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27期·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研究及其启示

2022-11-4 10:13:33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7期

车立云 车立芬

(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临床心理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2.聊城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关键词] 陈鹤琴;儿童游戏;游戏式教学法

[作者简介] 车立云(1994—),女,河北邢台人,学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康复治疗师,主要从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矫治研究;车立芬(1998—),女,河北邢台人,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0级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7-0037-04 [收稿日期] 2022-02-17

陳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儿童心理之研究》的自序开头便提到“我素来很喜欢小孩子的,小孩子也是很喜欢我的”[1](P11)。正是这种对于儿童不失赤子之心的爱,才能使陈鹤琴先生一生深耕教育领域。其研究主题涉及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并且提出了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活教育”理论。同时,“陈鹤琴自20世纪20年代起便开始关注儿童游戏,其儿童游戏思想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鼓楼幼稚园课程实验及‘活教育’理论体系等领域的研究中不断演进,逐步实现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合理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化和幼稚园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化,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2]。

一、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

陈鹤琴的儿童游戏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于游戏的价值、游戏的材料、游戏的环境、游戏与工作的关系、游戏式教学法、游戏的预设与生成六个方面的论述。

(一)游戏的价值——“儿童好游戏是天然”

陈鹤琴先生提出“游戏心”是儿童的本能,游戏应当成为教育儿童的主要方式,并对游戏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进行了论证。首先,游戏能够发展身体。陈鹤琴先生提出游戏中的儿童会在不知不觉中拿出全部的精气神,如在跑跳的过程中,游戏会锻炼儿童的筋骨、辅助儿童的消化、促进儿童的血液循环、增加儿童的肺活量,从而促进身体的发育成长。其次,游戏能够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他认为儿童在进行社会性游戏的过程中,只有具有真诚、信任、独立、诚实等品质,才能更好地和同伴进行游戏。再次,游戏能够使脑筋敏锐。如角色游戏、益智游戏、建构游戏等能够养成儿童的判断、知觉、观察、想象等能力,使其智力得到不断发展。最后,游戏是休息的灵丹。就如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的精神是有限的,不能一直处于工作或者学习状态,休息与松弛对于幼儿来说是必需的。儿童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回到家中自顾自地玩游戏就成了儿童放松脑筋的一种方式。同时,陈鹤琴先生也强调快感在游戏中的作用,他将快感分为生理上的快感、心理上的快感和社会上的快感,他认为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快感能够增加幼儿对于游戏的兴趣。

(二)游戏的材料——玩具是“活的玩物”

陈鹤琴非常重视玩具在游戏中的价值。因此,他不仅改进了许多玩具,专门开办了玩具厂,成立了玩具研究机构,还设计了双人木马、滑梯、积木、拖拉玩具、大型空心积木等十七种玩具。

陈鹤琴先生除了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丰富了玩具的种类之外,对玩具的定义、玩具的标准、玩具的投放、利用玩具进行教育的原则也有系统的论述。首先,他认为玩具应该有更广泛的定义。他提出,一般人提到玩具总会把它当成儿童的娱乐品,以娱乐品代替玩具会导致人们认为玩具仅是供儿童欢笑的,而忽视玩具本身所具有的科学的性质[1](P207)。所以玩具应该有更广泛的定义,“玩具不是单指街坊上所卖的一种供儿童玩的东西,但凡把儿童看的听的和触的笼统可以叫作玩具”[1](P208)。其次,幼儿的玩具要以“活的”为标准。当时大多数的玩具只能够使得儿童快乐和嬉笑,但并没有多大的教育价值。因此他提出幼稚园置办玩具要有一定的标准,并给出了具体的条目,即玩具要有变化与活动,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质料要优美,构造坚固不易损坏,使玩具能够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劳多方面的发展。再次,玩具的合理投放有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及习惯的养成。陈鹤琴先生指出:“有许多教师只有很少的设备,却可以使全园的儿童都享受到设备的好处;又有许多教师,花了许多钱,办了很多设备,但是束之高阁,每天还是没有材料教。”[1](P92)因此,玩具不能完全陈列出来,教师应该把玩具分期、分类、分地域陈列出来,并设法使玩具与幼儿发生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管理玩具,使儿童通过管理玩具获得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他提出了五条利用玩具进行教育的原则:第一,教师要明确“活的”玩具与“死的”玩具在性质上的不同。第二,玩具的目的除了愉悦儿童的欢心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玩具发展儿童的自动能力。第三,应当鼓励儿童自己制作玩具。第四,玩具不宜太大太多,要少量精巧。第五,必须教儿童善于保存爱护玩具[1](P211)。

