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16期·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之回归

2022-7-1 10:13:38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6期

王适之 许文静 颜文静

[关键词] 倒置课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2017年度东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MOOCs背景下基于翻转课堂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为例”(2017-087)

[作者简介] 王适之(1985—),男,江苏淮安人,博士,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与健康研究;许文静(1985—),女,江苏淮安人,硕士,江苏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终身教育研究;颜文静(1995—),女,山东潍坊人,学士,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与健康。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6-0024-05[收稿日期] 2021-06-30

“回归本科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词。在“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教育部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坚持以本为本。”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述,“没有一流本科的大学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没有一流本科的学科是忘掉根本的‘一流”[1]。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钟秉林提出:“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基础。”[2]实现一流本科教育的落脚点在于课程,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大学教师唯有坚持“从前沿性的学科知识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纳入课程,再把这些课程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3],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才是对“回归本科教育”最直接的回应。为此,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变革课堂结构与流程,转变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改革依据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中教师面对面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学质量由教师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细致和符合程度为标准评判。这种统一化的课堂教学适应了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在相应的社会发展阶段满足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早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提高教育质量的着眼点从“教”转向“学”,强调教师的使命是使人“学会学习”,并且提出21世纪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以及学会改变。其中,“学会求知”是基础。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联盟提出,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创造与创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提出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无论是何种提法,新时代的学生越来越强调“个性”“合作”和“成长”。因而,大学课堂势必要变革以应对这种变化。

事实上,大学对课堂教学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冲击着大学课堂。但课堂教学的实质并未发生变化,“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增加了多媒体技术可能是最明显的变化,现在的教師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跟几十年前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创新”[4]。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预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将成为2022年影响最大的尖端技术之一,将对未来的教育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使用技术来加强教学和学习的潜力是巨大的,MOOCs推动了对传统教学实践的思考,激发了对教学的研究,同时强调了教育学和其他学科研究人员以及实践教育者合作的重要性[5]。MOOCs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倒置课堂(Inverted Classroom)的传播,传统教学采用先教后学的模式,在课堂上完成新课程学习、知识讲解及布置作业,实现知识传授,课堂外进行大量练习完成知识内化。倒置课堂采用先学后教模式,将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颠倒过来[6,7]。但是在我国大学的应用中发现,“倒置课堂并没有真正地将课堂听讲的环节转移到课下,它只是把习得知识的任务交给了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课前自学,而把巩固知识的任务纳入课堂教学的范围之内”[8],课堂教学质量仍然受限于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效果。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本科课堂教学改革大多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的“修改”或者“嫁接”,并未触及课堂教学之核心。正如有学者所述,“我国实践者首先借鉴的是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方法或模式,却往往忽略其背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先进的教学理念”[9]。

先进的教学理念代表着对课程的重新认知。一直以来,大学将课程作为特定知识体系传授的载体,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将专业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目标,并且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然而,对于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课堂中教什么和如何教都是教师自己的选择。因此,对于具体的课程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除了要满足基本的学科知识要求外,更多地需要坚持回归学生,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必备的、以终身学习为代表的基本素质,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二、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当课程回归学生,课堂教学就不能再以既定知识的掌握为目标。学生想要掌握系统的知识,单纯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往往有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时,困扰于“学时越来越少”但“所需教授的内容越来越多”这一矛盾,因而改革的方向也以解决这一矛盾为目标。但是,随着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和多渠道性的改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最前沿的知识,而非通过大学课堂,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传统地位在客观上早已颠覆[10]。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好实现知识传授的目标,早已不适应当前知识发展的需求。因此,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回归学生,必须从服务“教”变为服务“学”。5499664C-3DE6-450E-8F54-490A661C5D3C

第一,必须重新选择教学内容,将以教材为依据的教学内容选择转变为以学科知识为依据,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取学科前沿知识。教师需要在决定怎么教之前,先确定教什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本学科或者领域内比较权威的教材来确定教学内容,但这种方式导致教学内容远远滞后于学科发展情况。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教材和学生真正需要的学科知识为依据。

第二,必须重新设计教学目标,将原来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多样性的学习目标。课程教学的源头是教学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根据这一目标,通过课程设计并组织,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学课堂中最典型的特点是学生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反映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和个体学习需求上。为服务“学”,教师应该确立多样性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各种学习结果中反映的学习内容。

