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土木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以安全管理为切入点

2022-12-16 9:58:36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9期

许洪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引言

土木类学生在校期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实现目标达成,同时在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关安全工程方面的课程普遍较少,甚至没有开设,而现场的安全管理涉及技术应用、依规管理、规范规程执行等多方面的知识体系,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中的9个目标。在土木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通过聚焦安全管理,以学生深度参与为主线,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表现”三个维度视域,采用作业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法和直观经验分析法等方法和工具,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达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本文面向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的工作内容,基于学习认知评价的六个阶段,构建以安全管理为切入点的土木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路径,以毕业要求目标为导向,规划实训组织、设计实训体系,为学校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提供了参考。

一、土木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土木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不足

1.实习类教学环节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联系实习单位困难,缺少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时间较短,不能跟踪整个施工过程,实习内容不全面;学生分散实习,缺乏全面、有效的过程监控;学生对实习目的与任务目标不明确,学生考核成绩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2.在社会实践中聚焦专业认知与学习深度不够。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的载体主要有“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的组织主体主要是分团委及社团组织,在活动中对于“工程与社会”的关注不足,对提升专业能力的贡献度不够。

3.在创新创业训练中参与的受众面覆盖度不足。当前,创新创业的理念已逐渐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学生在校期间主动参与学科竞赛、“挑战杯”及“互联网+”大赛、工程训练类项目的意愿较为强烈,但真正参与到具体项目中的仅有少部分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存在学生参与受众度不足的现象。

如何围绕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有效的教学体系组织与教学目标设计,使实践实训起到应有的效果是值得思考与实践的。

(二)土木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组织

在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专业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的探索与实践:李富荣等提出了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实习网络平台,使得师生及时沟通、交流便捷;秦本东等提出了集中与过程实习、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独立分段式实习教学考核;谢钦提出了构建面向土木工程专业的模拟创新实践平台的实习教学新模式。通过文献调研与分析,在学生实践实训中,教师多角度地关注与实践实训组织、实训平台的建设,但对于实训的具体指导与实施的探讨还不尽全面。

(三)基于安全管理为切入点的实践实训活动组织的思考

1.实践实训的组织形式灵活。以安全管理为切入点的实训可以通过社会调研、集中实习、公益服务等方式开展,学生能够通过问卷调研、业内访谈等形式在短时间内梳理及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相关问题。

2.实践实训可以不完全依赖项目在建的实际进度。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均在固定的寒暑假开展,若因在此期间的项目处于非正常施工状态,教师和学生往往感觉现场没什么可以学习的,以致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而安全管理伴随项目建设的始终,即使是“静态”的工地,仍能发掘和发现相关实习实训资源,确保实习实训有的放矢。

3.实践实训的开展可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按照布鲁姆认知学习理论,在实习实训组织中以学生已学习的低阶专业知识,系统规划应用、分析、综合等高阶认知活动。通过聚焦安全管理,以团队学习为载体,使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实践,在既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所见、深入调研,对标规范,切实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使用现代工具、沟通、项目管理和团队学习等能力。

二、土木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一)基于布鲁姆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认知学习分类

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分类法从低阶到高阶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级,具体学习认知内容如下。

1.知道。现场安全管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掌握施工技术、规范规程、质量标准等知识体系,包括对基础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记忆。通过具体实训内容来强化理论,涉及教学未讲授的知识,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相应的信息。

2.理解。在实训中通过观察、调研,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验证专业所学的知识。具体内容涉及危险源的识别、安全管理组织及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可追溯的档案资料等。

3.应用。使用作业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法和直观经验分析法等方法和工具去发现问题。

4.分析。突出团队学习的功能,根据现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归类分析。具体内容为现场作业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安全的生产行为调查分析、施工方案计算复核、施工方案的执行反馈、与安全有关的管理组织存在的问题等。

5.综合。排查、发现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并为现场提供安全隐患、管理问题等决策分析支持。

6.评价。安全隐患在项目中存在的必然性,使学生能够发现和思考解决,评价应从系统的角度考查学生学有所得的效果。具体评价可从学生对安全教育及知识的掌握程度、技术和设计缺陷的发现能力、专项检查内容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开展工程实践能力评价。

(二)基于结果导向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型

通过对认知学习内容进行分类,进一步整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间的关系,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以安全管理为切入点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型,如图1所示。

层级结构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组织其学习。在图1中,根据认知层级构建了工程实践能力知识体系和与之对应的毕业要求达成框架体系,该体系较为清晰地反映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和目标。

图1 以安全管理为切入点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框架模型

1.知道层级。在此阶段,结合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根据实践实训的目标,一方面及时拓展学生的相关知识,以确保在实践实训活动开展中的理论知识支撑,此方面可通过指导教师根据实践实训任务,采取知识点部署、自主学习等方式获得。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拓展知识学习与训练,使其深入理解工程实践中的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2.理解与应用层级。学生通过使用现代工具和方法,采取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实践工作开展方式,通过现场调研、沟通、问题分析等手段,以现场安全管理为切入点,发现工程项目技术及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3.分析与综合层级。通过上一层级中发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给出解决方案。此过程可有效锻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评价层级。以产出及效果作为实训目标的实现程度的评价观测点,此评价既可作为本期实践实训效果的测量,也可作为后续的实践实训确定实训目标的依据。

(三)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活动的认知评价及学习反馈

以安全管理为切入点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框架模型强调将四个认知层级融入工程实践能力知识体系中,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执行分阶段的学习任务。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重点关注以下四个阶段的组织与评价反馈。(1)分组阶段:组建团队,明确团队的总体任务,队员各自进行分项知识学习,达到该阶段所需“知道”层级的相关知识储备与掌握。(2)理解应用阶段:首先对第一阶段中学生个人的掌握能力进行测验,然后团队成员将知识分享融合,通过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就安全管理等三个维度涉及的知识测验结果进行问题分析和查漏补缺。(3)分析综合阶段:通过学生实训团队采用的工具及方法,发现现场存在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团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并提供整改决策的支持。(4)能力检测即评价阶段:由指导教师就认知层级的完成度和毕业目标的达成,对照测评表,剖析学生对各个模块的学习呈现出不同的能力等级,形成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达成度评价,同时通过“基于安全管理的工程实践能力达成效果”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该种教学方法的认可度。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我校土木类学生近年来开展的实践实训为例,采用以安全管理为切入点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框架模型对相关实践实训进行了有效管理,具体实践实训依托于实际工程、通过项目实践组织达到了既定的实训目标。

“基于安全管理的工程实践能力达成效果”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5.7%的学生认为该实训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场实训目标清晰,团队学习实训收获较大,多数调查内容的认同度接近或超过三分之二。学生对该实训体系的意见或建议主要为:该方法需要充分的预先准备和师生双方的配合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考资源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指导,同时表示应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分时段、多批次地组织该实训,以达到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效果。

结语

以安全管理为切入点的土木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的实践活动组织,既可依托现有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得以开展,也可结合“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公益帮扶、施工现场管理诊断等形式灵活开展。在实践实训活动组织中,通过学生围绕安全管理问题的项目深度调研、参与、问题分析和解决,以团队学习为载体,切实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的目标达成,同时以认知理论为纵向设计,保证学生的学习认知从低阶到高阶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