(三)游戏环境——“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

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儿童可以通过与游戏环境尤其是与大自然、大社会的接触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户外游戏场是幼儿园必需的设备。“幼稚园”这个名词其本身意思就是花园,因此幼儿园不能像大学一样拘在一间教室,幼儿园要能够使幼儿自由活动、随意游玩、呼吸新鲜空气与享受美景。幼儿园作为儿童主要的生活场所之一,也要注意儿童的户外生活。所以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凡是儿童,都喜欢户外生活,都喜欢野外生活的。要晓得空气、日光是生命的根源,运动、游戏是健康的要素。草地、花园、户外游戏场等是幼稚园必需的设备;万一没有草地、花园,教师必须常常带领小孩子到公园、野外去玩”[3](P23)。其次,天然的游戏环境能够让幼儿获得直接的经验。教师应该多给幼儿提供天然的游戏环境,应当让幼儿到野外去看活的动物、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1](P599),让幼儿在天然的游戏环境中去奔跑、去追求、去观察、去探讨,这样儿童在游戏中不仅获得的是直接的经验,而且确实而经济[3](P662)。所以“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我们的活教材”[3](P663)。最后,陈鹤琴对于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布置也提出了三条原则,即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环境的布置要常常变化、高度应以儿童视线为标准[3](P13)。

(四)游戏与工作的关系——“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儿童是活泼好动的,如果没有适当的东西可以玩弄,儿童就会坐不住,吵闹做出不恰当的事情。但是如果儿童不吵不闹,萎靡不振,反而丢失了儿童的活泼精神。因此,既然儿童是喜欢玩的,我们应该允许儿童一定的动作,使儿童通过这些动作得到教育。如果孩子拥有进行动作的机会,一方面他可以独自消遣,得到很好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不缠着别人,对于父母和教师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提了十种动作,他认为这十种动作能够体现“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1](P673)的特点,即“小孩子应有画图、看图画、剪图、剪纸、着色、穿珠、浇花、塑泥、玩沙的机会”[1](P673-680)。这些动作大概是儿童喜欢玩的,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这些动作实施优良的教育。

(五)游戏式教学法——“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反对现实中父母与教师时常将游戏与读书孤立分离、读书只有读书、读书就不应游戏的看法。他认为这样看来,读书的生活势必枯燥无味,更不用谈得到进步了。他提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健康的孩子是好动的、快乐的。假如在读书的年代,我们也能化读书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3](P687)既然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那么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好也要用游戏式的教学法。游戏式的教学法是以“做”为中心的,游戏就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3](P689)的教学运用。

(六)游戏的预设与生成——“预先拟定,临时变更”

陈鹤琴先生将南京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分为散漫期、伦理组织期、设计组织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从注重儿童的自发活动到增加教师的组织再到预先拟定但可以根据幼儿兴趣临时变更。可以看出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实验中一直在幼儿生成与教师预设中寻求一种平衡,从而既能够实现“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的,去发现的”[1](P658)。同时,又能够使这种发现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成为有目的的发现并不断深化。因此,对于游戏活动,教师既要根据主题对所要进行的游戏进行预先拟定,提前准备游戏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与工具,使游戏活动能够顺利地发展,又要根据幼儿兴趣的变化,对所要开展的游戏活动进行灵活的调整。

二、陈鹤琴游戏思想的现代启示

陈鹤琴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游戏的价值,并在鼓楼实验幼稚园竭力倡导游戏式教学法,致力于通过为幼儿营造积极的游戏环境释放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陈鹤琴先生儿童游戏的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下游戏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开展游戏活动应注重提升幼儿的愉悦感

