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利几十项,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BEST项目成效显著
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生物质能工程技术-学科建设”近期顺利通过结题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实施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生物质能工程技术-学科建设”项目(简称BEST项目)自2019年立项以来,以《烟台市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为根据总体部署,通过生物质能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中国农业大学及其烟台研究院与烟台市的校地合作。在烟台市校地融合项目的支持下,构建了烟台市生物质能技术体系,在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开设了《生物能源环境工程》课程,填补了工程科学教育中面向双碳战略的新能源课程空白。
在项目负责人董仁杰教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实施,强化了中国农业大学及其烟台研究院的生物能源环境工程课程建设,完善了基础保障设施,形成了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系统提升了科学研究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累计依托项目培养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毕业生58人,指导学生科研竞赛获奖8项,发表论文20篇,申报专利17件(授权10件),申报软著2件,制定标准3项,新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国内纵向科研课题6项;充实完善了校内450m2的实验条件,建设了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处;举办国内外学术研讨会2场次,社会培训会1场次。
项目团队致力于参与社会服务及技术产业化推广,明确了当地畜禽养殖粪污还田的土地承载力并提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还田模式,解决了固体粪污堆肥氮损失过高的技术难题;开展烟台市生物质资源禀赋评价,构建“烟台市生物质资源数据平台系统”;孵化和支持本地技术企业发展。
董仁杰教授表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环境质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减少甲烷排放的重要途径。在本项目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生物质能工程技术学科团队将进一步围绕生物质能工程产业发展的需求,面向国家能源革命、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战略,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持续为烟台市以及国家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咨询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处理。】
- 上一篇:周德宇:俄乌为何开打?来回顾一篇国关经典论文《战争的理性主义 2022/2/25
- 下一篇:学者在《自然》子刊发表论文:前年“超强暴力梅”与疫情有关 20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