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5期·“生涯兴趣小六码”理论的解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5期
罗向菲
(惠州学院 政法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引言
生涯发展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及个体特殊性的命题,因此,生涯路径的选择也呈多样性。传统生涯发展路径的选择主要借助霍兰德兴趣类型测评和MBTI性格类型测评等测评工具,通过专业的澄清分析给出结论。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整个世界充满着多变性与不确定性,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更加难以预测和界定。霍兰德兴趣类型论所指向的职业世界及对应的职业类型在当代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新兴职业在传统的霍兰德理论下是解释不了的,因此,台湾阳明大学的黄素菲教授在霍兰德兴趣类型码的基础上,结合场域论的观点,在个人兴趣探索和确认过程中引入小六码的思路,大大提升了最终结果呈现的精确性。职业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的大六码对应在澄清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难以解释的情况,小六码的提出突破了大六码理论的静态局限,让我们能从一个动态的角度分析理解生涯兴趣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也解释了个人生涯兴趣测试结果区分性明显的情况。
一、生涯兴趣理论与“小六码”的产生
生涯兴趣理论主要以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为代表,提出在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中以个人的职业兴趣为主导,强调从满足个人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的角度选择与其兴趣类型相适配的职业或职业环境。“Holland(1997)认为生涯选择系个人人格在工作中的表露和延伸,人们在其工作选择和经验中表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个人会被某些能满足其需求和角色认定的特定职业所吸引,因此可以根据个人对职业的印象和推论,将人们和工作环境加以做特定的归类。”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将职业兴趣分为六大类型,对应六大职业环境,每一类型由一个代码表示,经由专业测评可以得到由三个代码组成的兴趣类型“何伦码”,即个人兴趣类型大六码。
生涯兴趣大六码为:(1)R——实用型,人格特质的表现:实际、持久、专注,兴趣点主要集中在操作性、肢体性及精细化的活动领域。(2)I——研究型,人格特质的表现:安静、专注,兴趣点主要集中在探索性、逻辑性、理论化及可能性探究的活动领域。(3)A——艺术型,人格特质的表现:开放、自我、浪漫,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创意性、自我展示性及抽象化实现的活动领域。(4)S——社会型,人格特质的表现:平和、宽容、善意,兴趣点主要集中在与人为善、协作性强、人际交往密切的助人性活动领域。(5)E——企业型,人格特质的表现:冒险、好胜、活力,兴趣点主要集中在与人竞争、组织管控性强的活动领域。(6)C——事务型,人格特质的表现:传统、安静、循规蹈矩,兴趣点主要集中在维持秩序、事务性和条理性强的活动领域。
与职业兴趣大六码相对应的,现实职业世界中也存在可以划分为六大类型的职业领域或职业环境。Holland的类型论认为,大多数人在六种性格类型中都会有一两种类型比较明显,六种职业环境对应六种性格类型,每一个环境是由所属的性格类型、特定物理环境构成的,基于个人的性格特性和环境特性,可以用霍兰德的人格类型与环境模式来预测。
当初,霍兰德提出职业兴趣类型理论是基于以下几个假设:一是大多数人的人格特质中都有六种兴趣类型的表现,但会在其中一两个类型当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或突出;二是与六大职业兴趣类型相对应的六大职业环境,由与人的相应人格特质相匹配的物理环境、事务性质及同质人群构成;三是人们会主动去探索能让他们施展才华、表达价值诉求,以及让他们感觉自然舒适的环境,并假设自己适合这样的环境;四是人的行为是由其人格特质与环境特性的交互作用决定的,因此,在掌握人的性格特征和环境特征的匹配度前提下,可以预测人的相应行为;五是通过人格特质与环境的适配性,可以预测人的工作积极性、满意度,以及职业生涯的稳定性与成就感等的高低;六是相邻的职业兴趣类型之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相邻的何伦码量表测试结果一致性较高;七是个人的人格特质发展或性格偏好越清晰,对应的职业兴趣环境特征越明显,则其生涯兴趣的分化性较高,即个人的人格特质明显倾向于某一类型而与其他类型存在显著差异,表示其兴趣分化性良好。
