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OBE教育理念工坊式教学研究 ——以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为例

2022-12-19 13:58:00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9期

曹 琳,王瑾琦

(南宁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引言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提升消费品的品质,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政府工作文件之中,显示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我国相关政策与报告已经表明国家和社会对于职业工匠、技艺制造的迫切需求。当前,应用型高校通过改革技能教学提升了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深化工匠精神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对于技能教学的改革并不能完全接轨社会行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不能完全覆盖行业人才的需求成果,导致高校应用型办学理念停留在理论阶段,或者对职业人才的培养并不深入。自2013年6月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协议签约成员开始,我国全面采用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对接国际培养工程职业人才,表明我国高校应用型教育改革已经转向人才产出导向,这对我国应用型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OBE教育理念内涵

OBE,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学者William G.Spady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是围绕学生学习结果所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获得高水平成果的反向设计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国外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领域系统而全面地接受了OBE教育理念思想,成立了相关的教育组织对OBE教育理念进行了推广与应用,更进一步转变为当下高等教育的工程专业认证。

我国从2005年开始采用成果导向教育方法,并依据OBE教育理念构建国家三级专业质量标准,其中部分高校按照OBE教育理念进行系统的教学改革探索。到2013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后,我国采取成果导向教育的相关高校成为首批对接国际培养工程职业人才的应用型工程认证高校,并继续在我国高等教育环境内对OBE教育理念进行本土化改革。

(一)OBE教育理念对传统教育的范式转换

传统教育是围绕课程展开相应的教学范式,学生通过完成课程的学习在考核中获取学分,修满学分后毕业,这使得毕业要求与学分直接挂钩,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不直接联系,导致课程学习内容与实际具有一定的出入。从社会反响来看,当下市场企业认为高校教育不符合行业实践要求,也佐证了传统高校教育范式对于产出结果的薄弱控制。OBE教育范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为使学生能够完成高质量的产出而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从产出结果进行课程设置,是一个以学习产出驱动课程设置、课程活动,以及对学生学习产出进行评价的结构与系统。在OBE教育理念中,教育推动者对受教育者将来毕业后需要具备的能力及专业水平要有具体的预估,然后以相应的教育结构与设计来保证受教育者达到设定的预期目标。将以课堂教材或教师经验作为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转换为以学生产出作为范式的核心动力。显而易见,OBE教育理念范式与传统教育中的内容驱动与重视投入的教育范式具有较大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OBE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范式的转换。

(二)OBE教育理念的产出导向教育模式更新

OBE教育理念以产出为导向,教育模式以“学生—产出—改进—学生”进行螺旋向上。以学生为教育核心,发扬学生主体学习动能,将学生产出作为教育结果与评价指标。以学生能够完成具体的工作内容作为教育的最终结果,进行教育模式设计的预设,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围绕教育结果进行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通过课程的学习与串联,将最终结果产出所需要的知识点与技能要求分散至各个课程中,最后根据产出结构再进行新一轮的改进,始终以培养对社会有用、能够完成工程认证的相关要求的受教育者作为OBE教育理念的根本目标,并且根据社会发展、教育进步、工程革新,使学生能够及时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完成职业转变。

二、工坊式教学在高校设计类专业教育中的背景意义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行业企业对当下大学设计类专业的驰高鹜远式教学倍失信心。长期以来,从大学校园进入社会的莘莘学子,不乏眼高手低、镌空妄实、难以胜任实际工作的虚妄人才。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对于设计专业的知识掌握不足,缺乏相关设计技能。恰恰相反,大多数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对设计专业有一定的造诣,甚至有部分学生具备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但现实问题在于,大多数学生在实际设计项目工作的运用中往往不得其法,甚至适得其反。这也是当前部分高校在设计类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大弊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脱离实际,摆脱世俗,使得部分高校的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难以直接成为企业单位所需要的有用人才,导致毕业生在工作期间会有较为漫长的实习期与试用期。在此背景下,存在的现实弊端在于多数高校应届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难以熬过企业单位的试用期,最终转向其他行业,荒废大学四年所学的相关设计专业知识。因此,高校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学习能够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同步接轨是极其重要与迫切的,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设计类专业工坊式教学模式与策略

