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8期·百万扩招背景下生情分析及教育教学管理对策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8期
张文福 毛君毅 胡新根
[关键词] 百万扩招;教学管理;生情分析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项目“课赛融合机制下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优化研究”(DF2019JGZD05);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规划课题“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探索与实践——以‘会计电算化实训’为例”(JA055)
[作者简介] 张文福(1978—),男,江西吉安人,会计硕士,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部部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毛君毅(1986—),男,浙江温州人,生物技术学士,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部教师,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学籍与成绩管理研究;胡新根(1967—),男,浙江临安人,博士,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室院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8-0037-04 ? [收稿日期] 2021-04-01
高职百万扩招是我国立足国情,在战略高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政策红利,是职业教育本质回归的一种体现。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学管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20号)的出台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如何做好高职扩招教学管理,切实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将国家扩招政策落地的最重要一环。只有认真分析扩招生源的基本特征,摸清生情学情,才能做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现以2020年ZJDFP扩招为例,学校获批扩招计划1105人,实际录取1105人,报到注册学生数为1102人,计划完成率为99.7%。
一、扩招学生基本情况
(一)学院与专业学生分布不平衡
人数最多的是数字工程学院400人和管理学院391人,占总人数的71.78%。最少的学院为财经学院62人,占总人数的5.72%。按专业分布来看,最多的专业分别是护理专业236人、电子商务专业187人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177人共计600人,占总人数的54.45%,超过半壁江山。其次是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共258人,占23.41%。五大专业共占77.86%。专业分布与当地重点支持产业发展高度匹配。
(二)学生年龄层次多,跨度大
本次扩招生源中,年龄层次跨度较广。1102名学员中,从16—52岁均有学生分布,平均年龄21.66岁,学员年龄结构复杂。按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和40岁以上分成四段。其中20岁以下的占61.89%,29岁以下的累计占88.57%,即29岁以下年龄段为主体;20岁以下的学生基本选择了脱产在校学习,30岁以上的学生全部选择了走读形式学习。另外,在选择走读的学生中,各年龄段都有,但以20—39岁年龄段人员为主。
(三)学生类型多,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类型按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农民工、企业员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进行分类,具体如表1。来源于高职生和普高生中的高考落榜生(“两后生”),占62.61%,平均年龄18.53岁,这批学生有一定的高中知识基础,对学习有比较高的热情;第二类为企业员工,占18.97%,平均年龄为30.39岁,其中年龄偏大的一些学生也基本来源于这一类型的学生,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岗位知识与能力,但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第三类是退役军人,占15.52%,他们主要期许通过学习为再就业提升能力。
二、扩招学生与统招学生差异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组织人才培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教学管理工作之前,应分析扩招的各类人员群体与传统普通生源的差异性,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一)统招学生与扩招学生学习目的和方法存在差异
统招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历练,也缺乏对自身的认识,在校期间学习目的尚不太明朗,对未来的职业规划缺乏清晰的认知,大部分学生满足于修完学分,顺利毕业。而扩招学生则不同,他们经过社会或部队的锤炼,对学习机会更为珍惜,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掌握真正的技术技能,为了能够拥有一技之长或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升技术水平,对学习职业技能有着更迫切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求度大于统招学生。但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上责任的增加,多数扩招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与统招学生相比,更加机械化。
(二)扩招生与统招生知识结构与理念存在差异
统招学生经过六年小学学习和六年的中学学习,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完整。而扩招生源来源复杂,很多学生离开学校已经多年,因此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来说,普遍次于统招生源。扩招人员由于年龄结构、家庭背景、学习习惯等原因,缺少完备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自主性,呈现出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时间不充足等现实困境。知识结构的差异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培养方式、学籍管理等方面作出调整。
(三)扩招生与统招生心智水平和个性存在差异
统招学生是从校园到校园的转变,90后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缺乏社会经历,思想比较单纯,依赖心理较强。扩招学生较早接触社会,尤其是其中一部分退伍军人,更是受到了部队的磨砺,自控性强、执行力强和吃苦耐劳等优良作风。他们中很多学生已有家庭和工作经验,个性也更加独立成熟。在学习上表现出比统招学生更加懂得珍惜学习机会、更会进行时间管理。这种心智水平和个性的差异决定着扩招生有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不同需求的学习目标,从教学管理角度来看也是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高职百万扩招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的挑战
高职院校由于长期进行统招生的培养,在常规全日制的教育上有一套成熟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从教学方法、学习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都比较成熟。扩招学生的加入势必不同程度地给现行的教学管理带来挑战,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1]。
(一)教学管理制度有待制定
由于学生学习与生活方式的差异,必然需要新的管理制度来进行调整。统招学生可以全身心、全时段在学校求学,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约束都是整齐划一,对老师的教学要求也基本一致。面对扩招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学籍、入学、注册,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毕业条件等方面都要重新审视。如果要充分调动各方主体为提高扩招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就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激励制度。
(二)教育教学资源有待补充