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这一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对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成为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咨询中必不可少的理论工具指引。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多元社会,基于以上假设的霍兰德理论已经无法全面解释在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方面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例如,在同一职业环境中出现不同兴趣类型的人且运作良好,人们适应得也很不错,这在霍兰德理论中如何解释?再如,那些生涯兴趣分化性高的个体,如何确定与之最适配的职业环境或领域?出现两种截然对立的情况如何处理?还有,就读于同一科系或专业的人为什么在就业的时候并非在同一专业领域内工作?诸如此类的问题,焦点在于霍兰德理论强调的是类型适配,没有更多地考虑人与职业本身的变化发展问题。此外,时代复杂、多元、动态变化的特性也使得霍兰德理论在应用上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窘境。台湾阳明大学的黄素菲教授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从生命科学系学生的课程设置与就业选择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她的生涯兴趣小六码理论。
黄素菲老师认为:“每个专业科系,目前科系或职业领域之间,可以对应Holland的生涯兴趣何伦码(career interest code),本研究称之为‘生涯兴趣外码——专业领域之间的生涯兴趣码’(career interest code between major),也都存在‘生涯兴趣网状光谱’(career interest network spectrum)。也就是说,除了以某科系为主轴的学识对应关系之外,相关科系之间呈现网状分布的离散光谱,科系内也可能存在一个微型的生涯兴趣结构,本研究称之为‘生涯兴趣内码——专业领域之内微型生涯兴趣小六码’(career interest code within major)。”
二、“生涯兴趣小六码”的解读
“生涯兴趣小六码”概念是在场域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本研究拟借场域论的观点,设想在某一特定的时空(如系所)下,每个学生的生涯兴趣何伦码决定了其特定的兴趣结构,同时,每一个学生亦由其在场域中的特定位置来界定其生涯兴趣,由此而产生其兴趣发展属性与路径。也就是说,学生所在的科系场域特性会与学生的生涯兴趣互相交织,而非传统的生涯兴趣六型分类思维。本研究拟借由学类与生涯出路的网状关系,提出“科系内的‘生涯兴趣内码——专业领域之内微型生涯兴趣小六码’(Career interest code within major)的概念模式,来逸出类型论的局限。”黄素菲教授假设霍兰德的生涯兴趣大六码的每一码中都潜藏着一个生涯兴趣小六码,那么在各个不同专业科系的场域背景下,每个学生的生涯兴趣码会有其特定的结构,学生会在其所在的专业科系场域影响下形成自己的生涯兴趣。“场域”是社会学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他指出:“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而与场域概念相对应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惯习”被布尔迪厄定义为“知觉、评价和行动的分类图式构成的系统,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可以置换,来自社会制度又寄居在身体之中或者说生物性的个体里。”布尔迪厄认为,场域与惯习是相互依赖的两套系统,彼此相互影响,共生共存。因此,可以把科系场域理解为:在科系的人才培养目标下,科系领导、教师、学生,以及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各要素相互关联互动、彼此影响的动态化运作网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科系领导、专业教师及学生各自的惯习交织在其中,从而影响整个科系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见图1)。
图1 科系场域示意
(一)生涯兴趣外码