陈鹤琴先生不仅认识到了游戏对于儿童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游戏所带来的快感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应当注重提升幼儿的成就感与愉悦感。首先,幼儿常常会问一连串的为什么,这时教师应该敏锐地察觉到幼儿眼中世界的形态,以此作为游戏开展的重要催化剂,使幼儿在游戏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游戏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所带来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教师应将幼儿游戏的兴趣与幼儿的现有经验相连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明晰幼儿的现有经验,并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点,在符合幼儿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幼儿游戏的兴趣点开发新的游戏,使新的游戏既能符合幼儿的经验,又能激发幼儿游戏的乐趣。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就感与愉悦感,对于游戏就会更加投入。

(二)投放的玩具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性

投放游戏玩具应当体现玩具定义、玩具标准可持续发展性,同时玩具应该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首先,玩具的定义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在幼儿园中,玩具的定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供儿童玩的东西,与幼儿相互作用中所有能够发展儿童视觉、听觉、动作、语言、认识能力、想象能力的外部环境都可以称为幼儿的玩具。其次,玩具的标准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第一,玩具本身的质量要能够过关,不能危害到幼儿的健康。第二,玩具的可持续发展性并不是单单指现成的玩具重复使用,更重要的是同一个玩具的多种变化、玩法,使其始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最后,玩具应该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三)鼓励幼儿自主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陈鹤琴先生十分注重通过户外环境使幼儿获得直接经验,在户外环境中,教师只要提供充足的材料,幼儿就可以自主创设自己喜欢的游戏环境。如在安吉幼儿园所进行的游戏教育中,教师并没有对户外的环境做出规定,只是提供了游戏的场地与材料。到了户外游戏时间,幼儿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自己搭建游戏场景,每个幼儿都在自己所创设的游戏环境中玩得不亦乐乎。如在报废的汽车上进行随心所欲的涂鸦、利用大型积木搭建自己的闯关游戏、利用真实的锅碗瓢盆开展着津津有味的角色游戏、利用拼接管道从而为小秧苗浇水、利用空地踩在油桶的桶壁上让油桶滚动自如……因此,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时,要注意投放吸引幼儿、符合幼儿兴趣的材料,使幼儿在材料中发现游戏的兴趣点,并在自己创设的游戏环境中积累直接经验。

(四)重视游戏对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所提出的幼儿应该进行的十种动作的共通点是这些动作都能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应给予儿童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儿童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一方面,教师在准备游戏材料、创设游戏环境时可以邀请幼儿参与,合作完成。在参与游戏材料制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幼儿对于游戏的进一步探究;另一方面,教师所创设的自主游戏的环境,应该能够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如教师在创设角色扮演区的环境时,在区域中投放一些毛线、布料及各种各样娃娃衣服的图片,幼儿就会根据投放的材料为娃娃缝制衣服。

(五)游戏与教学的融合应以“做中学”为新途径

游戲与教学的融合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陈鹤琴先生对于二者的融合也提出了他的方案——在“做中学”的基础上通过游戏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教师要对自己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教师的任务是为幼儿的自发游戏提供材料,并且协助幼儿在自发游戏的基础之上找出游戏新的生长点,获得经验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游戏的学习方式与存在方式中寻找适度的平衡,一方面,要让幼儿在“做”的基础上获得直接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幼儿在“做”的过程中的游戏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将教育意蕴隐含在游戏中的能力,使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知识与经验。

(六)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应以儿童发展为基础

陈鹤琴先生通过在南京鼓楼幼稚园的三次实验力图,在幼儿生成与教师预设中寻求一种平衡。我们强调预设是因为预设能够明确幼儿的发展方向,我们强调生成是因为幼儿临时产生的兴趣点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有利的,因此预设与生成二者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该是儿童的发展。教师应对幼儿的游戏有一定的预设性,提前准备游戏材料与环境。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幼儿自发游戏的价值,虽然教师对于幼儿的自发游戏并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但是如果幼儿的自发游戏也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可以临时变更活动计划,并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些新的想法,把这些新的想法整合到教师的预设之中,使得二者对于幼儿的发展产生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