首先,给高职院校带来师资的挑战。一是量上,特别是对部分民办院校来说,在满足统招的基础上,还要确保净增扩招的师资,增量任务艰巨。二是质上,扩招学生生源的特别属性,要求高职院校的师资除了能很好地进行基本理论教学外,还要求有非常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其次,对现有专业资源建设带来冲击。高职院校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材和专业资源库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大批的建设成果。这些资源基本上学科体系性强,对具有较完备的学科体系知识的普通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得心应手。面向不同来源的扩招生源,资源的针对性,应对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不再完全适用。再次,对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带来挑战。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要锻炼学生的核心技术技能,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这无疑给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带来挑战。
(三)教学组织形式有待创新
首先,班级建制原则。教学组织是将不同区域的学生按专业单独编班还是将同一专业不同区域的学生以一定数量为限混合编班,会给教育教学质量带来影响。其次,班级规模选择。借鉴统招学生大班化理论教学,小班化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还是全部小班化教学,对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成本是一大重要考量。最后,学年制与学分制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学年制的教学组织体系化和学分制教学组织个性化,以注重学习系统性还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也是需要精准衡量。
(四)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首先,考核评价内容需要完善。扩招学生的考核评价内容应当与统招学生要有所差异,学生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体系化程度相对较低。但是,相当一部分学员对所学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在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中需要发挥现代“木桶长板理论”,扬长避短。其次,考核评价形式需要创新。考核评价形式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现场考核,单一的纸质考核和形式单一的一笔一纸答题形式。理论考核由原来的现场考核改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测试,实践考核引入声音、视频、新媒体等多种形式,以促进扩招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提高为根本出发点。
四、强化百万扩招教育教学管理的对策
作为培养主体的高职院校应当主动作为,针对扩招学生不同的性质特点,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育教学制度修订,多方协调统筹教学资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对策[2],促进扩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强化扩招教学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要将扩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重要的高度,与统招教学管理同等重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服务扩招学生的教育教学,特别是教务处、学生处和后勤处等相关部门统筹协调。二级学院要承担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管理。动员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合作企业积极投身到扩招学生的培养上来,统筹一切可用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扩招办学中[3]。
(二)完善扩招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融入新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中要实现六个转变。一是教学管理由刚性向弹性转变,二是教学形态由封闭向开放转变,三是教学管理由固定向固定与非固定结合转变,四是教学组织由集中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转变,五是教学过程由线下向线上与线下相融合(OMO)的转变,六是教学实践由校内实践向校内与企业结合转变。其次,形成体系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学生学籍管理、专业建设、教学组织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学期校历安排、实践实训教学、顶岗实习管理、毕业资格管理、考试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都要形成体系化的管理制度。最后,创新高效的双元育人机制。学生是企业员工又是学校学生,是天然的“双元”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元主体在共建共管共育中的作用。发挥好产业学院的全程管理作用,企业学院的管理主体是企业,学校协助配合。充分协调好招生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生产时间与空间上的冲突,采取校企共育,成本分担的机制。
(三)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首先,配置优秀教师队伍。破除教师引进的障碍,不唯学历聘任师资。在现有师资条件下,引入企业能工巧匠加入教师队伍中来。做好教师激励机制工作,可适当提高其校内津贴,或者在职称评定中实行“扶持、优先”等政策。其次,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出“实践技能+综合素养”的课程体系,充分运用好国家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发适合扩招学生的微视频、微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最后,建立产教融合型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运营中生产的真实性和管理的开放性。为积极参加扩招工作的企业进行“订单”培养,优先选择优秀的毕业生源。同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公共实训基地。
(四)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首先,采取分区制组班。班级建制要综合多项因素,基本采取区域+专业+限额等方式。根据学员所在地域、所选专业、年龄等因素进行单独编班,在学员集中的企业或社区设置教学点,充分发挥师带徒教学。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弹性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理论课程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OMO),工作日通过专门设立的网络教学平台,如量子大学或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周末、法定节假日或晚间到学校或具备条件的企业教学场所集中面授和辅导。实施“旺工淡学”的错峰教学,“旺”季以企业实践为主,“淡”季以学校教学为主;积极做好“送教下乡”“送教上门”。
(五)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挖掘扩招生源特长潜质,以“人人成才”的目标,分类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教学组织、考核方式和毕业要求等。二是健全多元质量评价体系[4]。构建符合扩招招生学生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体系,对学生已经获得相关培训经历、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其他业绩经过学校认定后折算成相应学分和免修相关课程;三要革新评价方法,引入学生评价的“塑造因子”,采取“增量”评价方式,也就是学生经过三年學习,知识与技能“增量”作为评价的标准。评价过程扬长避短,不是重点考察学员不足,而是发现其闪光点。
总之,高职百万扩招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学管理是保障百万扩招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还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完善管理制度,激活管理机制,夯实管理基础,在螺旋渐进中不断持续改进。
- 上一篇:2021年第48期·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2022/7/12
- 下一篇:2021年第48期·沙龙: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女性教育的重要场所 202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