从生涯兴趣的角度来看,专业科系之间存在既定的学识差异,可以用1~2个何伦码简单概括,黄素菲教授称之为生涯兴趣外码,也称为生涯兴趣大六码。外码反映的是科系自身的专业特点与职业指向,是一个概括性、大致性的生涯兴趣定位。这一定位反映了科系领导对本专业科系的理解,它与专业科系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由此衍生出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从场域论的角度来看,生涯兴趣外码对应的是专业科系场域。按照传统的霍兰德生涯兴趣理论,学生个人的何伦码如果与科系何伦码相匹配,即意味着其生涯兴趣是清晰的、明确的,专业学习的适配性与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导向性会比较好,进而学习的积极性、专业满意度及职业倾向的稳定性也会比较明显。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现实情况是科系场域内各课程之间的交织影响作用使得整个科系场域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力”,影响着科系学生。这种无形的“力”并不集中,而是分散在整个场域中,在科系领导、专业带头人及专业教师的惯习(学科期待、培养目标的理解及个人素养特质等)影响下,或被牵引(偏重于某一类课程对学生予以教授指导)或被“消蚀”(弱化某类课程对学生的作用或意义)。
科系领导及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上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期待有明显差异,学生在生涯兴趣方面表现出的多元化倾向,使得科系场域内既定的规则、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影响往往与学生个人的惯习诉求相冲突,以至于干扰了学生对于个人生涯兴趣的明晰化和准确认定。例如,教师多强调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的生涯意义,偏向于开设较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传授专业基础知识;而学生则倾向于专业选修及通识课程的学习,希望从多角度拓展个人的生涯发展机会。从传统理论来解析,涉及学生个人的何伦码与专业科系何伦码的一致性问题,以及个人何伦码的区分度问题。此外,还与学生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生涯成熟度有一定的关系。“大学中的每个科系都有专业主轴,但是也需要兼顾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因为各系的专业视角、专业定位,或是教师的专业取向与专长,使得教师期待与学生需求产生了落差,也使得专业核心课程与跨领域学科之间产生了实际困难。专业学系若能结合其他科系课程或通识课程提出跨学科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透过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培养兼备专业素养、科际整合与独立思辨能力的知识分子。”
(二)生涯兴趣内码
生涯兴趣内码,即生涯兴趣小六码,是在生涯兴趣外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套兴趣光谱,它是对传统生涯兴趣理论类型化的突破,结合场域论的观点,反映学生在专业科系的学习及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的动态变化过程。黄素菲教授将生涯兴趣内码定义为:“科系内的‘生涯兴趣小六码’是指,每个科系除了具备Holland(1997)理论的何伦码之外,内部本身可能还隐藏着一个完整的生涯兴趣六码结构。即便学生的生涯兴趣码与科系的兴趣码不同,学系可以借由‘生涯兴趣小六码’模式发展出跨学科课程,学生可以据此发展合适的生涯方向。”。这一过程集合了科系场域内各主要构成因素的影响力、已有规则的约束力,以及各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程度等,勾勒出学生在生涯兴趣方面、职业发展方面较为清晰的兴趣光谱,为科系改革、学生个人成长提供了更为清晰有效的指导工具。
可以简单地把小六码理解为各大六码内部的一套何伦码,即每一个大六码都有一套小六码(见图2)。它反映的是在科系场域内学生惯习对其生涯兴趣的确定,以及生涯发展目标的明确的重要性。虽然惯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不同场域下还是会有不同的表现,并且受特定场域的影响会有所变化。惯习可能会在场域中被强化,也有可能在场域各大要素的相互作用下被削弱。不管是被强化还是被削弱,最终个人生涯兴趣的确定与其惯习有关,包括个人的性格、兴趣、价值观、智能结构及成长经历等。生涯兴趣内码是更加丰富的一套个人特质与职业目标关系的澄清界定体系。当然,它一定是在外码确定的基础上才能得以澄清、明确。
图2 生涯兴趣小六码
