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7期·财经院校系统思维培养教学研究与探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7期
李翠
[关键词] 系统思维;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评价为中心;以共同体为中心
[基金项目] 2021年度陕西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理念下电子商务类‘OBE+PBL’賦能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探索”(陕教〔2021〕70号);2020年度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项目“以系统思维及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财经类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20-AFCEC-4444);2020年度西安财经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财经高校计算机类系统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20xcj038)
[作者简介] 李 翠(1979—),女,吉林长春人,博士,西安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7-0105-04 [收稿日期] 2021-11-29
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简称“数智”)等新型信息技术主导的数字经济,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全面提质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四新”建设持续深化[1-3]。ACM/IEEE公布了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案,对18个知识域进行了梳理,更加强调系统知识和系统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通过系统能力培养项目,改造升级多所高等学校传统计算机类专业,加强新工科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推动高新技术与计算机类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度融合,探索计算机类专业改造升级的实施路径,提高学生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新工科建设给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作为新工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新工科建设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收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4-6]。
当前,系统思维正在不断重塑各高校计算机类知识形态,更是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知识架构和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内容[7-9]。基于此背景,以学科化、专业化、精细化为主导的传统财经院校计算机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和重要机遇,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理念、模式、课程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创新成为不可抗拒的新发展阶段的时代潮流[10-12]。培养适应当今新发展阶段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财经高校教育的新使命。
本文立足新时代,应对新变化,聚焦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系统思维,紧跟系统能力培养步伐,建立新的系统级综合性课程,强化系统知识,探索重新规划计算机系统核心课程的内容,使这些核心课程之间的内容联系更紧密、衔接更加顺畅,整体系统性更强,加强系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探索建设充足配套的实践环境和内容,突出“四个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评价为中心、以共同体为中心,进一步为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带来价值导向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思维培养新格局
系统能力及系统思维培养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覆盖学生在校培养的持续改进,达到各阶段各有侧重,系统基础实验平台全过程规范管理;系统思维培养教学内容贴近区域经济发展及技术实际,融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多个领域;系统综合设计实训平台及其扩展性满足各院校及培训机构多方需求;平台加强校际交流合作,促进校内校际双循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研、训、赛、产的系统思维培养新格局,如图1所示。
推动财经院校以系统思维及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科学方法,将其看成一个整体,追求系统的整体优化,强化系统实践,培养学生能够有效地构造正确系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控数字世界,进而为财经院校系统能力培养试点改革提供对策建议。
二、“以知识为中心”的持续改进教学新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更好地支撑新工科下系统思维培养教学需求,需要理论结合实践、横向视角结合纵向视角,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融的潮流,以问题为实践导向更需围绕系统能力培养和系统思维培养教学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通过跨专业融合知识架构和综合交叉实验平台,解决系统知识教学面临的共性问题,即如何培养系统思维;通过应用场景驱动的教学体系和产教融合支撑案例完成系统思维到系统能力的转化,解决因行业多元化呈现的个性问题,探索由任务驱动向系统能力培养转型的大数据思维课程体系,既包括计算机类专业技术类课程,也有统计数据分析类课程,以及经管应用类课程。探索从技术、分析和应用多维度共同完成的综合课程任务。推动学生跨学科学习,整体提炼教学实践案例,实现跨学科知识分享,形成“以知识为中心”的持续改进教学新体系。
三、“以评价为中心”的质量监控赋能新保障
新工科下财经高校系统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应执行“三层面、四渠道、五手段、六结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以OBE理念的发展性评价为目标,量化监测系统能力培养实践环节及实践课程教学,持续开展学生实践学情量化调查分析,评估中心定期发布相关数据,全面反映专业、班级及学生个人实践学习状态,使学生管理部门工作更有针对性。以持续改进系统思维实践赋能教学质量为目的,定期开展实践教学专项评估检查。评价结果由重“评”转向重“改”,形成多方位的教学过程的闭环反馈。
四、“以共同体为中心”的实践创新育人新路径
深化“校—企—政”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形成多方联动的跨界共育;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依托企业应用场景建设系统思维培养系列课程和教学案例,系统能力培养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纵向维度在系统构成的纵深上,横向维度在系统功能的延展上,强调系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注重应用系统化的方法开发、构建并优化应用。实现系统思维培养知识共塑;深度融合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技术资源,建立联合教研团队,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成果共享。不仅关注学生个体,也兼顾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生生关系到师生关系再到共同体关系的智慧作用。
五、试点改革与探索实践
西安財经大学信息学院作为教育部第四批系统能力培养试点单位,紧跟国内知名大学的步伐,进行了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相关探索。
(一)“任务”驱动向“系统能力”培养转型
系统能力培养更加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校计算机类系统能力培养试点改革正在遵循“调研国际做法→学习和引入权威教材→研读国际规范→提出改革方案→校内实践验证→迭代优化→应用推广”的过程进行试点改革。探索由任务驱动向系统能力培养转型的大数据思维课程体系,既包括计算机类专业技术类课程,也有统计数据分析类课程,以及经管应用类课程。探索从技术、分析和应用多维度共同完成的综合课程任务。推动学生跨学科学习,整体提炼教学实践案例,实现跨学科知识分享。虽然目前还达不到贯通式的课程改革标准,但为验证大数据思维的贯穿式系统能力培养知识体系建设的持续改进奠定了基础。
(二)“层次化、递进式”知识架构
已构建以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群为核,系统类和数智类课程群为翼的一核两翼课程群:阶段一(2007—2012)实行基础培养,强调学生的系统基础编程能力;阶段二(2013—2017)开展分类培养,重构系统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链接方式,强化系统理解及实践应用;阶段三(2018—2020)以专业特征为导向,分层推进系统、数智课程群与专业课程群的深度融合,通过案例教学模式全面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系统思维。
(三)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学校提供制度保障,构建院际协同保障和激励机制,促进跨学院资源整合与共享,共设Python、大数据等方向;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在实习实训月,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推进项目化教学课程融通,积极面向行业、企业技术发展,推进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功能互融。聘请大数据企业技术负责人承担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规划建设部分工作;聘用大数据企业工程师进入学校,开展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部分核心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指导;依托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等十余个省部级示范中心,建设开放共享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平台,提升课程实践与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四)系统思维赋能人才培养
我校信息学院致力于以学科竞赛为牵引,着力于创新精神养成和系统能力提升,彰显“理工固本、经管铸魂、应用立身”的办学特色。项目将继续开展系统能力训练实战,建立以校赛、省赛和国赛项目为载体的科技竞赛组织模式,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在实训教学设计和科技创新研究活动中引入系统能力培养的案例,将实际大数据应用系统项目及竞赛内容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近年来学生科技获奖1000余人次;国家级竞赛获奖200余项、国家创新创业项目80余项;省级竞赛获奖和创新项目600余项。相关创业培训百余场,受益万余人次。
结语
“四个中心”教学设计理念对财经院校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及系统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思维培养新格局是重要使命,研究“以知识为中心”的持续改进教学新体系是核心内容,完善“以评价为中心”的质量监控赋能新保障是发展基础,探索“以共同体为中心”的实践创新育人新路径是必然之举。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2022年第27期·浅谈临床见习阶段国际交流对医学生的影响 2022/12/30