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8期·对分与BOPPPS结合的教学范式研究——以“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为例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8期
许一平
(广东白云学院 会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一、问题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学生先后经历了“停学不停课”“复学复课”等不同场景的学习,方式不同,导致的学习体验各有千秋。就学校而言,随着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的变化,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均需要做相应调整。如何让学生的线上线下都学得更好?在这一需求下,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同样,对于“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范式亟待一场注入新活力的“改革”。“成本管理会计”是财会审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面: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传统的讲授法容易导致生硬式教学,学习过程缺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手段,忽略了学习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理论与实践部分比例失调,容易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2.学生方面:线上学习时,前期积极性高昂,但后期自主性、积极性不高,不太愿意课后花时间利用网上资源学习或深度探索,容易受线上诱惑因素影响,自制力不足,对“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度有待提高。
3.其他方面:课程学习氛围不足,教学功能尚未完善,亟待开发,线上线下学习尚未建立一套监督与反馈成果的成熟体系。
问题的背后究其原因,与“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学生个人自我学习不足均有关。“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与会计基础学科、管理学科等密切关联,我们试图通过转换思维方式,运用跨学科教学模式来分析“成本管理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影响其实效性的因素。本文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费曼学习法思维、激励理论等,对有效的授课及学习思维、方式方法在高校“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并与教学内容相符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此提高“成本管理会计”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二、课程背景
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易于沉浸网络,造成即便是上课时间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现代教育要充分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载体,丰富和创新课程教学方式,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深度融合,创建一种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教师应懂得借助信息化技术这个新平台,综合学生的时代特征,将教学模式从僵化的“填鸭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混合教学模式。
根据“对分课堂”的做法,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教师讲授的时间为一半,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为另一半,即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吸收后,带着理解参与讨论,通过对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实现“教法”与“学法”的对立统一。同时,对分课堂对课堂进行了重新定义,使得师生关系得以重塑。它集合了当今多种教学法的优点,如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项目化教学、PBL、案例教学等,从而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怎么教?怎样学?从教学管理、作业安排和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与传统教学比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中庸的角度来看,对分课堂既不是直接“以教师为中心”,又不是单纯地“以学生为中心”,而是通过两种理念的整合优化,调整为更适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也更有鲜明特色的本土课堂。那么,怎样才是有效教学呢?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我们发现,有效教学通常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有效果,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高;二是有效率,教学效果大于教学投入;三是有效益,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教育需求吻合程度高。
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中,BOPPPS主要由六个教学环节共同组成,分别是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BOPPPS作为当下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主要涉及开展课前教学设计、课中组织课堂教学、课后及时进行后测和总结。
因此,我们以“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为例,探究对分与BOPPPS结合的教学范式,目的在于确定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实施精准教育,朝着教学育人目的深层次挖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注重理论教育、纸上谈兵的浅层次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的学习成果认知从经验主义向数据主义转换,以全周期、全程的量化数据辅助教师判断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做到教学过程的可视可控。同时,强化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本文以传统课堂授课与线上学习为研究背景,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对分+BOPPPS“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范式,希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教学现代化,积极探索让师生能够真正利用互联网工具辅助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三、对分与BOPPPS结合的“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范式模型
(一)导入——唤起关注,产生兴趣
“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同时,调查问卷中发现该门课程存在课堂气氛活跃度不高、教师未能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成本管理会计知识兴趣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充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为“00后”,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因此,教师在制作PPT上课的时候,可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在课堂导入部分让学生讨论追星的成本。这样不仅可以活跃上课氛围,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成本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目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教师除了根据教材知识设计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表来设计课程外,还要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来制定学习目标。
1.在认知领域,上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学习分析成本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对比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再把相关概念进行综合。经过调研,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会提高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从学生兴趣出发的授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研究,使得构建的教学模型能够富有实践性和指导性,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50份,收回率100%,有效率100%。关于哪项因素会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由问卷数据分析可知,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会提高他们对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
2.在情感领域,学生要将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引导学生计算生活成本,如何省钱,不浪费,不攀比,等等。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向教师反映自己上课过程中没有听懂的知识点,然后形成对这门课程的认知。
3.在动作技能领域,教师通过设计岗位或案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所提问题可以从简单逐渐过渡到复杂,可以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首先可以提认知性问题,是对知识的回忆和确认,比如教师可以问作业成本法是什么。其次可以提理解性问题,如作业成本法,以服装厂为例,如何区分各作业中心的计算成本。还可以提出分析性问题,比如,如何使作业成本法更好地应用于不同行业?等等。
(三)前测
前测的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先备知识,调整后续的课程进度安排,提升课程的整体质量和实用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课程的了解程度。问卷的内容可以是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课程内容应用于实际的案例;题目应该以选择题为主,尽量避免简答题:一来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二来可以减轻学生的答题压力,让学生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更富有积极性。题目的难易程度应当适当控制,课前问卷分数不计入学习成绩,问卷仅作为课前调查使用。这样更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减少抄袭现象,拿到真实的课前情况,方便教师“对症下药”,设计出符合本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课件。
(四)精讲留白
精讲留白是指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只讲框架、讲关系,但不涉及具体的内容,结束时向学生布置作业,作业以计算题或案例题为主。在“精讲”部分,要求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带着任务进一步学习,如做填空题一般,而“填空”部分则是“留白”。这样子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育改革探索的重点之一,在探索过程中已经逐渐被师生接受。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支持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往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由问卷数据分析得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积极做出回应,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
