到第二课堂,做到一、二课堂有效衔接,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活动,要从灌输式引领向领航式引领转变,针对“群体需求”开展“个性引导”。其次,要做好校内与校外结合。要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这两个传统特色品牌,实现大学生思想引领“校内学”与“校外用”相互支撑。最后,要做好线上与线下结合。契合00后团员话语特征,要拓展共青团“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教育格局,实现思想引领工作“全方位无缝隙”覆盖。

(四)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思想引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加强思想引领工作制度建设,制定科学化的研究、培训和考评标准,是保证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成效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建立动态化的研究制度。高校共青团应既要抓紧研究青年基本特点和青年教育基本规律,又要紧抓和把握青年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脉动。其次,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育制度。高校共青团要全面统筹梳理园区、网络、社团骨干的选拔、培训、考核和畅通流动机制,优化“普通同学—学生团员—学生骨干—学生党员”的分层次培训体系,改变“零散—说教”式培训模式,建构“系统—体验”式培训模式体系,实现团干部培训一个,激活一个,带动一片。最后,要建立“看得见”的评价制度。高校共青团要着力打造评价机制看得见、评价对象看得见、评价效果看得见的思想引领体系考评制度。以完善团组织的信息化水平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系统和网上考评机制,建立院校全覆盖的综合性团组织电子档案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