第三,必须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将原来单向性的知识讲授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和探求知识的过程。在承认和尊重多元性的课堂中,更加需要各种观点的冲撞和融合,那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势必要为这种多元观点的碰撞创造机会和条件。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核心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活动内容来实现有效的知识呈现、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第四,必须科学评价教学质量,借助信息技术,将原来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对学生及时的、全面的综合评价。在服务“学”的前提下,课程教学评价目的更多的是为帮助学生总结前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因此,在“考卷”“点名表”和“操作手册”等教学评价基础上,须借助信息技术,跟踪学生学习过程,并给予及时反馈,综合过程中的信息,形成同时满足教师和学生需求的评价结论。

三、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在本文中,笔者选取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分析并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回歸学生”。

预防医学专业是一个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学生既要研究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等,又要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监测技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作为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其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11],因而其传统的教学内容结合了职业卫生学和职业医学两门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包括卫生毒理学和环境卫生学中所具有的现场调查和实验的能力与性质,还需要临床医学的思维、实践和诊断能力。

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为了满足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需求,只能压缩理论知识讲授,而压缩理论知识讲解势必影响实验操作效果。另外,即使是在教师比较关注的实践学时安排中,现有的课程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遵循“实验员准备实验器材—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教师展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完成学习报告”的实验模式,大部分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被动按照教师讲授完成实验,较少有反思与创新。

因此,为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验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但正如上文所述,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往往更为关注学时不够的问题,因此始终触及不到课堂的痛点。当以“回归学生”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后,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课程改革实践。

(一)变教材知识学习为问题引导下的学科知识学习

在传统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先进行理论讲解,实验教学安排主要用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的认知不深,因此教学效果不好。

为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团队重新理解知识的内涵,抛弃原来以教材章节为知识讲授顺序的做法,从知识类型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问题为导向,将重要知识进行串联和统整。一些基本的已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学习或者接触过的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就不再花时间讲解,而是以知识链接的形式,让学生对前导课程进行复习。重要的理论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师在课前给出典型问题,让学生就问题检索与阅读资料,在课上以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点评与补充。

对于典型实验的教学,在课前让学生首先分析实验任务,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后,确定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完成实验设计后再实验。同时,组织学生到工人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实际考察观测,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推测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并且给予综合性评价,在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变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为分小组的团队合作学习

传统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本门课程时的基础和学习特点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可能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具有较大不同。

因此,上文所提到的问题引导下的学科知识学习是以分小组的团队合作形式开展的。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并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12]。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在小组内讨论并尝试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教师予以指导。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之间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学习。面对工作任务时,小组内成员根据个人优势确定分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整理了近年发生的职业中毒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和评价效果实例,以小组的形式发放案例,提出问题,课前每组进行讨论分析,制作PPT,在课堂上汇报,其他学生就此汇报提出疑问并补充。

(三)变教师支撑学习为信息技术支撑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借助新型信息技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为课程构建了线上学习空间,同时为课堂教学准备了大量的线上、线下学习素材。5499664C-3DE6-450E-8F54-490A661C5D3C

以实验操作为例,教师在课前发布实验教学视频,学生自由观看完实验教学视频,需要完成相应的在线实验练习题并得到即时评分[13]。教师通过后台统计系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实验预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对于部分重点实验,教学团队专门制作了虚拟实验系统,学生可现在系统里进行模拟实验设计,成功后再实践。实验过程中,由组内成员进行视频记录并上传至线上学习空间,开放给全班学生进行在线点评,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为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弱点确立依据[14]。

采用虚拟仿真实验进行教学,一方面这种互动性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于一些难以接触到的作业环境进行模拟,比如地下煤矿开采、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

结语

经过教学改革实践,学生课堂参与度不断提高,由消极的听课者变成积极的学习者,由简单的模仿者变成努力的探索者。

同時,在这一过程中,从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的教师需要具备临床实践、现场实践和实验实践的能力,因此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课堂回归,需要教师成为“专业”的教育者,进行精细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协调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设灵活的学习环境;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贯彻积极学习教学策略;提升自身教学素质;等等。这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唯有将“教学”和“研究”一样,当成需要不断探究的事业,才能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