BOPPPS模型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思考题作业,可以查阅相关教材或者搜索在线学习资源进行辅助。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查阅搜索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拓宽眼界,增加知识量。与此同时,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自主学习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我可以出一道什么题来考考小组成员;我哪里还没有学会,需要向教师和小组成员寻求帮助;等等。自我思考其实是一种小型复盘,可以起到于无形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作用。
(五)小组讨论
1.划分小组。根据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研究结果表示:听讲、阅读、试听、演示这些被动学习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却一直是我们惯用的学习方式,而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这些主动交流和输出的学习方式在效率上会有翻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范式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输出,实现倒逼输入。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常规理论教学的要求,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同时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提高知识内化率。另外,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知,小组研讨的学习形式也受到学生的欢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可自由组队,但要避免成员过多,防止出现个别学生无事可干、浑水摸鱼的现象。同时,每组学生应该自荐或者组内推选一个组长,负责内部组织、监督以及调动学习积极性。
2.讨论模式。(1)头脑风暴: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可以围绕学习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个议题,让小组成员展开头脑风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看法。头脑风暴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最后每组派代表总结各自小组的头脑风暴结果。(2)流程式讨论:完成理论授课后,教师可以把课堂对分给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把讨论划分为三部分,即个人展示、互考答题、疑点互解。在该讨论过程中,小组长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做好控场以及控时工作,引导小组按流程顺利进行讨论,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观察各个小组的进展动态,适时引导学生继续按流程讨论。个人展示部分,即小组成员讲述自己本次学习的收获,通过复述可以把课堂的临时记忆进行初步加工整理,逐步形成属于体系化的长期、稳定记忆,提高学习内容留存率,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长期记忆。这是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以及产出学习成果的根本。输出是最好的输入,当学生带着输出的意识去学习,会提高学习目标性,注意力更为聚焦、集中。自我意识也会由“我要听课,接受知识”变成“我要掌握知识去运用”,学生变得更主动且具驱动力。互考答题部分,即小组成员间相互出题提问,通过相互的口头测试,将知识点以另一种模式展现给同伴,丰富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方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漏洞。疑点互解部分,首先是复习知识点,若仍存疑点,则进行组内请教,也可以弹幕或者发布在超星学习通讨论区的方式寻求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或记录下来向教师集中提问。这个部分会运用费曼学习法思维,鼓励学生以教为学。为同伴进行讲解不仅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更是一个漏洞反馈的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及时查缺补漏。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在于输出和分享,进行有价值的学习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把理解变成掌握。(3)小组间的辩论: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可以就某个案例观点组织小组间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大量信息,深入了解案例,拓宽并掌握相关知识面,才能更好地开展辩论赛。通过这样的组织模式,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利于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六)教师点评
进行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应该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讨论总结。展示模式参考如下:我们小组主要收获了什么,存在的疑点有什么,还想了解什么等。每个小组代表展示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点评以及解答疑点,点评部分应该分别针对教师观察到的小组讨论情况及小组代表反馈讨论结果,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展开讨论以及理解知识疑点。
(七)后测
课后测试以巩固知识点为目的,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测试练习,而应结合小组作业进行,才能更好地达到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缺乏巩固练习是“成本管理会计”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增加练习是提高本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法宝。
1.测试练习。测试练习部分,教师设置题目的时候应该区分难度,每部分题目设置按照易、中、难三个等级进行设计。比如,随堂小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介于易与中的程度,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初步掌握情况。也可在学习平台发布章节测试卷,从更深更难的层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尤其是成本管理会计的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以及本量利分析等比较复杂,且需要进行计算的章节。对于发布的课后测试,教师应该及时批改并在下次课的时候针对集中错误的难题进行解惑。课后测试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测试平台提供的量化数据来辅助教师判断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做到教学过程可视可控。
2.小组作业。混合式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以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课堂内外的深入学习,完善知识框架。由于“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实用性很强,教师可以让学生团队研究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案例,以案例促学习,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小组作业可以进行课堂展示,通过现场小组互评+教师评分评出名次,依据名次进行差异化平时分奖励。为了方便统计分数,教师应该提前制定评分标准以及评分表格。小组作业模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视化,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实施精准教学,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案例分析、任务驱动都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在教案中增加对应的教学设计。
(八)课堂总结
在课堂尾声教师应进行课堂小结。通过知识地图,帮助学生梳理本次课堂知识框架,指出知识易错点,使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若在导入新课时有所提问,此时应有所回应。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悬念,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课后进行思考,留到下次课再进行解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化的混合式教育不应该注重形式上的理论教育,更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传授学习思维与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课程总结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工具,一边演示如何建立本次课程的脑图,一边讲解加以补充,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复盘习惯。对此,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于方便简洁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追求,建议学生利用幕布、印象笔记等App进行学习复盘。学习复盘模型可以应用ORID模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客观(Objective)、感受(Reflective)、解释反思(Interpretive)、决定行动(Decisional)。客观部分指的是学习过程、学到的知识以及输出的结果;感受部分即记录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感受;解释反思部分是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爽点、卡点以及原因,并回忆收获最大的三个要点;决定行动部分是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否需要改良,哪些知识需要用起来,哪些知识需要补充学习。高效的学习离不开思维、方法,同时也需要工具进行辅助。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学会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化工具辅助自己学习,让混合式教学不仅顺势而生,更能发挥出独一无二的牵引力。
结语
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在日益创新。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课堂教学应当顺势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教学模式需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成本管理会计”的对分与BOPPPS结合的教学范式研究,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教师要根据人才培养理念在课前、课中、课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思维以及显著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还能起到提升归纳总结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作用。可见,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课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获取能力的锻炼,使学习更有效、课堂更有活力。
(参与本文的学生团队成员:陈湫婉、陈雪贞、符金婷、张瑜)
- 上一篇: 2022年第28期·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系统解剖学教学的探索与 2022/11/24
- 下一篇: 2022年第28期·高校驻外研究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