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16期·“互联网+”背景下的超声教学

2022-7-1 10:13:23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6期

沈洁 王朋会 胡安鑫 吴智娜

[关键词] “互联网+”;超声影像;新模式超声教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温州医科大学教改课题立项“‘互联网+’背景下的B-Learning&Teaching教学模式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JG2020116)

[作者简介] 沈 洁(1982—),女,浙江瑞安人,硕士,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超声与腹部超声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6-0153-04 [收稿日期] 2021-12-07

随着医学发展,超声影像学已经从单纯的辅助影像诊断发展为常规诊断与介入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现代诊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超声诊断学也成了临床医学和影像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传统的超声影像教学采用幻灯片讲授教材,结合超声图像及视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如何让实习生更好地理解超声知识?如何能让枯燥的课题变得生动?

所谓B-Learning&Teaching即混合教学模式是指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1]。该教学方式的特点是将超声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国内外研究显示,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在医学教育领域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教师和课程的总体评价[2]。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院温州医科大学本科实习生32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人,观察组学生平均年龄23.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3.2岁,两组间学生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实习前的影像科考试成绩对两组学生进行基本学情分析,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80.25±5.53分,对照组学生考试成績80.25±4.92分,两组间学生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t=0.000,P=0.802)。

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组16人采用B-Learning&Teaching新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实践阶段分为4个小组,每组4人,每组一名带教老师;对照组16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实践阶段分为4个小组,每组4人,每组一名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均为瑞安市人民医院影像教研室教师,职称均为高年资主治医师及高级职称医师,从事超声工作十年以上。

本研究经该医学院教学办公室批准。

(二)研究方法

1.传统教学对照组。根据超声影像学教学大纲,针对学生进行集中传统授课,采用多媒体PPT播放相关教学图片等,根据生理解剖、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超声表现、鉴别诊断等多方面进行理论超声讲解,然后将16名学生分四组,四组学生跟随各自的带教老师到诊室观摩,同时听教师讲解患者情况,适当地让学生上机操作,每天保证每组学生均能操作两例病人。

2.混合教学模式观察组。第一步:创建“超声影像学雨课堂”,设置班级,使学生通过微信扫一扫及课堂暗号登录后完善各自的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在授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课程内容将预习任务单、制作好的慕课视频、PPT、预习试题通过“雨课堂”软件推送到学生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这些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雨课堂”反馈区反应学习难点和疑问,教师通过查看反馈区,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备课,为课堂上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做好准备。第二步: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反馈作为课堂导入进入新课,对于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疑问融入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课堂上,课程PPT可同步到学生手机端,学生可点击“不懂”按钮进行课堂反馈。也可通过弹幕发送自己的观点投射到屏幕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互动。第三步:实践操作阶段:充分做到理论联系案例,案例联系超声实际操作,鼓励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行组内及组间互评。同时16人分四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给予上机操作,使学生对正常声像图有很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效果评估

超声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本科室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其中理论考核的内容为超声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操作考核内容为肝胆胰脾肾的超声规范检查。满意度调查采用不计名问卷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四)统计学分析

根据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以及满意度调查表格,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呈偏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观察组采用B-Learning&Teaching教学法后,其理论成绩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不记名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結论

目前国内临床专业教学中超声医学作为辅助检查学一直被临床专业的学生所忽视,教学体系普遍较为薄弱,学时短,实习时间短暂,教学矛盾突出。传统的超声影像教学采用幻灯片讲授教材,结合超声图像及动态视频,把知识点“灌溉式”地传授给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本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改变现有的传统超声教学模式,不再做“灌溉式”教学,而是构建行之有效的学习指南,以期在短短实习周期内,完成超声教学任务。

(一)课前预习方式不同

带教老师拍摄慕课(M00C)[3]、微课及超声操作视频,在“雨课堂”上制作成教学课前预习[4],进行课前导学,使疫情期间的授课时间和空间更灵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雨课堂”反馈区反映学习难点和疑问,教师通过查看反馈区,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备课,为课堂上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做好准备。

(二)课堂内容的不同

B-Learning&Teaching教学模式的运用,使课堂主要用于讨论、练习和答疑,学生预习观看视频和PPT后,带着问题走进超声课堂,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5-7]。

在实践操作阶段:在诊室进行实际操作调节超声仪器;通过“角色扮演”熟悉人体超声切面。同时改革传统直接诊室观摩典型病例,不利于保护患者的缺点,而是采用5G“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技术,实施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网络课堂实时远程观看案例,以典型病例为导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组内及组间互评,这对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有很大的帮助[8]。

(三)课程结束后的不同

教师可通过“雨课堂”给学生发布各类课后拓展资料,包括超声相关实际操作的相关视频、超声图谱、课程总结和学习方法等[9]。

B-Learning&Teaching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各种互联网手段,进行教学数据全周期采集,分析课程数据,帮助教师量化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在满意度调查阶段,有个别学生也提出混合教学模式需要他们前期投入更多的精力(比传统组多了0.5~1.0小时的预习时间),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B-Learning & Teaching的混合教学模式考核结果更胜一筹,学生课堂模式认可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的B-Learning&Teaching(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学理念的突破,增进实践课程的现场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传统理论讲授和多元化学习模式相结合,提高超声医学教学的效果和效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