目前大学的传统教学是教师按照书本教,学生按照书本学,是一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应以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培养。“工坊”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匠人集合劳作并传承工艺的场所,类似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方式——“作坊”,是汇集行业大师,以实际的工作与劳务向学徒传达行业工艺与职业素质的固定场所,在长期固定的场所与时间对学生进行“匠人式”的培训,传授“匠人”的技艺与职业素养。采用这种以工坊为主的教学方法,即工坊式教学。在当下的大学教学,特别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推翻现下只言传的教学方式,而应采用更加注重身教的工坊式教学方法。

(一)实践项目引入高校设计工坊式的实践教学课堂设计

在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行业中的实际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按照行业需求规范实践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固有专业知识进行活化运用,使教学活动与学生能力能够更加适应当下的设计市场环境。在工坊式实践教学平台中,将校内专业教师“专业化”,教学场景“车间化”,教学任务“商品化”。以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实践课程为例,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实践课程摒弃以往教师教、学生学或教师做、学生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完全代入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或者其他设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将课程教师转化为专业化的设计师与设计甲方;将实践教室转化为行业车间,完善车间的操作设备;将课程任务转化为设计商品结果,交付给设计师与设计甲方(课程教师)。通过复刻行业设计流程让学生在实际的专业知识活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并熟悉目前南宁市的环境设计市场环境。同时,通过与校外相关企业合作,由在职设计师和无相关专业的客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摒弃以往学生看图识图、通过书本的二维表现,理解相关工匠技艺的传统传授技术方式,积极采用立体模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与学习工匠技艺,为成为“匠人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改革工坊式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使设计类实践课程教学形成较为固定的上课时间与上课场所,改变当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懒散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快节奏、高效率的工坊式教学中培养出认真、负责、注重时间与效率的职业态度。

(二)接轨行业标准的高校设计类专业工坊式教学实践平台搭建

当前,部分高校的设计类专业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平台与实践教学场地,导致设计类专业学生在设计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只能通过概念进行学习,或者通过校外合作企业进行临时性的短暂实践,实践教学时间与条件不充足。工坊式教学通过建立专业的大师工作室与设计工坊,按照行业标准与名师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以行业设计师的标准进行人才培养,实践课程教学的各个知识点与技能点在工坊式教学中都能够一一对应,在解决环境设计专业场所不足、难以集中培训的现状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的业务培训,从而更加贴合真实设计类专业市场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减少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不相符的情况,弥补日后实习期间的空窗期。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采用工坊式教学,不单单是对于技术的熟练,在技术上也更加贴合市场,使学生能够胜任实际项目的工作,也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对品质和职业状态的提升。高校设计类专业工坊式教学接轨行业标准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目的在于发现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将实践课程更加贴合行业项目的实际,避免重复教学。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改革,让在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全面接触环境设计的市场,以及具体的操作和结果,对比以往单方面的教,更加的立体与实用。培养出既有“工匠技艺”,又具备“匠人素养”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环境设计人才,并能够直接应对当下的市场环境,在学科建设上为设计类专业做好应用技术型的有效设计,更好地落实应用型大学的基本诉求。

四、设计类工坊式教学在OBE产出导向中的契合优势

OBE产出导向是以“学生—产出—改进—学生”作为基础模式进行教育革新,是围绕学生展开,并以产出结果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究其根本是对接行业标准、满足行业岗位需求的实践应用型教育模式。设计类工坊式教学是围绕社会行业实践展开的,以“学徒—行会—传承—学徒”作为基础模式,通过行业实践需求搭建工坊平台,工坊直接对接行业实践程序与实践规范,形成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的高度统一。通过以上对比,设计类工坊式教学与OBE产出导向从内核与形式上都具备较高的契合度,都是围绕学生产生、以行业标准作为最终的结果导向,两者相得益彰。在当前应用型高校的实践应用改革过程中,能够为应用型教育提供良好的改革模式,达成符合实践实际的应用型目标。

五、应用型高校在当前环境下的困境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高等院校的转型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设想,提出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相关配套政策及推进机制,指明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2017年1月,国务院签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提出将推动具备相关条件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变为应用型高校,《规划》明确提出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虽然应用型高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是目前依然存在一定的发展困难,急待解决。

(一)普通高校应用教学改革不彻底

虽然我国对于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时间并不短,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是部分高校对于应用型高校的理念理解受固有高校教育观念的限制,依然以故步自封、闭门造车的传统普通本科教育理念进行形式改革。将应用型的教育结构改革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同样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与应用型教育的表象特征,但是高校的内核实质上是对原普通本科高校的细枝末节进行调整,依然是围绕理论教学的研究型普通高校,对于接轨行业企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较为空洞,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对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也缺乏正确的认知,应用型教学特征难以体现,课程设置安排与毕业后的行业要求不能一一对应,从而导致学生在校表现良好,但是毕业后无法顺利对接企业,知与行无法合一。

