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来了,教育更须戴上“明日之镜”
ChatGPT才推出一年多,Sora也紧随其后横空出世,只要你输入相关的文字,它就能生成你需要的视频。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迭代无疑给教师们带来了焦虑。诚如美国教育技术和创造性教学倡导者马特·米勒在《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教学:从作业设计、个性化学习到创新评价方法》一书中所言——我们很多人对ChatGPT发布的第一反应是“有人工智能检测器吗?我该如何知道这篇文章是我的学生写的,还是人工智能写的?我们能阻止它吗?这就是典型的透过‘今日之镜’看问题。‘今日之镜’就是依据当今的现实来评判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各种创新与技术)。依据当今的规范和期望,依据当今我们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相关的”。因为这种种的顾虑,我们下意识里首先想到的就是排斥和对抗。
马特·米勒说,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我们必须戴上‘明日之镜’”。“请为一个10岁的学生想一想。8年后,她将高中毕业。再过4年,她就大学毕业了。她将在12年后进入职场。到那时,人工智能又进化了12年,比现在的更加先进、成熟。”别忘了“李开复提醒我们的话:我们经常高估技术在5年内能做什么,却低估了它们在20年后能做什么”。“这对那个10岁的学生意味着什么?身为教师,我们如何让学生为未来的世界做好准备?在当今的课堂上,它是怎么表现的呢?面对这样的未来,教师要如何设计日常课程才能为学生提供支持呢?”
戴上“明日之镜”,我们就能预见未来的轮廓,并据此为之做准备。对于一个10岁的学生来说,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挑战。当她大学毕业踏入职场时,人工智能将更加深入地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改变工作的本质,创造新的职业,并使某些现存的工作变得过时。因此,对于那个10岁的学生而言,理解和适应技术变化的能力将是至关重要的。她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培养如何学习以及如何与机器合作的能力。身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发展如对话交流、批判性思维、创造力、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人际交往和协作的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既帮助我们的学生,又帮助我们自己!”
在AI时代,知识不再是被封存在书本里、仅有少数人可以接触的宝贵资源。互联网技术尤其是AI工具的普及让知识触手可及,教育的焦点无疑应当从简单的记忆和复述转移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上。于是,另一种意识甚至声音正慢慢发散开来——教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对学生而言似乎已经不像以往那样重要了。
诚然,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在线资源、教育应用和AI工具获取大量的知识,这使得传统教学中简单的知识传授和记忆变得相对陈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人工智能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我们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但基础知识的框架和知识的积累依然是教育的核心。对于青少年而言,这种逐步的知识构建不仅是他们认知发展的基石,更是大脑成长的催化剂。在新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人的记忆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但这些能力的发展必须以牢固的知识基础为前提。“我们一直在讨论许多人工智能工具可用的巨大数据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也有一个巨大的数据集,我们可以比人工智能更快地访问它。它就是人脑。”工具终究只是工具,再强大的工具也无法替代人脑。
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分辨、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尤其重要。分辨信息的真伪,评估信息的价值,离不开广泛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确保为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建立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跨学科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信息,也是高效能评估信息的前提。
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人类,我们具备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就好比不可思议的超级计算机”。我们永远有“超级计算机”帮助我们进行对话交流、批判性思维、发挥创造力、解决问题。未来社会将不断出现新的挑战,只有那些具备扎实知识背景的人,才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对一个个新问题作出迅速响应。
李开复和陈楸帆在《AI未来进行式》中说:“AI可以帮助教师批改作业和试卷,让教师把时间和精力节约出来,去设计崭新的课程课件,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传递标准化知识(信息),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与学生进行个性化互动上,这样,他们才能成为AI时代的教育家。”人工智能释放出的时间让教师可以更多地专注于与学生的个性化互动。在这种互动中,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学习风格和需求,从而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更频繁地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回应学生的疑问,或者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项目研究。这种个性化的关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AI时代,教师不再单一地被视为知识的守门人,而是成为激发学生潜能,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航行的教育家。
“作为人类,我们无比适合做教师这份工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I时代的教育,要在课程设计中考虑到学生未来所需要的技能,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校教学,必须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全面的“科目知识”与“行动系统知识”体系。历史告诉我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往往是创新能力的土壤。很多伟大的创新都是通过对已有知识体系的重组和拓展而诞生的。这意味着,坚实的知识基础是激发创新火花的关键。一个人的科目知识和行动系统知识体系越完整、越强大,就越有可能不断地完善甚至舍弃固有的认知框架,寻找新的框架,帮助他为应对不确定、不断变化的未来世界做好准备。
(作者:凌宗伟,系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关注一孩,这份1500字提案被反复论证 202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