生涯兴趣内码可以解释当一个人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结果显示为CA、EI或SR这样的对立性结果,同时兴趣分化性明显的时候,如何有效地对之进行兴趣解读及对应的职业指导。举例说明,小晴是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她的霍兰德测试结果为SRE,分值分别为24、22、18。通过对个人经历及自我性格的探索分析可知,她是一个外向、热情、善良、乐于助人且很有感染力的女孩,在大学的各类社团活动及相关的社会实践中都喜欢亲力亲为,布置场地、摆弄设备是她经常做的事情。在业余生活中,小晴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她参加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慰问养老院和孤儿院的活动中经常亲手做些小点心与老人和孩子们分享。她很喜欢自己的专业,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对“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工作”和“人类行为与环境”等课程很感兴趣,但对“社会统计学”“社会行政”和“社会心理学”等专业课无感,以致这几门课不是堪堪及格就是挂科补考。社会工作专业的何伦码以S为主,强调与人打交道,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小晴的何伦码得分最高的就是S,是符合专业特质和其个人特质的,但在第二个代码的解读上,小晴很困惑,主要是这个代码和她的专业就业方向有所背离,虽然她很明确自己对专业和与之对应的相关职业的喜爱,可对于将来到底要选择哪种方向去发展却很迷茫。
这个案例就是生涯兴趣中何伦码区分度较高的一个例子。小晴的首代码和次代码是两个对立的兴趣取向,且分值相差不多。按照黄素菲教授的生涯兴趣小六码理论,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解决。首先,因为小晴的首代码是S,且与其所学的“社会工作”的专业科系代码S一致,可以肯定她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多是与人打交道且具有助人性质的工作。接下来,在以S为主的兴趣取向中,按照黄素菲教授的说法,存在其他六大取向的微型结构,即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以社工为例),有侧重于社会工作的具体执行性事项的(偏R),如场地布置、物品制作;有侧重于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规划的(偏I);有侧重于社会工作的宣传策划方面的方案设计的(偏A);有具体服务到人、进行人际交往沟通的(偏S);有侧重于组织领导相关社会工作活动的(偏E);有社会工作日常事务的处理的(偏C)。根据小晴的实际情况,可以以S为基础,在这六大类的社会工作职业方向中选择适合且感兴趣的、胜任的维度偏R的,主要负责社会工作具体执行性事项的实践工作,工作中既有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又有与相关物品打交道的时候。当然,这其中涉及其性格类型及智能结构的影响。综合来看,可以确定,小晴的生涯兴趣小六码为SR,可以称之为社会服务实践者,属于擅长实践操作的助人者。
三、对于“生涯兴趣小六码”的评价
生涯兴趣小六码的命名原则是:第一码是科系或职业的目标或职场,第二码是学习或工作的手段与特质。反映了在既定的科系场域和个人的惯习相互作用下,生涯兴趣、生涯定位及生涯发展路径的明确化程度。黄素菲教授提出的这一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突破了传统生涯兴趣类型论的局限,从场域论的角度看待生涯兴趣的明确与职业发展的路径方向确定问题,将作为惯习之一的生涯兴趣放到特定场域(专业科系)中去分析,提升了生涯兴趣在变幻莫测、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
2.生涯兴趣小六码是场域与惯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反映了惯习在特定场域的表现会受场域关系及规则的影响,还揭示了在生涯定位及发展上调整相应场域结构或规则对个人关系的积极作用。这也意味着生涯规划者可以利用相关场域的力量来帮助自己的惯习实现,并最终明确生涯目标;也意味着场域主导者要在场域内个体惯习的基础上思考规则的设计及要素关系位置的调整,为个体创造更有利的惯习实现环境和可能性。
3.生涯兴趣小六码的提出,顺应了当今社会职业发展的多元化、个人个性表现的多元化,以及新兴职业不断涌现的社会现实。传统僵化的兴趣匹配论难以满足个人在生涯定位上的个性化、成长性需求,而小六码理论则将一大类职业兴趣取向的更多可能性勾勒了出来,使个人在职业兴趣方面的多元化倾向带来的困扰得以解决,为个人的生涯选择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引。
4.“生涯兴趣小六码”理论是在黄素菲教授针对台湾阳明大学生命科学系课程的开设及学生选课倾向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但在能否将其扩之于其他科系、在生涯定位方面的现实指导意义的实证研究情况如何,以及小六码的具体命名及特征描述方面如何确定等问题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 上一篇:2022年第34期·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实践 2023/5/9
- 下一篇:各方聚焦重点和难点 打出稳就业政策“组合拳” 20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