(二)应用型教学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覆盖地区指向性强

由于行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设计类行业与内陆地区设计类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发达地区的设计行业发展情况较为良好,设计模式与设计手段较为前沿与先进,落后地区的设计行业发展情况受到技术短缺与信息差的影响,设计模式与设计手段较为粗狂和陈旧。应用型高校落实到具体的行业实践,行业的实际项目与工位需求有正相关,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往往以高校所在地为发展应用型的载体,从而导致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地域局限性。以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南宁学院立足于南宁市,各个学科专业的建设都围绕着为南宁市提供有用人才,按照南宁市行业规范对学生进行培养,环境设计专业服务于南宁市各类设计单位,包括设计院、设计公司、装修公司、施工单位等,所学的知识技能以满足南宁市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要求为课程标准和毕业要求,但是每年都有毕业生前往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区就业,在校所学内容与就业工作所在地区的需求标准并不一致,从而导致学生需要一段适应期与试用期。

六、工坊式教学下应用型高校产出困境的解决策略

应用型高校产出存在应用改革不彻底、理论教学内容高于实践教学内容、应用实践教学内容存在地域局限、人才培养覆盖面窄等现实困境。对此,深化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提高应用市场覆盖率是当前应用型高校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设计类专业而言,采用工坊式教学,特别是大师工坊,能将行业高规格范式直接对接到高校实践课堂上,也能够按照OBE产出导向进行有的放矢的实践教学。

(一)将理论教学转变为应用实践教学

应用型高校的设计类专业通过工坊式教学为教学对象制造更加专业的实践环境与专业程序,灵活应用课堂上刻板的书本专业知识,并转变为操作性更强的工坊实践。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采用更加实际立体的专业工艺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接触到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实践施工工艺,对“怎么做”这样的教育方法的问题进行准确而直接的回答,工坊式有别于传统课堂的开放式教学环境,让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客户与设计师的供求关系,学生充当设计师的职责,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将课程任务中的项目推广向客户,即课程教师、企业教师,甚至学校内其他非设计类专业的教师,让这种市场供求关系更加贴合实际,学生在工坊式教学过程中除了熟练固有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了解当下设计单位中设计师的职责,并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与设计师的职业素养。积极有效地解决当下学生在校园中所学知识与市场脱轨的问题,较为彻底地将理论教学转变为应用实践教学,走出应用改革不彻底、理论教学内容高于实践教学内容的困境。

(二)对标行业最高规范标准进行实践产出教学

由于地方发展不平衡,所以不同地区的行业需求标准不尽相同。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环境设计中涉及了室内工程制图施工图纸,但是国家并未颁布与室内设计相关的施工图纸规范,因此行业中统一采用建筑施工图纸规范作为制图规范。由于地方室内设计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的室内行业往往出于节约成本,以及相关施工人员缺乏规范识图读图的技能,而不得不采用较低标准的制图规范用于指导室内设计的工程施工。虽然从结果出发,地区标准的制图规范同样能够完成室内施工的内容与要求,但是各个地区的规范标准不一致,导致在跨地区的工作中会出现一定的阻碍与隔阂。行业内不同的规范导致应用型教学的实践难度加大,工坊式教学采用模拟场景与真实甲方的教学模式,通过接轨不同地区的甲方,在工坊中实践完成跨区域设计项目,掌握不同区域的设计程序与设计规范,总结每个地区的设计规范,归纳环境设计行业的最高规范标准,走出当前应用型高校实践产出地区覆盖面小的困境。

工坊式教学接轨行业需求标准的教学模式,符合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进行较为彻底的实践课程改革,提升应用型高校的应用特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工坊式教学与行业标准的一致性,在当前应用型高校贯彻OBE教育理念,以产出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发挥工坊式教学在设计类专业中的应用作用。以OBE产出导向教育理念为应用型高校的改革主体与理念指导,以工坊式教学为应用型高校改革的副翼与实践手段,能够积极发挥与体现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的应用型定位,做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满足国家对于职业“工匠”人才的社会需求,对当前应用型高校的改革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尝试,拓宽应用型高校的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